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不為良相當為良醫(3 / 3)

“聽說你非常愛國,你自己是怎麼看的?”

孫中山還以為此番前來定會遭到一頓訓斥,何啟竟然是用這樣的話來作開場白。

“我非常愛我的國家,我做夢都希望她強盛,如果能為她的強盛做一些事,我死不足惜。”

何啟聽了,臉上沒一點表情,靜靜地看著眼前這位比自己小八歲的年輕人,沉思了一會又問:“你既然非常愛國,決定學醫,為何選擇西醫而不選擇中醫呢?”

“中醫源遠流長,是我國文化精華之一,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所信仰,隻是近年來我親眼看到西醫解決了困擾國人多時的鼠疫等問題,不由不對西醫心存信慕。”說到這兒,孫中山停下話來,眼望著何啟。

“就這個理由?”

“還有,因為西醫解決了中醫解決不了的問題,這使我納悶不解,也就鑽研了一些有關方麵的書籍,這才發現,中醫有個顯而易見的弊病。”

“哦,說說看。”

“中醫理論,原於道教,理論基礎自於陰陽八卦,沒有物質基礎作為理論支撐,又因為中醫是產生在科學誕生之前,沒有科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歸納能力,也沒有統計學論證。”

“說得好!”

“還有就是,巫師常常與中醫師合二為一,使一些醫師變得亦醫亦巫,讓人莫名其妙。”

“說得真是太好了!那麼,你對西醫有什麼看法呢?”

“西醫發展時間到現在雖然還隻有100多年的曆史,可人體解剖學的成果卻積累奠定了現代醫學的形態學基礎,人體物質世界的奧秘逐漸被發現和探索,這樣就容易找到病源,使治療起來有很強的針對性,效果自然就更明顯一些。”

何啟聽了,擊掌稱讚,滿臉的興奮。

何啟很早就接觸了西方國家的政治與科學,深感清朝政治腐敗、經濟落後,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大力改革、推行新政。早在一八七二年,他就與人創辦了《華字日報》、《篁日報》等報紙,向人們報道世界大事。他本人,也發表了《中國之改革新政論議》、《中國改革之進步論》等有關革新、救國的論述。

正因為如此,從此以後,他既是孫中山的老師,更是孫中山的同誌和大力支持者。何啟後來不僅掩護了興中會在香港設立的據點,還直接參與了孫中山籌劃的廣州起義,並擔任革命軍的發言人。

1911年11月武昌起義成功,孫中山邀請何啟返廣東,任廣東省都督胡漢民的總顧問。孫中山特別囑咐胡漢民,凡外交事務,一定要請教何啟。

這是後話。得到何啟的支持,孫中山對自己更有信心,從此便“以學堂為鼓吹之地,”常與誌趣相投的同學議論時政,倡言“改良社會”、“無敬朝廷”。另一方麵,他更加勤奮地學習深入地思考,除了醫學知識,對歐美的政治、曆史、經濟、農業乃至天文、地理,一一努力去涉獵。

這段時期,孫中山非常信服達爾文的進化論,還很喜歡閱讀法國大革命史的有關書籍。由於他博學多識,甚至被同學們喻為“通天曉”。

1892年7月,26歲的孫中山參加香港西醫書院的畢業考試,在12門課程中,他的成績有10門為“優等”,有兩門為“及格”,屬“最優異”的成績,因而以首屆畢業生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獲當時香港總督威廉·羅便臣親自頒獎。

還值得一提的是:在孫中山還沒有在西醫書院畢業時,就已經被人稱為良醫,高超的醫術在澳門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