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塞繆爾積累起足夠的資金時,他的注意力從煤轉向了石油。
石油最初是洛克菲勒財團一統天下。當洛克菲勒在克利夫蘭建立標準石油公司時,馬庫斯-塞繆爾還是一位內向的少年,與父親一道從事著箱子這類大財閥瞧不上眼的小生意。
1873年後,俄國沙皇政府允許外國勢力在高加索勘探石油。來自瑞典的諾貝爾兄弟獲得特許權,他們與法國的羅特希爾德銀行合作,一起出售俄國石油,不久就侵犯了洛克菲勒的壟斷勢力。經過反複磋商,在歐洲,諾貝爾兄弟和羅特希爾德銀行同標準石油公司達成暫時的協議,把市場瓜分了。
在亞洲,洛克菲勒勢力範圍也闖入了一名競爭者--馬庫斯-塞繆爾。洛克菲勒決心在亞洲維持他的壟斷,他以在美國獲得的巨額利潤為後盾,進行削價出售,迫使競爭對手歇業。
猶太人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除了注重金錢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擁有克服危機的智慧。塞繆爾很快認識到,對付價格戰的唯一辦法,就是在每個市場同時開展競爭。經過早期的貼補遠東市場的低價,他決定以自己特有的手法來擊敗洛克菲勒。
在貿易夥伴的協助下,塞繆爾在遠東的各個銷售中心建造儲油池。為了能把俄國石油定期運往東方的儲油池,塞繆爾按照蘇伊士運河英國當局的規則訂購了一隊新設計的油船。
標準石油公司的情報人員很快獲得這一消息,於是在倫敦掀起了一陣激烈反對油船隊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浪潮。
律師們向外交大臣索爾茲伯裏爵士進行疏通,議員們發表有關的演說,《經濟學家》雜誌隱晦地評論了一番反對者,這些人聲稱這個計劃是“猶太人的靈感”。但這並不能影響塞繆爾的計劃。此刻,塞繆爾已成為倫敦市參議員,他的特殊地位使他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1892年,新設計的油船“穆雷克斯號”裝載著俄國巴庫油田的石油,安全通過蘇伊士運河開往新加坡和曼穀。接踵而至的油船,向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發起了挑戰。標準石油公司大吃一驚,立即進行反擊。結果是全球石油價格進一步下跌,許多石油小生產者和商人歇業。但塞繆爾和辛迪加擁有日益增強的船隊,有俄國的石油供應,有遍布各地的銷售站,仍能生存下去。
標準石油公司不願眼睜睜地看著競爭對手逞威,於是提出收買建議,但遭到塞繆爾的拒絕。
塞繆爾對石油的勘探和儲量一竅不通,但這一點也不影響他所從事的業務。他具有世界性的經驗和經商的天才,無論多麼困難,他總能應變自如。
塞繆爾從日本獲得了一家運輸貿易公司,這家公司被牢牢地打上塞繆爾性格的印記。殼牌公司擁有自己的船隊、自己的市場,是石油業的一支生力軍,氣勢如虹。
1901年“紡錘頂”油井出油,塞繆爾迅即同海灣石油公司的創始人格菲上校談判並簽訂合同,以固定價格每年購買10萬噸石油,為期21年,占海灣總產量的一半。
不久殼牌公司又成功地打入標準石油公司的傳統領地--得克薩斯油田和德國石油市場。殼牌油船隊把石油從美國得克薩斯州運到歐洲,在德國建立一家公司。於是得克薩斯州的石油生產者和一個世界範圍貿易公司的強大聯盟出現了。
標準石油公司邀請塞繆爾加盟,願出4000萬美元做成這筆交易,並設立一個聯合子公司,由塞繆爾當董事長。但塞繆爾不願成為別人利益的附庸,加以拒絕。
然而塞繆爾也遇到了麻煩。“紡錘頂”好景不長,第一次噴油20個月之後,油井枯竭,隻剩一條細流。由於這一災難性的崩潰,海灣公司無法履行合同,塞繆爾麵臨著缺油的嚴重危機,油船隻好改為運輸牲口。同時,標準石油公司在收買失敗後,又發動了一連串新的價格戰。
1903年,世界石油貿易大衰退,標準石油公司繼續削價,殼牌公司的油船被迫停航。接著,標準石油公司在歐洲又取得了新的進展,在羅馬尼亞建起一座煉油廠。相反,殼牌公司則因為合作夥伴德意誌銀行的搗鬼,被攆出德國。
麵對財大氣粗的標準石油公司,為了求得生存,塞繆爾被迫按屈辱條件與皇家荷蘭公司全麵合並,把公司的控製權丟給殼牌公司。總部設在英國與荷蘭兩地,主要股東是塞繆爾家族及英國人,其次是荷蘭人與美國人,主要在英、荷兩國之外的地區從事石油的開采、加工與銷售。
塞繆爾是第一個石油爵士。在倫敦市政廳任過顯職,任過倫敦市長。多年後,美國石油企業家羅伯特-威爾遜抱怨說:“在英國,人們封給第一流工商業家爵位;而在這裏,人們控告他們犯罪。”
作為貴族,作為市政顯要,塞繆爾不顧一切地使殼牌公司成為帝國事業的一部分,他渴望為帝國服務,並因此得到應有的報酬。
從1899年以來,塞繆爾就遊說英國皇家海軍用石油代替煤。殼牌公司作了大量研究,發現在婆羅洲的石油特別適於作燃料油,而且以石油代替煤,將會促成海運業的飛躍。然而這一建議遭到海軍將領們的反對。
當時,在英帝國境內尚未發現石油,用石油代替煤意味著又一項重要戰略物資操縱在外國人手裏,這勢必成為帝國海軍的一大隱患。而且在海軍將領們眼裏,塞繆爾的殼牌公司到底是靠利潤生存的企業。
猶太人具有驚人的耐心和毅力。他設法與號稱“老水手”的費希爾海軍上將建立友誼並得到他的支持,讓這位將軍意識到石油的巨大潛力。費希爾將軍很快就以“石油狂”而著名,他積極提倡用石油代替煤。
塞繆爾繼續進行鼓動工作,邀請海軍軍官乘殼牌公司船舶航行,甚至於1902年6月請求政府代表參加殼牌公司的董事會以證實他對帝國利益的關心和尊重。
終於出現一絲轉機,海軍準備試用石油。這天,樸次茅斯港,英國戰艦“漢尼巴爾號”裝著殼牌供應的燃油進行試航,海軍部專家到場觀看。塞繆爾傻眼了:戰艦吐出漫天濃密的黑煙,落下的煙灰把整個甲板蓋滿了,水兵根本無法進行正常作業。“不可能!”塞繆爾大吃一驚。
塞繆爾遭到慘敗,後來才發現“漢尼巴爾號”的鍋爐太陳舊,由燒煤改為燒油後,燃燒不充分產生大量黑煙。皇家海軍的將領們對國外銷售網的殼牌公司的忠誠產生懷疑。
這一懷疑給殼牌公司帶來了巨大的不幸。當石油終於在緬甸被發現時,印度事務部不顧殼牌公司已經開拓印度市場的事實,特別規定不準殼牌取得特許權。理由是將來有可能落入外國人之手。結果緬甸的油田歸新成立的緬甸石油公司開發。
1910年,英國皇家海軍改燒石油。這時殼牌公司與皇家荷蘭公司已經合並,所以更加受到海軍部的懷疑。海軍部隻與緬甸石油公司簽訂巨額的合同。
1911年,溫斯頓-丘吉爾出任海軍大臣,費希爾將軍是丘吉爾的密友,兩人感情甚厚,這次塞繆爾把希望寄托在這位將軍身上。
費希爾將軍一向欣賞塞繆爾,也很對殼牌公司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鳴不平,慫恿丘吉爾同殼牌公司合作。
作為海軍大臣,丘吉爾對石油公司的未來麵臨著抉擇:是支持他們,審查他們,還是控製他們?不過他願意先聽聽石油公司的意見。
塞繆爾向英國海軍部的一個委員會作證,說明殼牌公司對英國多麼忠誠:“我們同標準石油公司之間沒有聯盟沒有協定,沒有任何性質的條約。”塞繆爾的忠誠打動了委員會。
這期間,汽車出現,多年來萎縮的石油價格開始上揚,導致汽油昂貴。在英國,公眾發出了反對汽油漲價的呼聲,出租汽車業舉行罷工,提出抗議,反對“石油集團”。社會問題逐漸演變成政治問題。
於是,合作計劃擱淺。石油價格飛漲使得丘吉爾對殼牌公司產生疑慮,而塞繆爾預測石油價格還要上漲,更加深了丘吉爾的懷疑。雖然在費希爾將軍的慫恿下,海軍部同殼牌公司進行過會談,但始終沒有建立起信任關係。
與此同時,新成立的享有英國政府特殊保護的英波石油公司總經理查爾斯-格林韋堅,堅持稱殼牌公司為外商。他向自由黨政府強調指出:讓殼牌公司對市場的壟斷擴展到生產方麵是不道德的。英國外交部被說服了。
英波石油公司在中東擁有儲藏豐富的油田,因此引起丘吉爾極大的興趣,這位海軍大臣對殼牌公司沒有把握,把重心放在英波石油公司。經過曠日持久的爭論和談判,與英波石油公司達成了協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3個月(1914年),海軍部以200萬英鎊購買了英波石油公司51%的股份,取得控製權。
6月,丘吉爾在議會發表了一篇具有曆史意義的演說,把沙文主義和遠大眼光交織在一起,闡述了他的決定。在他的演說裏,殼牌公司和標準石油公司被描繪成瓜分世界的兩個巨人,這兩個巨人濫用壟斷權力,操縱石油價格市場,任意抬高石油價格。
丘吉爾發表了對殼牌公司毀滅性打擊的論點。丘吉爾以他素有的幽默解釋說:“英國政府仍要從殼牌公司購買石油,但我們將不冒任何落入這些非常善良的人手中的危險。”
海軍大臣對殼牌公司含沙射影的攻擊,把塞繆爾深深地刺痛了,一種難以釋然的挫折感折磨著他。他一直謀求充當一名國家英雄,卻從未得到公認。遭到許多怠慢和挫折之後,年事已高的塞繆爾退休了,被封為比爾斯特德勳爵。他在倫敦西區貴族住宅區買下20英畝地產,過著鄉紳的生活。
這位猶太富翁代表著英國石油工業矛盾心理的企業家,他既關心利潤,又關心公益。塞繆爾和他所代表的那群人與他們的美國同行一樣,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朝,但他們卻比美國同行受到更多的尊重。
對英國公眾來說在國內並沒有深刻體會到石油公司的剝削、冷酷無情;而在美國,石油公司的掠奪則如幾個世紀前的奴隸貿易一樣殘酷。
塞繆爾決定了皇家荷蘭殼牌公司的性質,皇家荷蘭殼牌公司因此深深地打上了塞繆爾的烙印。
在以後的日子裏,殼牌表現得比其他公司高尚得多,更願意討論政治問題,因此更像是一個國際機構;表現得也更坦率,因此更能容忍其他外國人;表現得也更富有責任心,因此也更適應於卷入生產國和它們的領導人之間的經營事務中。
20世紀50年代中期,殼牌公司在美國等主要石油產地都占有相當大的份額;控製了委內瑞拉26%的石油生產量;取得了伊朗石油開采、加工和銷售的14%的份額;占有23.75%的份額;基本控製卡塔爾的石油生產;掌握尼日利亞石油總產量的60%;在墨西哥、阿根廷、波斯灣地區、文萊、新幾內亞、特立尼達、印度尼西亞、突尼斯等國都占有一席之地。今天已發展成為除美孚石油公司之外的全球最大的石油企業。
【商業信條】
瞄準目標,沒有不可能發生的奇跡!
2.過去是邁向未未的腳踏石,若不知道腳踏石在何處,必定會被絆倒。
3.人一定要堅強地活著,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就咬牙,挺過來。
96.世界第一女CEO--卡莉-費奧瑞納
【名人簡介】
卡莉-費奧瑞納,女,1954年出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
她是惠普14萬員工的女CEO;她的容貌始終讓全世界的職業女性們豔羨;她的魅力使其成為“全美國最有權勢的女人”;她果敢、大刀闊斧和雷厲風行的風格更是在業界廣為流傳。
卡莉-費奧瑞納一生中創造了多個奇跡,知名度敢與第一夫人媲美。費奧瑞納是商界前50名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1998年10月12日《財富》封麵人物。1999年7月,剛剛在朗訊公司取得成功的費奧瑞納接管了惠普公司,幫助一個400億美元資產的公司擺脫困境並以破記錄的200多億美元收購惠普最大對手康柏公司。費奧瑞納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美國商業中最有影響力的女性,家戶欲曉,婦孺皆知的商界人物。
【人物生平】
卡莉-費奧瑞納1954年出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她的母親馬德隆-於爾根斯-斯尼德是一名肖像畫家,父親喬瑟夫-尼德是世界上最權威的加納憲法專家之一。費奧瑞納在斯坦福大學的專業是中世紀曆史,她最喜歡上的是一位性格粗獷的年輕男教授的課,這門課需要每周讀上百頁的中世紀宗教著作,然後把這些內容用兩頁紙的篇幅提煉出來。費奧瑞納後來說:“這需要剔除內容中所有的水分,濃縮到隻剩下精華,也為我在後來的選擇戰略方針鋪墊了不可替代的基礎。”
費奧瑞納的父親希望她成為一名律師,讓她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學習,但是她對這些課程毫無興趣,不久她就放棄了這裏的學業。在遊蕩了兩年中,她在很小的房地產公司當過接待員,在意大利教過英語,還經曆了一次失敗的婚姻。
費奧瑞納很晚才對商業感興趣,1978年,她進入馬裏蘭大學商學院學習,此時的她仍然不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1980年,費奧瑞納開始進入AT&T公司當實習經理。在這裏才是她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她的第一步來的太遲了,也太艱難了。在AT&T公司,她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一項困難又乏味的工作,即把長途業務和電話設備推銷給美洲人部落,而且接下來的幾項任務也不比這輕鬆。但她下定決心要成功,有時工作到淩晨3點才休息,在餐桌上還不忘製定每周計劃。有一次,因為出現了一係列持續好幾個小時的電話交換中斷,美國科技公司總裁鮑勃-諾林負責芝加哥的市區電話業務,他對AT&T很不滿意。當他得知費奧瑞納是地區的上層管理者,因此決定給她一次“教訓”。費奧瑞納承諾盡快解決這個問題,並告訴諾林:“這是我從您這麼重要的客戶那裏接到的第一個電話,因此我們之間一定缺乏聯係”。諾林感到很受恭維,敵意頓時冰釋。第二天,費奧瑞納坐飛機到芝加哥,當麵聽諾林介紹詳細情況,並迅速處理美國科技公司用戶的問題。正如諾林後來所說的,“卡莉變了一場奇妙的魔術,改變了美國科技公司對AT&T的看法”。
1995年9月,費奧瑞納進行了最令她享有盛名的活動:讓朗訊科技上市。這家12萬員工的電話設備公司即將從AT&T中分離出來。公司高層人員需要準備好財務文件,把它們發往美國和世界各地,引起投資者對這隻新股票的興趣。高層中其他人打算把這家剝離出來的公司定位為長達119年的AT&T傳統的堅定繼承者。但費奧瑞納認為這是錯誤的,唯一的希望是把它重新定位為某種新事物。她把公司命名為朗訊(英語中意味“光亮的”),希望讓人聯想到日出、勝利和高瞻遠矚的領導者所帶來的光輝。她連續幾周與律師們討論在官方文件中如何定義公司的基本業務,直至他們屈服了,采取了她的表述方式。朗訊不再是保守的電話設備製造商,而是一個新行業(通信網絡)的開創者。這種區別似乎很難解釋,但卻至關重要。
1996年3月,費奧瑞納、沙赫特和麥克吉恩開始在很多城市進行巡回宣傳,力爭從投資者那裏募集27億美元。當他們開始行動時,失敗的可能性確實很大。但隨著這3位公司首腦從這個城市到那個城市,周圍聚集的人越來越多。90年代末,費奧瑞納已經成了朗訊公司全球服務提供商業務的負責人,這是公司最大且發展最快的部門,年收入達200億美元。
當費奧瑞納日益成為電信行業中一個厲害角色時,美國其他行業並沒有及時注意到這個不同尋常的新人。1998年《財富》雜誌的排出商界前50名最具影響力的女性,費奧瑞納就在推薦之一,並成為1998年10月12日一期的《財富》的封麵人物,被譽為“美國商業中最有影響力的女性”。
1999年3月,一位名為傑夫-克裏斯琴的陌生獵頭給她留言,言辭之中流露出一種緊迫焦急之情,但費奧瑞納仍然冷落了他。終於,在進行第五次努力時,克裏斯琴聰明地在晚上打電話給她辦公室,這時所有非管理人員都已經下班了。費奧瑞納拿起話筒,聽到一個屏氣凝神、非常激動的男人說:“你好,我是傑夫-克裏斯琴,請別掛斷。我打電話是談關於惠普的事。”費奧瑞納停頓了片刻,然後她說:“好吧,你的開場白引起了我的興趣。” 幾天後,和克裏斯琴在新澤西肖特山希爾頓飯店共進午餐。在第一次會麵中,克裏斯琴希望了解費奧瑞納在事業中遇到的挑戰和取得的成就,他希望由此了解她的商業哲學,還可以知道經營惠普的機會對她有多大的吸引力。當費奧瑞納放棄了謹慎態度,開始發自內心地講述有趣的、戲劇性的經曆時,克裏斯琴就知道魔力開始起作用了。
在第二次會談時,費奧瑞納自信地對他說:“給我一個機會!我可以讓公司恢複活力!”她全力回應他們的考察,甚至答應做海格博格的900個問題組成的性格測試。根據測試得出的結論,費奧瑞納是一位有洞察力的戰略家,她能令顧客和所帶領的管理人員感到興奮和親切,而且還能貫徹不同戰術,確保目標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