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於世的“駱駝”牌香煙,以其上佳的品質,充滿神秘的東方情調的“駱駝”煙標的獨特設計,在競爭激烈的煙草行業中盛名不衰,“駱駝”問世至今已有80餘年曆史了,它已成為世界名牌香煙中的常青樹。駱駝香煙的創始人是著名煙草商人--理查德-雷諾茲。
【人物生平】
1851年,理查德-雷諾茲出生在美國。
他從小就聰明好學,熱愛生活,很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
雷諾茲非常喜愛吸煙,24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雷諾茲發現了許多煙民都存在的困擾。當時的煙並不是像現在的那樣製作成品。人們吸煙還都是自己動手用煙草卷煙。製作的粗劣,煙草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煙民吸煙的感受。雷諾茲強烈感覺到這種手工操作的繁瑣與不便,他想為何不用一種機械統一生產一種香煙呢?
經過粗步的策略,他決定在北卡羅來納州的雲絲頓--薩勒姆建立一個生產香煙的小工廠。香煙工廠主要生產一種扁形品嚼香煙,由此邁開了他在煙草業創業的第一步。
事業起初,雷諾茲生產的香煙銷量並不是很大。廣大的煙民一時還不能接受這種生產式的香煙,與此同時,香煙的銷售隻能局限在一個固定的地區內。生產式的香煙的發展並不樂觀,但是雷諾茲觸動了香煙的另一個發展,香煙製造行業悄悄地興起和發展,並在市場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雷諾茲從未懈怠,時時關注著煙草行業的發展。當他意識到美國煙草公司受到種種限製和束縛,他的努力終於讓他在1911年重新獲得了自己的公司。得到公司後的雷諾茲,充滿鬥誌與決心,向美國煙草公司這個強大的對手挑戰,要在煙草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市場的風雲變化迅速而又猛烈,到了20世紀初期,香煙市場已經得到了很大發展。在雷諾茲東山再起之時,這一煙草領域已經是強手如運,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
雷諾茲懂得,要想占據煙草市場並立穩腳跟必須創造出新的獨特品牌,進而才能稱雄市場。知己知彼才能準確把握市場,於是,他對市場上50多種品牌的香煙做了深入的調查,細致的研究。經過細仔細地統計和分析,他發現市場上銷售的香煙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由維吉尼亞煙草製成,另一類則由氣味濃烈帶有芳香的土耳其煙草製成。這兩種類型的香煙各有優點和特色,都有很大的市場,那麼他所製作的香煙該生產哪種類型的煙草呢?
雷諾茲滿懷信心地按照這種新想法進行了反複嚐試,終於配製出符合自己理想的新型香煙:既包含了維吉尼亞煙草的淳正、明快,又帶有土耳其煙草的濃烈氣味和特殊芳香,做到了兼有兩種係列煙草的特色和優點。
雷諾茲對自己的新產品寄予厚望,在給香煙取名字時,他想起了1907年,為了良種煙草--“艾爾伯親王”的土耳其之行。那次旅行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沙漠中見到的駱駝,它高昂著頭,一副傲視不馴的樣子,顯得那樣威武高貴,這就是“沙漠之舟”的風采。為了讓自己的香煙在市場上獲勝,睥睨群雄,還有它獨特的異國風情,雷諾茲決定了,這種新型煙就叫“駱駝”,由此,世界上又多了一個著名的香煙品牌。
為了很好的打入香煙市場,雷諾茲的煙草公司還一同推出三種品牌的常規香煙作為“駱駝”出台的姐妹篇:一是“Reyno”,直接由維吉尼亞煙草製造;二是“Osman”,直接由純土耳其煙草製造;三是“Red kamel”,由拓克石煙草製造,並帶有過濾嘴。
香煙的品牌名稱定下來了,商標圖案也有了定案,雷諾茲決定做好“駱駝”香煙的前期宣傳工作,爭取吸引大量的潛在顧客。緊張的前期準備工作之後,雷諾茲以獨特的方式開始了對自己產品別具一格的廣告宣傳,以強有力的方式打開了香煙市場。
宣傳攻略不久就起了成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駱駝牌”香煙以優良純正的品質、與眾不同的口味、新穎別致的包裝和獨樹一幟的營銷手段,獲得了廣大煙民的認可和喜愛,市場占有率直線上升,遠遠勝過其他品牌。
在“駱駝”香煙穩步發展的時候,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駱駝”香煙再次帶來了一個銷售巔峰。作為美國軍隊給養的一部分,“駱駝牌”香煙由美國士兵帶到歐洲,從而使“老小夥”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隻“駱駝”又跟著美國軍隊走向世界各地的戰場。
在艱苦又殘酷的戰爭中,疲憊的美軍官兵們以吸上“駱駝”牌香煙為最大的自由和快樂。於是,“駱駝”香煙又被人們寓以新的含義--自由。後來,他抓住影視媒體對市場消費者的影響,利用影視廣告進一步鞏固“駱駝”牌香煙的市場。“駱駝”牌香煙地含義又被眾多好萊塢有魅力的、吸煙的明星們闡釋得更加深入人心。
從此以後,“駱駝”幾乎成了美國香煙的代名詞。凡是有利於“駱駝牌”香煙生存和發展的任何機會,不論是關於營銷還是人們思想所及,雷諾茲都會精心加以利用,決不輕易放過。他獨特的視角與魄力把“駱駝牌”香煙推向了世界市場的頂峰。
1919年,理查德-雷諾茲走完了他68年的人生道路,悄然離開了人世。他的離去,對“駱駝牌”香煙來說,固然是一個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然而這隻“駱駝”已經長大了、成熟了,即使它的創始人已經離去,它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商業信條】
1.善於夾縫中生存,巧於在競爭中投機。
2.發現並利用針對大兵、影星的廣告載體。
3.如果你很有天賦,勤勉會使天賦更加完善;如果你的才能平平,勤勉會補足缺陷。
8.可口可樂之父--阿莎-坎德勒
【名人簡介】
“可口可樂”之父--阿薩-坎德勒,1851年12月30日,阿薩出生在美國佐治亞州一個富裕的家庭裏,他是父親的第八個孩子。
他憑著商人的敏感和超人的膽識,他把一種普普通通的飲料變成了無數美國人喜歡的飲料,並把它推向了全世界每一個地方;他使可口可樂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軟飲料公司,可口可樂成為軟飲料的象征。
在人們的心目中,阿薩-坎德勒的一生,就是可口可樂公司成長壯大的曆史。
【人物生平】
父親之所以給他取阿薩-坎德勒這個名字,是因為當時一個著名的大醫生也叫阿薩,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個有名醫生,在美國,醫生是受到人們尊敬的。然而,阿薩沒有像他父母親希望的那樣,成為一名醫生或是一位著名的醫學院的教授。
阿薩學習的年代正值美國內戰。內戰之後,父親不幸患上了重病,家庭經濟狀況開始惡化。已經19歲的阿薩-坎德勒非常懂事,毅然選擇了就業,借此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替父母分憂解難。
1873年,學徒期滿的他又踏上了去亞特蘭大的路程,準備做一個大城市的“淘金者”。 世事總是不盡人意,當時阿薩的口袋裏僅有1.75美元,從上午到晚上,他走遍了城市的每個角落,可是接受到的隻有拒絕。一直到了晚上9點鍾,他來到桃樹街的“大眾藥房”。善良的藥房老板接見了這個看上去疲憊不堪的小夥子,勉強同意留下他試用,也可以讓他有個歇腳的住所。
阿薩善於學習,經商天資也很高,在大眾藥店期間,他就結識了許多有想法、有膽識的商戶。在工作時,在和商戶交往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在這些基礎上,1877年,他與另一個朋友合夥開了批發零售藥材公司。
日漸懂行的阿薩開始意識到:僅僅靠批發藥材不能贏來更多利潤,隻有尋覓到有價值和市場潛力的藥方,才能擁有自己的王牌,才能一炮打響在市場上占據一定的份額。於是,他開始尋覓這種藥方。
1886年5月8日,在美國亞特蘭大的一間實驗室裏,藥劑師彭伯頓試製出一種糖漿,他和助手給這種糖漿起名叫可口可樂(Coca-cola)。Coca-cola是分別產自南美洲和非洲的兩種植物,為糖漿起這個名字當時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隻是為了合仄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可口可樂糖漿最初也是作為一種飲用劑在藥房裏銷售。一個偶然的機會,彭伯頓將可口可樂糖漿放進了小蘇打和冰水中,一品嚐,味道相當不錯。
不久,藥劑所門前出現了“可口可樂提神健身液”的招牌,這樣,可口可樂成為彭伯頓發明的治療頭痛藥水原漿及其飲料的新名稱。
阿薩敏銳地發現了可口可樂的市場潛力,但是彭伯頓並不善於經營,於是他決定參與到可口可樂的銷售以及市場的開拓。阿薩入股可口可樂之後,覺得彭伯頓和參與生產、銷售可口可樂原漿的人都沒有做好工作。他不想部分地接管一項管理不善的事業。要麼不幹,要麼完全控製!阿薩經營的藥劑事業在南方最為興旺發達,從他的有利地位出發,他認為可口可樂可以大展宏圖,阿薩說到做到。
1888年8月30日,阿薩-坎德勒決定付出了全部的款子1000美元,最終擁有了可口可樂的全部股權。這樣前後總共花了2300美元,阿薩-坎德勒成了可口可樂的主人。當年阿薩善於利用和把握各種機遇,當他發現了可口可樂這個產品後,就認為這個產品巨大的市場價值,他就想要完全掌控可口可樂了。現在,他終於完全地、單獨地擁有了可口可樂。他決心要使可口可樂在市場上大放異彩,使其巨大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1890年,意誌堅定的阿薩把別的生意都停止了,全心全意來經營可口可樂。在那個時候,他的藥材批發零售業務已取得了很不錯的成就,他完全可以安穩地過上富裕沒有擔憂的生活,經營可口可樂後,他擁有的則隻有可口可樂了。對他來說,全力經營可口可樂這一步太冒險了。在當時,誰也沒有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口可樂能夠創造大量的財富。可口可樂的前景難以預料,是不穩定的,而他原來的生意是穩定的,風險很小的。阿薩沒有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比如同時經營藥房,直到可口可樂的生意穩定時為止。但正是這種破釜沉舟的精神,使他有別於其他人。
1891年秋季,阿薩把他的可口可樂公司搬到亞特蘭大的迪凱特街42號的樓上。正處於創業階段的可口可樂公司資金不足,人員奇缺。阿薩便吸收了他的家族成員參加工作,他雇傭了自己的3個侄子和外甥。
阿薩在商業管理上細致、謹慎。他有一句座右銘:“今天損失的可口可樂,明天再也補不回來。”他從細微處著手,認認真真地做著每一筆生意,多方考慮與準備力圖把生意做到最好好。他的工作態度以及為人誠懇使得許多客戶從他那裏得到了足夠的自尊,同時也感受到了阿薩的自信。因此,所有的客戶都樂於和阿薩做生意,也相信阿薩的可口可樂原漿的產品質量。於是,阿薩的客戶越來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
往往成功得益於細小之處的強勁魅力。為了給產品打廣告,阿薩-凱德勒還使用了各種各樣的促銷品。為了更好的宣傳可口可樂,他發明了一種托盤,上麵印有漂亮女士喝可口可樂的圖像。他將這些托盤分發到汽水售賣點,不管你要買什麼,都會領到一個帶有可口可樂標誌的促銷品。不僅如此。他發明了各種各樣便於分送的促銷品,像書簽、集郵冊、旅行袋和小錢包等,分發到成千上萬人手中。他還發明了帶有可口可樂標識的日曆、海報,以及掛在藥店入口處的掛簾。這樣,在20世紀初,可口可樂的廣告信息覆蓋麵非常廣,遠遠超過了其他任何一種消費品。
1929年3月,阿薩-坎德勒就這樣與世長辭了,享年77歲。
雖然他離開了人們,但是他開創的可口可樂王國在別人的手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繼承和發揚。每個人都感謝他,稱他為“可口可樂之父”。
【商業信條】
1.不安現狀,永遠追逐著下一個目標。
2.永遠追求質量第一。
3.一個人沒有必要永遠固守於一項職業之中。隻要你有足夠的能力,隻要你有足夠的信心和毅力,你完全也可以在另外一種職業中做出非凡的成就。
9.柯達創始人--喬治-伊士曼
【名人簡介】
他,中學輟學,按當時的學業標準評價,他被視為“沒有特殊天份”的學生。他家境貧窮,在很小的時候起,就擔負起照顧寡居的母親和兩個妹妹的生活,其中一個妹妹還嚴重殘疾。
他,14 歲便在保險公司做勤雜工,就此開始他的職業生涯,後來在當地一家銀行謀得一職。 他就是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先生。
1854年7月12日,伊士曼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的沃特維爾(Waterville)村。
他具有克服財政困難的能力,組織和管理的天份,他活躍而富有創造力的思維使其在 25 歲左右便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並帶領他的伊士曼柯達 (Eastman Kodak) 公司走在美國業界的最前沿。
【人物生平】
伊士曼老宅子是喬治父親出生的地方,喬治在那裏度過了童年時光,他們一度搬到紐約曼福特的傑納西鄉村博物館,羅徹斯特郊外。
在喬治5歲時,他的父親將苗圃出售,舉家搬到羅徹斯特。在這裏,老伊士曼將其畢生精力投在伊士曼商業學院 (Eastman Commercial College)。後來災難不幸降臨。在喬治7歲時,父親去世,學校也沒有經營下去,家庭經濟一下陷入了困境。
伊士曼的母親沒有多少文化卻是一個堅強的女性。她清楚得知道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為了籌措孩子們的教育費用,她靠著廉價的勞動力夜以繼日地替人做零工掙錢。伊士曼看到母親這樣辛勞,心中很痛苦,可是小小年紀的他,隻能把母親的恩情銘記在心中。
14歲的時候,伊士曼再也不肯讀書了,他不忍心母親獨自承擔家庭的重擔,他要幫助母親分擔這個責任。輟學後的伊士曼隻能在一些公司做一些雜活,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保險公司的信差,每周3美元報酬。第二年才增加到5元, 就這樣,家裏的情況開始慢慢好轉起來,一年以後,他成為一家保險公司的職員。通過自身的努力,不久他便負責保險單的整理歸檔,甚至編製保險單。他的工資漲到每周5 美元。伊士曼小心地積攢下來工資交給母親。在工作之餘,他還做兼職書架的銷售工作,有時甚至還會上門向家庭主婦推銷打毛衣的編織針。推銷的工作更是讓人備受打擊,經常遭遇冷眼,伊士曼都忍受了下來。
1874 年,他受聘為羅徹斯特儲蓄銀行的一名低級職員。他的工資翻了三倍--每周超過15美元。他辛勤節儉終於積聚了3千美元,跨入了白領的行列。
在伊士曼小的時候,他就喜歡在各地遊玩,但是原來的生活條件並不允許。現在終於可以到處旅遊了,1879年,25歲的他計劃去聖多明各度假。當一個同事建議他記錄此次旅行時,伊士曼花94美元買了一套照相器材--包括照相機和顯相設備,其中包括潮濕天氣所需的所有隨身用具,並學會了攝影技術。沒多久,他便對攝影著了迷。
當時的照相機太笨重:相機像微波爐一樣大,而且需要一個沉重的三腳架。他還帶了一個帳篷,以便能夠在玻璃片上塗上照相乳膠,再將玻璃片曝光,然後在其未幹之前衝洗曝光板。有化學藥品、玻璃桶、笨重的板架和一壺水。全套裝備“整整一馬車”,就像他所描述的那樣。更糟糕的是,這機器操作起來有許多麻煩的步驟,如果不嚴格按照技術要領操作,結果不是漏了光,就是照成模糊一片。
伊士曼暗自立誓:要努力改進攝影器材,簡化拍攝手續,使人人都能享受攝影的歡樂。他開始一心撲進研製輕巧方便的攝影器材的工作中。當時照相技術還在初創階段,效果很不理想,伊士曼決心探索革新之路。每天從銀行回家後,他就一頭鑽進了自己的研究中,家裏的廚房成了他的實驗室,他買來各種化學試劑做著各種試驗。對於攝影,他是一個門外漢,他反複翻閱英國攝影雜誌,攝影的知識已被他熟知於心。
每次,他把屋子遮得嚴嚴實實地做著那些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實驗,累了就躺在地板上睡一會兒,醒了又接著幹。這種無休止的單調生活他一點也不覺得苦,他的心中充滿了創造帶來的快樂。
伊士曼的發明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他的研究開始得到商人斯通的讚助。1880年4月,伊士曼先生租用羅徹斯特州街一座大樓的第三層,開始製造幹版出售。“隨著新公司的不斷發展,公司至少有一次麵臨分崩離析,那就是在經銷商手中的幹版出現問題時。伊士曼先生將這些壞板全部召回,並用好產品替換。“賠償那些版花掉了我們最後一美元,”他說。“但是留給我們的更加重要,那就是聲譽。”
“這個想法是逐漸形成的”,他後來說:“我們要做的並不僅僅是製作幹版,而是使攝影變成平常事物”,或者像他更簡潔地描述一樣,“使相機變得和鉛筆一樣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