正文 第23章 做市場經濟的弄潮兒,中國青年運動新的切入點2(2 / 3)

通常來講,社會慈善對象主要包括四類人:老人、婦女、少年兒童和殘疾人。啟動於1989年的希望工程,旨在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對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實施救助。發起者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是共青團中央的下屬組織。當時由於政府財政吃緊,在優先保證城市教育的經費投入政策導向下,農村教育的投入明顯乏力,農村貧困地區就成了公共財政無奈的犧牲品。中國青基會敏銳地看到這一點,“明知不可而為之”,以“希望工程”名義向全國各地發倡儀書來募集資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隨後,各省、市共青團紛紛設立“希望工程辦公室”,呼籲、吸納、辦理各界捐款助學事宜。到1993年,全國有32萬名貧困地區失學兒童在希望工程捐助下重返校園。到1998年共接受海內外捐款13億多元,救助失學兒童180多萬名,資助建設希望小學5000多所。希望工程作為一項具有廣泛影響的社會公益事業,不僅促進了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也弘揚了尊師重教、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成為社會愛心的一個象征。

再來看誌願服務。從世界各國的經驗看,在社會轉型或者社會波動時期,誌願服務發揮著主要的支持功能,幫助維護社會生活的穩定和保障民眾生活基本需求;在社會發展順利時期,誌願者服務發揮輔助性的功能,幫助改善社會環境和保障特殊對象的生活利益。中國的誌願者行動最早起源於改革開放的前沿,1990年深圳市成立全國第一個義務工作團體——深圳市青少年義務工作者聯合會。此後,在共青團中央的積極倡導和大力推動下,青年誌願服務從單一到多元,從關注個人到關注社會、關注自然,誌願者的足跡開始遍布社會的各個角落,一項新興的社會事業正在逐漸形成。1994年9月,團中央和全國學聯在北京師範大學成立全國性的學生誌願組織,以利於更好地組織動員在校學生利用課外業餘時間和假日開展青年誌願者服務活動。同年12月,中國青年誌願者協會正式成立,隨後各級青年誌願者協會也逐步建立起來,使這項活動逐步走向經常化和規範化的軌道,逐步形成全國、省、市、縣各級協會、服務站、服務隊等組成的誌願服務組織管理網絡。服務領域不斷擴大,在農村扶貧開發、城市社區建設、環境保護、大型活動、搶險救災、社會公益等領域開展了一係列服務項目。到1998年,有7000多萬青年參與誌願服務,130多萬支青年誌願服務隊,長期為急需幫助的對象提供服務。

(三)青年文明號:“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中的重頭戲。

青年人因為年輕、充滿激情和無盡的創造力而影響社會風尚的走勢。從群體意義上講,青年怎樣,現實風氣便怎樣,未來社會便怎樣。1993年12月,中國共青團十三屆二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對在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建設中廣大青年的作用和曆史使命進行了討論,並審議通過了《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進程中中國青年工作戰略發展規劃》。《規劃》決定,把實施“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紀青年人才工程”作為今後青年工作的重點來抓,以便充分調動廣大青年的青春熱情,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提供支持。

“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的宗旨是:“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教育青年,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和價值觀,突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弘揚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艱苦創業精神,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確立正確的青年文化導向,提高青年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把蘊藏在青年中的精神力量不斷轉化為促進改革和建設的巨大物質力量。”圍繞這一宗旨,從1993年以來,該重點工程引領廣大青年在社會公益、社會服務和思想文化建設等方麵開展了一係列的活動項目,有力地推動了新時期改革開放事業的全麵發展。

青年文明號活動是“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在行業崗位上實施的一項重要活動項目。為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要求、服務全黨全國工作大局,共青團組織從1994年起在全國開展了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以組織和引導青年立足本崗位誠實勞動,文明從業,樹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敬業意識、創業精神和質量、效益、安全、競爭、服務等觀念,在全社會展現當代青年的精神風貌,塑造行業和企事業單位的良好形象,倡導職業道德和職業文明。這項活動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在活動正式啟動前夕,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題寫“青年文明號”牌匾。圍繞青年文明號創建和宣傳活動的深入開展,不但極大地調動了工作在各個行業一線崗位上廣大青年的工作熱情,推動了青年職工的職業道德建設和社會風氣好轉,也促進了企業和行業的科學化、規範化、製度化的運行和發展。青年文明號活動持續開展至今,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到1998年,在窗口行業、重點工程和機關、事業單位中有5000多萬青年投身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湧現出各級青年文明號9萬多個。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促進了職業道德建設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