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2 / 3)

1986年微軟公司的股票正式上市發行,微軟股價飛速飆升。當年僅僅三十一歲的蓋茨身價已經超出了十億1990年,微軟推出WINDOWS 3.0。1995年,微軟推出了Windows 95操作係統,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劃時代軟件。讓用戶擺脫了煩瑣枯燥的DOS命令,從而使個人計算機變的極其簡單易用。

1995年出版的《The Road Ahead》(《未來之路》),曾經連續七周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書中的一些預言已經成為現實。

1998年,微軟推出了Windows 98,受到廣泛的歡迎,微軟鞏固了計算機軟件業的霸主地位。

1999年,蓋茨撰寫了《未來時速》一書,向人們展示了計算機技術是如何以嶄新的方式來解決商業問題的。這本書在超過60個國家以25種語言出版。《未來時速》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並被《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和《華爾街日報》列為暢銷書。

他的財富更是一個神話,39歲便成為世界首富,這個神話就像夜空中耀眼的煙花,刺痛了億萬人的眼睛,他的公司收入近620億美元,在78個國家與地區的雇員總數超過了91000人。

2006年6月15日,蓋茨宣布2008年7月將隱退,屆時將辭去首席軟件設計師一職,並不再參與微軟的管理事務。

隱退後的蓋茨將專心於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蓋茨將幾百億的家財捐獻給這個慈善基金會,並表示將隻留幾百萬美元給他的三個孩子。微軟的一名員工說:“毫無疑問,他的慷慨使得數十萬人重獲生命。”

【商業信條】

這個世界並不會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剛從學校走出來時你不可能一個月掙4萬美元,更不會成為哪家公司的副總裁,還擁有一部汽車,直到你將這些都掙到手的那一天。

走出學校後的生活不像在學校一樣有學期之分,也沒有暑假之說。沒有幾位老板樂於幫你發現自我,你必須依靠自己去完成。

3.安德魯-卡內基

【名人簡介】

安德魯-卡內基在1835年11月25日出生於蘇格蘭古都丹弗姆林,卡內基鋼鐵公司的創始人,締造鋼鐵王國,並將財富全部捐獻社會。卡內基13歲起外出做工,從紡織廠的繞線工、信差、電報員,一步一個腳印,最終成為鋼鐵大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企業,成為一個時代的巨富。

19世紀末20世紀初,卡內基鋼鐵公司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年產量超過了英國全國的鋼鐵產量,年收益額達4000萬美元。卡內基也因此被人稱為“鋼鐵大王”。

他征服鋼鐵世界,成為美國最大鋼鐵製造商,衣錦還鄉,躍居世界首富。他生前捐贈款額之巨大,足以與死後設立諾貝爾獎金的瑞典科學家、實業家諾貝爾相媲美,由此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個人奮鬥的楷模。

【人物生平】

卡內基家境並不富裕,父親戚爾-卡內基以手工紡織亞麻格子布為生。在貧困的環境中,卡內基一家人卻為人耿直,始終以樂觀上進的心態對待生活。卡內基很小就輟學在家,經常做些零工增加家裏的收入。

他後來和家人移民到美國,13歲的卡內基就到處做工、學習,開始了十分艱苦的生活,被稱之為“爬上人生階梯的第一步”。14歲時,卡內基到匹茲堡的大衛電報公司應聘信差職位。公司經理大衛問他:“你熟悉匹茲堡市區的街道嗎?”卡內基語氣堅定地回答:“不熟悉,但我保證一個星期內熟悉匹茲堡的全部街道。別看我個子小,但我比別人跑得快。”大衛很是感動,便留下了他。果然,一個星期後,他熟悉了匹茲堡的大街小巷。兩個星期後,他連郊區道路也了如指掌。很快,勤奮的卡內基成了管理信差的負責人。

1853年,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西部管區主任斯考特看中了卡內基高超的電報技術,聘他去當私人電報員兼秘書,18歲的卡內基懷著強烈的上進心走進了更為廣闊的世界。憑借著勤奮和機靈,24歲時,卡內基當上了公司西部管區主任,並逐步掌握了現代化大企業的管理技巧,這些技巧為他日後組建龐大的鋼鐵企業提供了幫助。與此同時,卡內基抓住時機,參與股票和其他金融投資,並頻頻得手,逐漸積累了一大筆資財,為他以後自己創業打下了經濟基礎。

1862年,他與幾個朋友創立了建造鐵橋的公司。而1863年7月4日,南北戰爭的雙方都開始使用軍艦對抗,卡內基突然認識到:帆船時代已經過去了,鋼鐵時代即將到來。辭職之後,他前往歐洲旅行,到倫敦特意考察了那裏的鋼鐵研究所,毅然地買下了道茨兄弟發明的一項鋼鐵專利,還買下了焦炭洗滌還原法的專利,他堅信,這兩項專利會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

1865年4月,南北戰爭結束了。29歲的卡內基把以前自己入股的兩家公司合並起來,成立了聯合製鐵公司。創業的艱難、現實市場的變幻莫測讓卡內基的意誌與信念更加堅定。

當卡內基為公司的事情日夜奔波,努力一步步展現成效,理想慢慢實現,意想不到的市場危機來臨。在這個時候他的老上司、也是恩人的斯考特向摩根的借貸期滿,需要25萬美元,正在等待卡內基的援手。麵對傲慢的摩根、焦急的斯考特,卡內基心中很不是滋味,如果當初不是斯考特的提拔,他還隻是一個窮小子,更別說他曾在自己事業的最初給了那麼多的幫助了,可是如果給了這25萬美元,自己的鋼鐵公司就泡湯了!最終卡內基拒絕給予幫助。無奈的卡內基被很多人誤解為狠心的商人。

隨著1873年經濟大恐慌,愈來愈多的人都遭到了破產的厄運,當初的合夥人柯路曼兄弟,還有弟弟的嶽父,這些元老級人物都不得不把自己的股份賣給卡內基,最終,1890年,卡內基將公司名稱變為卡內基鋼鐵公司,資金增長到2500萬美元,他持公司半數以上股份。

卡內基深知傳統鋼鐵企業生產經營分散、成品價格過高等弊病,並對“鋼鐵時代即將到來”深信不疑,於是他便決定建立一個麵目全新的產供銷一體化的現代鋼鐵企業。鋼鐵企業成立後,卡內基十分重視技術革新,他曾斥巨資購進一座當時最新的煉鋼爐。為了弄清其工作原理,他還專門請了一名德國科學家。經過反複試驗,他們發明了一種從鋼爐底部吹入高壓熱氣流的煉鋼方法,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此外,卡內基還深知人才對企業的關鍵意義,雖然他是公司最大的股東,但他卻不擔任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而是任用一大批懂管理、懂技術的人才。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卡內基鋼鐵公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企業。它擁有2萬多員工以及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它的年產量超過了英國全國的鋼鐵產量,它的年收益額達4000萬美元。

19世紀末,三巨頭主宰了美國的經濟命脈。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壟斷了石油業;安德魯-卡內基獨步鋼鐵業;而J-P-摩根則控製了一家大銀行和鐵路業。

美西戰爭的爆發使鋼鐵需求高漲。之前,摩根就看到了鋼鐵工業前途無量,早就插手鋼鐵生意,控製了幾家鋼鐵公司,但與卡內基相比則顯得微不足道。這場戰爭使摩根下定決心向鋼鐵業進軍。於是摩根決定向卡內基發起強力地進攻,卡內基明白了摩根的目的,故布疑陣讓摩根以1.5倍的價格收購了自己的鋼鐵企業。這一轉手,卡內基的資產一下子從2億多美元升至4億美元,幾乎翻了1倍。多年後,摩根不得不承認,收購卡內基鋼鐵公司是他商業生涯的最大敗筆。

1900年,卡內基毅然隱退,把卡內基鋼鐵公司以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金融巨頭摩根,開始實施把財富奉獻給社會的偉大計劃。有人為卡內基算了這樣有一個數據,按照目前的美元幣值換算,卡內基的資產在最高峰時達到1000億美元。唯一能夠超過他的便是洛克菲勒,他的資產曾超過2000億美元。

這麼多財富,卡內基拿去做了些什麼分配?

其實卡內基一直注重公益事業,他一直認為書籍是智慧與財富的源泉。他在美國建大學、圖書館及其他教育機構,還設立若幹項基金,為全世界的人民提供幫助。

1911年,年邁的卡內基夫婦由於10年來一直直接參與捐獻工作,身心都深感疲憊,因而,卡內基決定再以僅餘的1億5千萬美元設立了“卡內基公司”,讓公司人員代理他們的捐獻工作。

他從1876年開始向圖書館捐獻,1913年將圖書館捐贈事業委托給卡內基財團,在1919年去世前,卡內基共捐建了近3000座圖書館,加上其他的慈善捐助項目,他的捐獻總額高達3.3億多美元。而他所創立的“卡內基基金會”至今仍在造福世人。

卡內基從小就自信、勤奮、好學,從得到信差職位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電報員就可見一斑。長大後,卓越的戰略眼光和決斷能力讓他把握住了鋼鐵產業的黃金時代;重視技術創新、善於運用人才,讓他的鋼鐵企業得以騰飛。功成名就後捐出全部財富,更讓他成為了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商業信條】

曆盡風雨,不當“大國臣”,誓為“小國君”。

一切的財富,一切的成就,最初都隻是一個念頭而已。

將財富回饋社會,贏得世人景仰。

4.石油大王--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名人簡介】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出生在美國紐約的一個偏僻小鎮,美國實業家、超級資本家,美孚石油公司(標準石油)創辦人。

19世紀70年代,當洛克菲勒創建美孚石油公司時,煉油區克利夫蘭的石油公司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皆是。為了壟斷克利夫蘭的煉油生產,洛克菲勒與掌握石油運輸的鐵路公司秘密勾結、私下聯盟,先後吞並了20多家石油企業。

獨霸克利夫蘭後,洛克菲勒又將魔爪伸向昔日的盟友,控製了美國東海岸的石油運輸權。當他壟斷石油業後,果斷抬高石油價格,征服歐洲商人,把巨額財富斂回自己口袋。

【人物生平】

他的父親猶太人威廉,人稱“大個子比爾”,是一個到處遊蕩的馬販子和闖蕩江湖的巫醫。他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浸禮會教徒,性格開朗,做事精細,勤於持家。

洛克菲勒踏入社會後的第一個工作是在一家名為休威-泰德的公司做簿記員,這是他精於計算的一生的良好開端。

有一次,公司做了一筆大理石的生意。這批大理石是從別的地方運來,承擔運輸業務的有3家公司。但貨物運到後,卻發現高價購進的大理石有瑕疵,公司老板沮喪而又無計可施。

這時頭腦靈活的洛克菲勒建議把責任推到運輸公司頭上,絕妙之處在於向3家公司分別提出賠償損失的要求,這樣得到的賠款比原來高出兩倍,意味著該公司得到一筆“飛來的橫財”。

1854年8月27日,由於賓夕法尼亞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於是全美一下子出現了采油熱,成千上萬祈望暴發的投機家、冒險家湧向了賓州。賓州一下子高架林立,原油產量飛速上升。1860年,年產油65萬桶,次年增加到90萬桶,1863年竟達300萬桶這一巨額數字。

克利夫蘭的商人推選年輕的洛克菲勒去賓州進行實地考察。

洛克菲勒的確是一個冷靜的人,他不慌不忙地住在一家旅社中,靜靜地觀察采油業的發展。回到克利夫蘭後,洛克菲勒建議商人們不要在原油生產上盲目投資,否則隻能導致失敗。

果不出他所料,不久,由於供大於求,原油行情大幅度下降,由20美元一桶兩年內跌到10美元一桶,那些投資者們大虧其本。這正說明了洛克菲勒獨特的眼光和超常戰略的高明。

三年之後,石油行情跌到最低點,別人紛紛退出采油業,洛克菲勒卻勇敢地把握住了時機,與人合夥成立了自己的煉油公司。這是克利夫蘭地區幾十家小煉油廠之中的一個。

盡管當時競爭激烈,但洛克菲勒等3人懂技術、會管理,事業蒸蒸日上,日產能達到500多桶精煉油,很快成為當地最大的煉油廠。

事情總不會一帆風順,正當煉油廠的事業逐漸壯大之際,克拉克和洛克菲勒在許多問題上產生了分歧,最後導致合作破裂。

經商定,他們決定將企業出售給出價最高的人。洛克菲勒終於以他的遠見和果斷抉擇購得了煉油廠的股權,這為他日後的大展宏圖邁出了第一步。

1870年1月10日,約翰-洛克菲勒創建了美孚石油公司。躊躇滿誌的洛克菲勒發誓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同年7月,歐洲爆發了普法戰爭,海洋運輸陷於癱瘓。美國的石油銷售主要依賴出口,石油價格因而暴跌。誰都不知道這種衰敗的局勢會持續多久。美國主要的煉油區--克利夫蘭充滿了混亂、蕭條、死亡的氣氛。9月2日,拿破侖三世宣布投降。洛克菲勒起身離開辦公桌。他召喚助手佛拉格勒到自己身邊,並興奮地拍打著佛拉格勒的肩膀,說:

“佛拉格勒!真是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們要發財了!法國軍隊慘敗,戰爭即將結束,石油的需求量會迅速回升!”洛克菲勒說得太快了,不得不喘了一口粗氣。接著說:

“感謝上帝賜予我良機,使克利夫蘭如此蕭條。我們要乘機坐享漁利,對那些煉油公司,能擠垮的擠垮,能收購的收購,逼他個山窮水盡。那時,克利夫蘭就是我們的天下!我要建立自己的托拉斯(壟斷之意)集團,把全美的石油利潤都裝進我的腰包!”洛克菲勒一口氣說完了想說的話。

當洛克菲勒和佛拉格勒密謀如何控製克利夫蘭時,傳來了一條不利的消息:

湖濱鐵路的董事長迪貝爾下台了。經範德比爾特提拔,華特森取代其職。

這等於砸了美孚石油公司的如意算盤。

洛克菲勒曾同迪貝爾私下達成“折扣協議”:

美孚石油公司每天包租湖濱鐵路60輛車皮,而湖濱鐵路在運輸費上,則給予美孚每桶5角的優惠。

僅此一項,美孚石油公司能從中獲得巨額的運輸利潤。迪貝爾下台,就意味著“折扣協議”付諸東流。

況且,華特森與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的董事長斯科特交情頗深。他倆曾在內戰中患難與共。假如這兩個陰謀家聯手,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巨大的威脅。

洛克菲勒又拿出“普法戰爭”時的耐心,就像一隻獵取食物的豹子,站在一旁,靜候時機。目標出現了,食物終於送到了嘴邊。

一天深夜,華特森突然親自登門,來到洛克菲勒下榻的聖尼古拉斯飯店。

華特森將斯科特關於鐵路大同盟的構思和盤托出,洛克菲勒頓覺眼前一亮。他專注地聽著,腦子轉得飛快,他反複地拈量著每一個數字,認真地估算它們的實際價值。直到東方破曉,雙方才初步達成協定。

黎明前的黑暗裏,商戰史上最惡毒的陰謀--“鐵路大聯盟”在洛克菲勒和斯科特雙方互惠的條件下誕生了。

洛克菲勒每天保證運輸60車皮的石油,但鐵路上必須讓20%的折扣。這樣,不僅挫敗了鐵路的壟斷權,而且大大減少了石油的成本,低廉的價格為洛克菲勒贏得廣闊的市場,大大增加了競爭實力,使洛克菲勒向控製世界石油市場的宏偉目標又邁進一步。

洛克菲勒開始了托拉斯的前奏,成立控股公司。他和斯科特共謀成立了“南方開發公司”,公司資本額為20萬,股份總額為2000股。經過一番謀劃和整頓,終於擠垮了一大批小型企業。

洛克菲勒創建了俄亥俄州標準石油公司(即美孚石油公司),資本100萬美元。世界經濟史上最強大的托拉斯就這樣誕生了。

一個多月的石油大戰,美孚石油公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吞並了20餘家煉油企業。隨後,洛克菲勒的魔爪又伸向了昔日“盟友”--斯科特。洛克菲勒對斯科特控製的匹茲堡石油運輸鐵路早就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