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網絡化與再組織化,民族複興曙光中青年運動的新變量1(1 / 2)

經過百餘年艱苦卓絕的奮鬥,中華民族終於在21世紀之初迎來了偉大複興的曙光。習近平總書記滿懷豪情地宣布,“我堅信,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實現中國夢,需要依靠青年,也能夠成就青年。中國青年在網絡化和再組織化雙重趨勢中,繼往開來,銳意進取,與全國人民一道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共享夢想成真的機會,共享與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的機會。

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呈現新曙光。

百年奮鬥鑄就輝煌,百年拚搏成就偉業。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進入21世紀,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終於迎來了新曙光。當前,“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在經濟建設、社會生活、國際影響等方麵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經濟發展上,不但實現了從普遍貧困到解決溫飽和總體小康的三級跳,而且成為當今世界經濟體係中一支極其重要的力量。1979年到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8%,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均2.8%的增速;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由不到2%提高到近12%。伴隨著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中國對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也日益提升,特別在應對新一輪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戰勝了一係列風險和挑戰,成為推動世界經濟走出低穀的重要引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

億萬中國人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跨越,人們的衣食住行全麵改善,物質生活條件日益富足。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長71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917元,增長58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7.5%。城鄉居民擁有的財富顯著增加。2012年末,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39.96萬億元,比1978年末增長1896倍。從家庭耐用消費品變化來看,20世紀80年代“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車和縫紉機,90年代是冰箱、彩電和洗衣機,進入新世紀則是住房、汽車和電腦。除了這些標誌性的變化之外,人們的日常生活消費也是一天比一天精彩,餐桌上,出現了從粗糧淡飯到大魚大肉再到吃營養吃健康的變化,穿著上實現了從色調樣式單一到色彩斑斕、時尚個性。人們擁有了更多的閑暇和資金去追求吃穿住行之外的生活目標,諸如旅遊、時尚運動、精神文化消費,等等。

改革開放也推動了各項社會事業的蓬勃發展。教育上,全麵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文盲現象,高等教育規模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進入大學學習。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到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人數689萬人,比1978年增長16.1倍,在校生2391萬人,增長26.9倍,畢業生625萬人,增長36.9倍。公共衛生領域,初步建立起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主體,城鄉醫療救助製度為兜底,商業健康保險及其他多種形式醫療保險為補充的醫保製度體係。伴隨著公共衛生服務基礎能力的提升,還探索建立了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製,使居民預期壽命從1981年的67.8歲提高到2010年的74.8歲。此外,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中國還逐步建立起來了世界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係。

(二)國際環境既有機遇又有挑戰。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當今世界不同社會製度、不同階段的國家相互聯係日趨緊密,利益交融不斷加深,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任何國家都無法單獨應對攸關人類生存、安全和發展的全球性問題,加強協調以同享機遇、攜手合作以共克時艱,是大勢所趨。

第一,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分量越來越重,成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強,中國在全球治理和區域合作中越來越成為一個舉足輕重乃至不可或缺的因素。很多國家為了爭得在世界戰略格局中有利於自己的位置,都把對華關係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紛紛與中國構建各種各樣的“戰略關係”“協作關係”“夥伴關係”,甚至有不少西方國家的智囊團驚呼“21世紀將是中國世紀”。當然,也有少數敵對勢力在不斷炒作“中國威脅論”。但世界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就是中國的分量越來越重,各國都在競相關注中國、借助中國。發展中國家希望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發達國家希望中國承擔更多國際義務和責任,各方對中國期待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