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倒是這樣,可袁世凱這個人。”
“我們可以提出條件,對他加以限製。更主要的是,目前除此一策,再無良策。”
“是啊,新軍若被北洋軍閥徹底打垮,將隻會又是清王朝的天下。”陳少白歎口氣說。
“這麼看來,你們是同意我的意見了。”孫中山高興地說:“現在,我們來商量一下與袁世凱談判的內容。”
“大總統一定早想好了。”陳少白望著孫中山,笑著說。
“我是想好了。”
“請說出來。”
“就兩句話。”孫中山也微笑著說:“隻要袁世凱宣布讚成共和,迫使清帝退位,我孫中山就讓出臨時大總統的職位給袁世凱。”
袁世凱得到孫中山的承諾後,立即掉過頭去,用他的北洋軍隊脅迫清廷退出政治舞台。
1912年2月2日,清廷隆裕皇太後及攝政王載灃在袁世凱的槍口和優厚條件的允諾下,被迫宣布清宣統皇帝退位。
2月13日,袁世凱致電南京政府宣布共和。
接到袁世凱的電文,孫中山肅然地說:“皇帝的統治,再也無法維持,中國二千多年的帝製,總算是徹底終結了。”
“你準備怎麼辦?”廖忡愷問。
“馬上向臨時參議院辭職,推薦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
“就這麼輕易地……”
“隻能這樣。”孫中山打斷廖忡愷的話說:“不過,我要給袁世凱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定都南京;第二,袁世凱必須到南京任職;第三,袁世凱必須遵守《臨時約法》以及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切法令。”
“對,這三條提得好。這樣就可以將袁世凱調離他的老巢京津,用我們製定的約法和其它民主製度對他加以限製。”
“是啊,我正是這麼想的。”
“隻不過,這袁世凱不知是不是會這麼去做。”
“他隻能這麼去做,民主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他袁世凱如果不順民應民主的潮流,隻會自取滅亡。”孫中山堅定地說。
孫中山費盡心血地試圖來辦好這件大事,讓中國走向共和,讓袁世凱當好共和國的大總統,卻沒想到,袁世凱卻有自己的想法。
當孫中山派出蔡元培、汪精衛、宋教仁、魏宸組、劉冠雄、鈕永建等專使到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就職時,袁世凱卻不肯動窩。他一邊拖著,一邊指示親信曹錕等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製造假“兵變”。
“出現這種事情,我怎麼能離開?”袁世凱對孫中山派出的專使說。
蔡元培等無奈,隻好兩手空空地離開北京。
臨時參議院也無奈,隻好在1912年3月6日,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大總統職。
1912年3月10日,得意洋洋的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3月13日,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任命唐紹儀為國務總理。3月25日,國務總理唐紹儀抵南京組織新內閣,接收臨時政府。
接下來的日子,孫中山隻能苦心孤詣地協助袁世凱依了民主的程序選任、就職、組織內閣等一係列事情,特別是督促袁世凱向國民宣誓,這件在孫中山看來的大事。
為了向袁世凱表示自己的誠心,1912年4月1日,孫中山親自來到參議院,莊嚴地宣布自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的職位。
4月2日,臨時參議院又隻好同意臨時政府遷往北京。
就這樣,辛亥革命成果落到了手握重兵的袁世凱手中,中國開始進入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時期。
不過,孫中山的17年奮鬥,終於結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建立起來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開始使民主進入中國人心中,其功績,是永恒而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