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太早也太輕易原諒對方(1 / 1)

然而,對被寬恕人來說,不經努力而得到的寬恕是虛假的,因為你不值得別人的原諒。對寬恕人來說,匆忙或時機未到的寬恕等於將痛苦生吞活剝,因為不忠伴侶無法記取教訓。以下是三種常見的想法,即在另一半承認錯誤或錯誤被指出之前,你太早或太輕易地原諒了對方:

假設一:“寬恕對自己永遠有益。”

一般認為,寬恕是對不忠伴侶的恩賜,對自己也有益無害,因為寬恕者能獲得心靈上的安寧,對身心健康有害無益。美國加州福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神學及倫理學教授史邁德斯(Lewis Smedes)寫道:

“你以寬恕讓囚徒獲得自由,卻發現真正的囚徒是自己。”

你,受傷的伴侶,也許會將寬恕當成一種自我療傷的方式,試圖假寬恕讓伴侶不再刺痛你,讓自己也不再耽溺於悲痛,並希冀寬恕能使自己擺脫受害者的角色,繼續過日子。然而,研究顯示,寬恕者有著反治療、自我價值嚴重貶低情形。《寬恕與憤恨》(Forgiveness and Resentment)一書的作者莫非(Jeffrie Murphy)寫道:

“輕易原諒也許表示一個人欠缺自我尊重,在心理上自認沒有權利,或輕忽自己的權利。”

莫非進一步指出,隨便讓別人踩在自己頭上不是愛或善意的表現,而是像心理學家賀寧(Karen Horney)所說的“病態倚賴”(morbid dependency)。我的行醫經驗就肯定了這點。不經被寬恕者努力而獲得的寬恕無法治療破碎的親密關係,它隻是借微笑與歡樂的障幕將傷痛隱藏起來,但卻使傷痕更加惡化。

假設二:“寬恕表示你是一個好人。”

家人或宗教也許教導你,寬恕是一種救贖行為,一種好人對敵人所做的自我犧牲。你,受傷的伴侶,在寬恕中展現了悲憫無私,並為自己保持或營造出烈士聖人般的形像。然而,除非你相信保持沉默、輕視自己應有的權利是一種讓人欣賞的做法,否則寬恕本身並無可值得讚許之處。你自認寬宏大量事實上也許是自以為是的道德優越,使自己免於麵對應負責任的手法。你所謂的自我犧牲也許是想將伴侶納於掌控,使他/她覺得有愧於你。

假設三:“寬恕消弭了衝突,也提升兩人的關係。”

有些人急於求和而采取了寬恕對方的手段。如果你倚賴成性,或有酗酒暴虐的父母,你很可能習慣否定或忽略自己的創傷與不滿,以求息事寧人。你早已學會將自己的悲痛埋藏來維係關係。你輕易地寬恕不忠伴侶,因為你無法承認或表達心中的憤怒,更害怕引發軒然大波。

對冒犯者沒有任何態度或情緒上的表示便輕易原諒的最大問題是,沮喪及悲傷的情緒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劇。那些太快原諒對方的人顯得客氣虛假,一副施恩的樣子,話中不時帶刺或有著明顯的敵意,其結果,兩人關係不斷被瑣碎的爭執、麻木不仁、表麵的平靜、自我否定所駕馭,成為一場既無生氣也乏真心的關係。

--一名叫付羽的患者就是隨便寬恕的活例。在她與不忠先生還未來得及省思後者婚外情的含意時便將事情平息了,就是說,她早早原諒了他。她說:

“我知道繼強一直都是愛我的,不需要他來求我原諒。”

可是八年後,繼強雖未再度出軌,兩人仍長時期地在信任和親密關係上掙紮不已。

事實上,息事寧人不能解決問題。如果你想為真正的寬恕鋪路,便絕不能假裝若無其事。你需要伴侶了解你的痛苦,讓他/她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懊悔,為他/她不負責任的不軌行為賠禮道歉,並表現複合的誠意。為了最終達致療傷止痛的目的,你必須寬恕對方;但寬恕的前提是不忠伴侶必須先將藥敷到你的創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