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誰能擁有不死之身——金縷玉衣(1 / 3)

1968年初夏的一天,滿城北部一個叫陵山的小山丘引起了中國乃至世界的關注,然而吸引國內外注意力的並不是這座陵墓的主人,而是主人身上的一件物品,那是一件怎樣的物品呢?它的背後隱藏著多少不為人們所知的秘密呢?

金縷玉衣鑒賞

所謂玉衣就是將玉石切成許多小片,磨製成方塊,長與寬僅幾厘米,少數長達十幾厘米。厚約幾毫米。玉片除主要是長方塊外,還見有少量正方塊、三角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狀的。在玉片的邊角處,鑿有小孔。用不同的細絲將許多玉片連接起來,做成衣服狀包裹人體全身。其中用細金絲穿孔連接小玉片製成的玉衣,稱為“金縷玉衣”。而用銀絲、銅絲、絲線穿孔連接小玉片製成的玉衣,分別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絲綴玉衣”。

目前出土的金縷玉衣數量不多,完整的金縷玉衣隻有兩件,不完整的大概還有6件,其餘形式的玉衣還有60件。

1968年在河北滿城漢墓(西漢中期)出土文物中,有兩件稀世之寶——金縷玉衣。一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全長1.88米,由2498塊玉片組成,所用金絲重約1100克。二是劉勝之妻竇綰的金縷玉衣,全長為1.72米,由2160塊玉片組成,所用金絲重量達700克。

此外,在徐州博物館北側的土山漢墓中,出土過珍貴的銀縷玉衣等文物。在南京博物館內也展出過銀縷玉衣,玉片呈白至淺綠白色,其中有些玉片與江蘇出產的透閃石軟玉極相似。在徐州拉犁山一號漢墓中,曾發掘出珍貴的銅縷玉衣等文物。1983年6月,在廣州越秀公園西側的象崗山中,發現了公元前二世紀西漢初年的第二代南越王墓,出土了罕見的絲綴玉衣及其他許多文物。

誰能擁有金縷玉衣

我們現在的人都喜歡時尚的服裝,很多人認為絲綢或者其他的昂貴的麵料可以吸引許多人的眼球,但是大家怎麼也想不到兩千年前的帝王們挖空心思製作出來的死後的裹屍的東西既不是高貴的絲綢,也不是高貴的毛皮,而是以玉石做成的衣服。也許有人會不解地問,玉石怎麼能夠做成衣服呢?如果不親眼看看劉勝墓中的那件稀世珍寶,可能誰都不會相信這是真的。那麼什麼叫金縷玉衣呢?人們為何熱衷於用這些東西來包裹屍身?而哪些人才能擁有這種無比華貴的東西呢?

要回答這些疑問,首先得從古代人們的觀念入手。遠古時代的人們就把玉當作一種非常珍貴石材,他們將玉雕琢成各種形狀,並作為禮器使用。孔子曾將玉石的某些自然屬性比之於人的美德。此外,人們還普遍認為玉還具有避邪祛災的作用,於是家裏案幾上擺著玉,身上佩掛著玉,死後也用玉來做隨葬品。

根據出土文物考證,斂葬用玉最早始於商周時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演化為綴玉麵幕和綴玉衣服。

漢代在中國曆史上是一個迷信觀念極其泛濫的時代,人們崇尚“事死如生”,即認為人死後與活著沒什麼區別,因此帝王將相往往耗費許多人力物力大肆修造陵墓。一方麵,將墓中設施及陪葬品置放得與生前一樣,另一方麵則用金玉保護其屍體以圖不朽,玉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漢代人認為玉有五德,可以防止熱的精氣外泄,因此,死後用特製的玉器塞住雙眼、雙鼻、鼻孔及陰部,所謂“七竅”,在用玉片製作玉衣穿在屍體上。稱為“玉匣”,他們認為這樣一來,可以靈魂不滅,永享富貴。

漢朝初期使用的斂服玉匣就是源於綴玉麵幕和綴玉衣服。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征。漢代皇帝和貴族,死時穿“玉衣”(又稱“玉匣”)入葬。玉衣按等級分為金縷、銀縷、銅縷三等,即用金絲、銀絲或銅絲編綴起來的,分別稱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皇帝的玉衣用金縷,是最高等級。史書記載了漢武帝的玉衣“形如鎧甲,連以金縷,其上鏤有蛟、龍、鸞、鳳、龜、麟之象。世謂蛟龍玉匣”。這種用金絲連接的玉衣稱為金縷玉衣,根據葬製,天子死後才能使用,諸侯王一般隻能用銀縷玉衣,但特殊情況下中央王朝也賜給諸侯金縷玉衣。

由於金縷玉衣象征著帝王貴族的身份,有非常嚴格的製作工藝要求,漢代的統治者還設立了專門從事玉衣製作的“東園”。這裏的工匠對大量的玉片進行選科、鑽孔、拋光等10多道工序的加工,並把玉片按照人體不同的部位設計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狀。製作一件中等型號的玉衣所需的費用幾乎相當於當時100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

雖然漢代皇帝和諸侯王費盡心思要讓自己的死後屍身不朽,但是卻事與願違,用金縷玉衣做葬服不僅沒有實現王侯貴族們保持屍骨不壞的心願,反而招來盜墓毀屍的厄運——許多漢王帝陵往往因此而被多次盜掘。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玉衣在中國曆史上消失了。

如何製作精美的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之所以能夠成為帝王級的陪葬品,不僅僅源於古代人們的觀念,更重要的是這項工藝的複雜程度。那麼金縷玉衣是如何製作的?它的工藝為何那麼複雜呢?這其中都有什麼玄妙呢?

金縷玉衣一般用金絲將玉片編綴成人形,頭部由頭罩、臉蓋組成,上身由前後衣片、左右袖筒及左右手套組成,下身由左右褲筒及左右足套組成,皆能分開。玉衣內頭部有玉眼蓋、鼻塞、耳塞、口琀,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門塞。周緣以紅色織物鎖邊,褲筒處裹以鐵條鎖邊,使其加固成型,臉蓋上刻畫眼、鼻、嘴形,胸背部寬闊,臀腹部鼓突,似人之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