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稱頌說,侯爺的這件鎦金錯銀樽造型紋飾均很精致,為當世所罕見!“張掖縣”是武威郡和青海門源必經之路的咽喉,石壁上刻有“山川屹險”四個鬥大的字。張江屯兵要塞,使羌胡插翅難逾,從此後天下太平,每年五穀豐登,牛羊星羅棋布在四野,出現了被史學界所忽略的“孝明盛世”;此外開采了祁連山腹地“雙龍溝金礦”中所含的優質青銅,發展了官營鑄造業。
大約從公元60年起,張江在武威靈淵池中用高大結實的樹木做成巨型木筏奠基,開始築建陵墓。為了表露對朝廷的赤膽忠心,他摸準漢明帝將“獨抒廟策”效法武帝劉徹建功立業的心理,就想模仿南陽同鄉暴利長“貢天馬”的壯舉,於是便琢磨起如何才能博得漢明帝喜愛的法子……打天下之初,起義軍中不是稱劉秀為“銅馬帝”嗎?應該用銅鑄一匹“天馬”以示劉秀做皇帝乃天意!遺憾的是,劉莊的國丈馬援已在建武20年(公元44年)給劉秀進獻過“相馬式——銅奔馬”,單純的銅馬造型已無法充當神秘的圖騰了。張江又想起太子少傅張興大師,此公是明帝欣賞的“周易大家”,弟子不計其數,有著述者就有一萬餘名,由此可見“易理”早成了統治思想。做為“奉朝請”的列侯,張江同開國元勳鄧禹諸公一樣,棄武就文,深得“京房易派”的精粹。前漢帛書《相馬經》和馬援的《銅馬相法》中有“馬襲烏鴉”的誇張想象,但轉化為一個立體造型是不美和非常棘手的。“乾坤定位”這句《周易》中的法則像閃電劃過了他的腦海,太極圖中銜尾旋轉的“白魚”和“黑魚”,漸漸在他的眼前演化成了“天馬”與“烏鴉”,他心頭一陣狂喜。“天馬”隻能以漢武帝欽定的“汗血馬”為原型,姿勢采用涼州一帶“走馬”的遺傳性狀——對側步,定能使中原吏民歎為觀止。
銅奔馬造好後,馬上被送到京城洛陽,漢明帝十分喜愛,特迎置於平樂觀,史稱“涼州貢馬”。不幸的是,此銅馬後為董卓所亂,攻陷京城時所毀。後人惋惜不及。不想昔日張江鑄兩套銅奔馬。一套進奉,一套自留欣賞。死後私置墓穴中。今日出土,成為光照古今中外的國寶。
“天馬逮烏”還是“馬踏飛燕”
奔馬銅雕出土之後的定名始終是一件懸案,這是因為人們很難辨別馬蹄下到底是一隻什麼鳥。最早的說法是在銅奔馬出土之初產生的,學者根據其形狀定名為“馬踏飛燕”。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柬埔寨賓奴親王訪問蘭州,看到了這匹珍藏在甘肅省博物館的稀世珍寶,又將之命名為“馬踏飛燕”。可是後來很多學者卻引經據典,將其定名為“馬超龍雀”。最後可能因為眾說紛紜,無奈之下隻好折中取名為“銅奔馬”。“銅奔馬”一名雖然簡明扼要,但有馬無燕,未盡如人意。
除了上述三種說法以外,還有其他幾種非主流的說法,我們依次來介紹一下。
“飛燕騮”說。為銅奔馬正名。前麵幾種名稱,看似有些道理,但明眼人不難發現——其中無一不帶有明顯的現代漢語構詞特點。最近有資深學者提出“飛燕騮”這個名字,無論從構詞方式之嚴謹,還是切意之準確無一不符合漢代的特點,堪稱迄今為止“馬踏飛燕”這件著名的青銅雕最貼切的名字。武威銅馬足下有一鳥,其象征之意為人所關注。一提到馬,人們很快想到奔騰如飛,而飛燕的速度同樣也是毋庸置疑的。曆朝多有以燕喻良馬之詩文,如南朝沈約詩有“紫燕光陸離”句,注:“紫燕,良馬也。”梁朝簡文帝詩雲:“紫燕躍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馬,紫燕亦指良馬。李善注謝靈運詩雲:“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一名飛燕騮。”在古代,武威銅馬足下的飛燕無疑是用來比喻良馬之神速,這種造型讓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銅馬應直截了當取名為“紫燕騮”或“飛燕騮”,此名恰合古意,最為雅致貼切。
“天馬”說。持此說法的人認為,龍雀是風神,即飛廉,這種神鳥,豈能是奔馬所踏之物?東漢張衡的《東京賦》中有“銅雀蟠蜿,天馬半漢”之句,是稱皇宮內龍雀、天馬兩件對應的銅製陳列品,因此,這具銅馬俑就是“天馬”。《漢書·禮樂誌》中《西極天馬之歌》曾記載,“天馬”足踩浮雲,身可騰空飛馳,奔馬踏著飛燕,正是遨遊空中的“天馬”形象。
“馬神——天駟”說。與前幾種說法一樣,“天馬”說也受到了置疑。有人提出:“天馬”在漢代專指大宛汗血馬及與此有關的宮內陳列品。東漢明帝為置飛廉(即銅製龍雀)、銅馬(即銅製“天馬”)於洛陽,曾親自出行到西安迎取,甚至不惜下嫁宗室女子,或令大軍征戰,才求得汗血馬,是謂“天馬”,為此作《西極天馬之歌》,為帝王祭天禮樂之一,以歌頌漢家天子的功德。因此,無論“天馬”是指真馬還是銅馬,都隻是皇室威儀的象征,臣民不可能享用,武威東漢墓主張姓將軍怎能例外?因此,有人又提出這具銅馬俑是“馬神——天駟”。“天駟”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東方蒼龍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即“天駟”,亦稱“馬祖神”。秦漢以前人們都崇“天駟”為“馬神”,自商周以來,征戰中都少不了駿馬,因而就產生了對馬祖神的崇拜與祭祀。武威漢墓主人張姓將軍生前率騎戍邊,供奉馬神,死後殉葬銅製馬神,當是很自然的事情。這樣解釋,就墓主人的官職和職業特征來說,都是合理的,“天駟”者猶言駟馬行空,以足踏飛燕來說明“天駟”和象征其所處的空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