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8月28日深夜,一艘從日本駛來的客輪,經過三天的航行,悄悄然抵達了上海。孫中山與容閎正要上岸,鄭士良和史堅如趕來船上攔住孫中山。
“因為唐才常的自立軍起義失敗,張之洞、劉坤一等正嚴令各地揖拿新黨,如今港口到處都是密探。會長如果上岸,危險太大。”鄭士良說。
“可是,我已與劉先生約好明天見麵,更何況此事對革命關係重大。這個險,再大我也得冒一下。”
聽到孫中山這麼說,鄭士良沉默了。
孫中山對他點點頭,挺胸塔腰地從他身邊走過去。眼看就要下船,鄭士良想到了一個辦法,追上去攔住孫中山說:“看這樣行不行?這艘輪船不是要一個禮拜後才回日本嗎?我們去請劉學詢,讓他上船來跟您談。”
聽了鄭士良的話,孫中山還在猶豫,容閎開口了,說:“孫文,我看就這樣嘛。革命這事,本來就充滿風險,能避還是避一避好。”
容閎,1828年11月17日出生於香山南屏村,是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學美國的學生。他以唐才常“中國國會”會長的身份,參與了1900年8月9日唐才常自立軍起義,因清政府通緝輾轉流亡美國,在與國內各派改革力量聯係中很快趨向於孫中山所進行的推翻滿清的革命活動。此次與孫中山一道來上海,就是要協助孫中山一起說服劉學詢策劃李鴻章與孫中山合作。
聽了容閎的話,孫中山點頭同意。
第二日中午,劉學詢來到客輪上。
劉學洵是個腰纏萬貫的富翁,他一心隻想反清複明,自己來做皇帝,與孫中山倡導的民主共和雖然南轅北轍,可在推翻清王朝這一點上卻是一致的。
因為他曾做過李鴻章的幕僚,與李鴻章關係密切,倆人又是老鄉,更想從中斡旋,使李鴻章聯合孫中山,在兩廣獨立,進而建立國家。
孫中山對李鴻章雖然屢屢失望,也知道劉學詢是想借他的手來複興明朝,李鴻章是借他的手來保住自己的實力。然而,他們的前提也是要推翻清王朝。就因為有了這一致的目標,孫中山想利用他們一下,以便更快一些結束帝製,建立民主國家。
基於這想法,孫中山這才來上海與劉學詢會麵,沒想到隻能在船上談。兩人談了整整一個下午,商量好了全部具體事宜。
“我現在就去準備,隻要李鴻章宣布兩廣獨立,我興中會海內外所有力量一定全力支持,並盡快為他爭取到美英日等國的承認。”臨別時,孫中山莊重地承諾。
遺憾的是,老謀深算的李鴻章,雖有意獨立,可在此之前已收到清廷讓他北上去任“議和大臣”的電令。李鴻章權衡再三,決定還是不忙“造反”,先去赴任,將大權攬回自己手中再說。
劉學詢看著“兩廣獨立”計劃付之東流,便想通過香港港督卜力的關係扣留李鴻章,使他延誤北上,違背聖旨,最後不得不反清。
可是,正當港督卜力一切安排就緒,準備對李鴻章下手時,卻收到了國內大臣張伯倫從倫敦發來“不準扣留李鴻章”的電報。
一切功虧一簣,劉學詢從此心灰意冷,跑回杭州去建他的私家別墅。這耗資巨大的別墅,就是近百年後、如今還全國有名的“杭州西湖賓館”。
孫中山與劉學詢會談之後,即與容閎等離開上海。得知李鴻章北上去做“議和大臣”,孫中山隻是微微一笑:
“去吧,讓他去吧。現在北方義和團運動己全麵展開,八國聯軍正在武裝入侵中國,我們不能坐等民主共和的到來,而是應該有堅決的行動,應該再次舉行武裝起義了。”
孫中山這個想法堅定下來後,於1900年9月25日,與偕內田良平、山田良政趕赴台灣,爭取日本的支持,購置一些先進的軍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