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從文諫到起義(3 / 3)

興中會創立這年,孫中山28歲,是一位風華正茂的青年!

孫中山成立興中會以後,盡管有孫眉、楊著昆等檀香山富有華僑的支持,但要做這麼件翻天覆地的事情,還是感到經費異常緊張,於是決定動身到美洲去,到那兒去發動更多的華僑來投身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可就在這時候,孫中山接到宋耀如的一封來信。

這個宋耀如,就是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宋氏家族第一人”,他以自己的遠見卓識和鮮明個性,熏陶和培養了民國第一的“宋氏三姐妹”,以及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

宋耀如是在鄭觀應家裏與孫中山相識的,倆人一見如故,“屢作終夕談”,很快成了摯友。宋耀如不僅熱心傳教辦實業,也向往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並喜歡結交革命誌士,因欣賞孫中山的《上李鴻章書》,還通過一番努力將這封信改成短論形式,在《萬國公報》第九、第十號上予以發表。

也正是從這以後,孫中山成了宋耀如家的常客。在宋家,年方28歲的孫中山不僅看到剛剛5歲的宋靄齡,也看到了正牙牙學語的宋慶齡。可當時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孫中山曾經抱過的的小女孩,21年後會成為他的妻子。這是後話。

孫中山打開宋耀如的信,隻見上麵寫著:“目前國內情況很糟,中日間正在開戰,戰爭已從海上打到陸上,隨著戰爭深入發展,中方各戰線頻頻告急,對此朝廷卻手足無措,竟又還在熱衷於慶賀慈禧60壽辰。在此國家危難情況下,盼先生速回國,以指導國內的革命……”

孫中山讀了這段話,立即打消前往美洲活動的念頭,起身回國。

1895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鄧蔭南等人前來碼頭迎接。經過一番商量,他們立刻趕往廣州,在雙門底王家祠雲岡別墅成立了興中會廣州分會。

在商量下一步行動時,孫子山認為:“因為義和團風暴和八國聯軍入侵的衝擊,清王朝統治壁壘一定會發生破裂,而李鴻章作為漢族大員、總督遠離京畿的兩廣,或許有可能獨樹一幟。清朝雖然頹敗,可還是個龐然大物,而我們興中會,剛剛草創,經費、人才、兵械諸方麵都明顯短缺,如果能聯合包括李鴻章在內的各種社會力量來共同奮鬥,革命一定更有保障。”

可就在孫中山把這看法說出來時,傳來了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的消息。一時之間,國內群情激憤。

3月16日,孫中山決定趁此時機在廣州發動起義。他請陸皓東設計了一麵青天白日圖案旗子,用為這次起義的軍旗。

就在孫中山領導他的興中會成員緊鑼密鼓地準備起義時,4月17日,又傳來清政府的全權代表李鴻章與日本外相伊藤博文簽定了賣國的《馬關條約》。

一石激起千層浪,全國上下都沸騰了,康有為在北京發動參加科舉考試的1300位舉人,發起了“公車上書”之舉,引起清廷震驚。

孫中山更是熱血沸騰,大聲地宣布:我相信,用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統治的時機已經到來!

10月10日,他與陳少白、鄭士良、楊衢雲等七八人在香港總部開會,會上孫中山被眾人推舉為起義總指揮。

孫中山即刻當眾宣布了他思考了很久的大膽的起義計劃:

“我決定以珠江三角洲地區、香港、潮汕及北江一帶的會黨和綠林為基本隊伍,利用重陽節群眾成群結隊回鄉掃墓的時機,由楊衢雲帶領3000人到廣州,分頭進攻各重要衙署,一舉攻下廣州。然後以廣東為革命根據地,揮師北上,直搗北京!”

孫中山的起義計劃得到了眾人的一致同意,可是到了重陽節(10月26日)那天早上,楊衢雲突然致電孫中山說:

“貨(即指人)不能來”。

原定由楊衢雲帶領的3000人來不了廣州,是因為起義計劃泄露。孫中山見情況如此,為減少不必要的犧牲,立即回電楊衢雲:“貨不要來,以待後命”。

一切安排就緒,陳少白、孫中山等人先後離開廣州。

此次起義,由於泄密而以失敗告終,陸皓東、朱貴全、丘四40多人被捕,隨後都被殺害。

1895年廣州起義,是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武裝反清起義,雖然因為泄密流產了,卻是孫中山領導武裝鬥爭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