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談及婚外情,受傷伴侶必須決定自己想知道什麼,而不忠伴侶則必須決定如何透露實情。這些具有爆炸性的問題,在搬到台麵談論之前應該加以深思熟慮。
受傷伴侶
一旦得知伴侶婚外情行徑,你便覺得非得把每個細節都刺探到不可:
“你還想他/她嗎?”
“你和他/她在一起是不是比跟我在一起更能享受性愛的快樂?”
“我們做愛的時候,你會不會想到他/她?”
這些摧毀自我的問題隻會讓胸口上的刀傷刺得更深,以至化膿,甚至潰爛。太逼真和太細節的披陳可能不但不能打消你揮之不去的念頭,而且因為情人的奪愛令你更加忐忑不安、怒不可遏。
--H城某大學四十歲的寄青是一位化學實驗室研究員。她告訴我們,丈夫誌明的婚外情是在一年一度的Y城貿易交易會上認識的,但事情已過去兩年多了。但直到現在,她還是經常突襲檢查,從他忘了上鎖的公文包裏,從他不經意夾在書裏的來往信件中,從他離開片刻而留在書房抽屜裏的雜物中,試圖找出他與舊情人藕斷絲連的證物。有時,為了證實他是否在辦公室,她會不厭其煩地打電話。當對麵傳來誌明的聲音,她會有一種莫明的如釋重負。而長時間一直沒有誌明的接聽,她會感到惆悵,腦海裏想像著誌明與小女孩在咖啡館、在公園裏、在沙灘上幽期密約的場景,內心泛起無限的妒意。她不斷地從可以找到的信件中揣摩丈夫是否仍有婚外情之隙,從一個電話裏試圖判斷丈夫是否正和情人在一起,從與丈夫平日談話中刺探婚外情的一切蛛絲馬跡。
“不管他說什麼,都不能安我的心,這點我很清楚。不管他有沒有罪,我都想釘死他。”寄青說。
婚外情細節的披陳甚至令你怒火中燒。你的這種反應是所有受傷伴侶都可能有的,實在不為過份。然而,當聽完不忠伴侶披露實情後,如果你想將婚姻關係推向從此了斷的極端,你大可采取各種過激行動。不過,需要提醒你的是,現代處理婚姻與婚外情危機的方法已越來越傾向於非暴力的和風細雨的方式。即便你決定走上與不忠伴侶離異一途,好離好散也許是最不傷脾胃的得體的解決方法。
但是,如果你還願意、甚至渴望重歸於好,對不忠事件披露,你在作出反應和處理上必須非常小心,你需要自我設問:
我需要發怒嗎?
發怒能給我帶來任何結果嗎?
我需要對他(她)揮以老拳嗎?
這是否意味著事情的更加糟糕?
我對婚外情事件細節披露的正確反應應該是什麼?
它(們)是否能幫助我、幫助我們關係的複原?
今後我該怎麼辦?
我們能給你的最好建議就是,與其將大量注意力放在第三者身上,不如把精力放在改變兩人婚姻關係上。所謂“籬笆防得緊,野狗鑽不進”。試著解決存在於你與伴侶間的根本問題:
究竟是什麼引起對方的婚外情事件?
事情的轉寰需要哪些補救條件?
對方需要你怎麼做,才能回心轉意?
在你們的關係中,對方覺得你少了什麼?
哪一種方式會讓他/她心動?
所有這些問題能讓你切實了解婚外情事件的前因後果,以便能對症下藥。
一位名叫淡如的受傷害婦女就有相同的領悟。她告訴我們:
當我聽到丈夫有婚外情時,真想衝到那個賤女人辦公室好好羞辱她一頓,如同她羞辱我一般。我想在她顧客麵前破口大罵,罵她是個“寡廉鮮恥的女人”。可是我很快就感到這是自我降級的表現。於是,我決定寫一封信給她,大意是說,我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請她能將心比心地為他人著想。可是,這封信最終沒有寄出去,因為事實上她並不是問題的根源,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最終答案。不管她知不知道自己對我做錯了什麼,或者承認我的存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和丈夫之間的磋商、彌合、重建。
不忠伴侶
在回答有關你婚外情事件時,你應該照著伴侶的要求盡量詳細回答。你常常因考慮到受傷伴侶的情緒或可能的反應試圖隱瞞或粉飾真相,這樣做反而可能有企圖隱瞞或存心欺騙之嫌。然而,直截了當說出真相又要謹防給對方造成心理上更大傷害,注意選擇用詞,試著使真相變成積極的回饋。如果受傷害伴侶問你:
“我和情夫/婦一樣好嗎?”
如果你隻是說:“沒有”,這句話可能並沒有抓到重點,而且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不過,如果你回答說:
“過去幾個月來,我和她之間的關係確實比和你在一起的感覺要好,那是因為在性愛上,你我都有似有若無的感覺。你給我的並不如她給我的多。”
這樣的回答坦率而單刀直入,既回答了對方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向對方揭示了問題的實質,一個令對方深思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