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臨時大總統(1 / 3)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1911年的秋天,孫中山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收獲頗豐。許多在這裏的愛國華僑,紛紛慷慨解囊,把自在國外打拚賺到的錢交給孫中山,希望能早一天看到中國沒了皇帝。

孫中山知道,這秋日的收獲,是與春時的努力分不開的。就在這1911年的春天,他經過長期準備,籌到了加拿大最後一筆款,即刻命令同盟會所有力量,支持黃興、趙聲、喻培倫、陳炯明等,在廣州發動起義。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親率敢死隊120餘人,衝入督署,擊斃衛隊管帶。可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在敵人的反撲中起義失敗。86位死難烈士,被曝屍街頭。

孫中山聞言後,悲從中來,肅然地說:“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

悲痛之後,孫中山評說春天的起義:“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此刻的孫中山,憑著他多年的革命經驗判斷說:“這次黃花崗起義雖敗,全國的革命高潮即將到來。”

孫中山的判斷是正確的,就在他在帶著科羅拉多州豐厚的收獲趕赴檀香山的途中,收到黃興從香港發來的一封密電。

“武昌新軍將起義,請速彙款。”

因密碼不帶在身邊,待孫中山將這份電文譯出時,已經是第二天下午了。

“此次武昌起義,一定會迅速得到全國各省的響應,推翻清王朝統治,定是此次起義了。”

孫中山正高興地預言,又收到黃興的第二封密電。

“起義成功,武漢三鎮已於10月10日被我革命軍占領,請速回國。”

孫中山萬分欣喜中有些兒意外,他很快冷靜下來,支頻凝目地沉思著。革命取得勝利,當務之急務必要解決外交問題。孫中山這麼想著,給黃興發了回電,立即趕赴英國。

止絕清廷一切借款,製止日本援助清廷,取消各處英屬政府的放逐令。孫中山提出的這三條,因為武昌起義的勝利,很快得到英國政府的應允。

於是,孫中山趕去英國銀行,談妥了革命政府借款的有關事宜,這才取道法國,東歸香港。

1911年12月21日,胡漢民、陳少白、廖仲愷等到香港迎接孫中山。

“先談談情況,我很想全麵了解一下起義後的情況。”孫中山望著他們,開門見山地說。

“他已被推舉為廣東都督。”陳少白指著胡漢民說。

孫中山對胡漢民點點頭表示祝賀,然後把鼓勵的目光望著他們,希望他們多介紹一些情況。

“目前,武昌已成立湖北軍政府,武昌的起義得到廣泛響應,全國已有很多省份相繼宣布脫離清政府,擁護共和。”

“清王朝的統治,已經陷於土崩瓦解中。”

陳少白和廖忡愷,一人一句,簡單地介紹了起義後的情後,胡漢民望著孫中山說:“我懇請先生留在廣州,領導革命。”

孫中山微笑著,輕輕地搖了搖頭,仿佛是自言自語地說:“當務之急,是應該盡快建立民主共和國。”

“還是先生高瞻遠矚。”

孫中山還是微笑著,點頭謝過胡漢民的恭維,用一種歡快的聲音說:“我們馬上到上海去,同時要向全國各省區發出邀請,請大家都到上海去,成立我們的民主共和國,選出我們共和國的大總統。”

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與胡漢民等到達上海,各省代表屆時也陸續到達。29日,17省代表在上海召開會議,成立臨時政府,孫中山以其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威望,被起義的各省代表推舉為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向世人發表了他的宣言:

“中華民國締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臨時大總統之任,夙夜戒懼,慮無以副國民之望……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