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舍那大佛於公元676年完工,武則天於680年稱天後,雖然十年之後武則天才正式稱帝,但大佛建成之後,她身邊的一些高僧,已經開始積極地做一些宗教活動,為其日後的登基打下了基礎。
盧舍那大佛的建成,和武則天在唐朝的政治地位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大佛建成後,唐高宗還在附近修建了大奉先寺,直到宋元時期,該寺仍然香火不斷。曆經風雨,雖然現在大奉先寺已經消失了,但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依舊帶著永恒的微笑,麵對著世人。
大佛何以逃過滅頂之災
龍門盧舍那大佛的劫難是民族劫難的一個縮影。佛雕在流淚,隻是承受著;伊河不做聲,隻是流淌著。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大佛建後的千餘年時間裏,大佛經曆了怎樣的劫難呢?
自從盧舍那大佛建成後,就目睹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切戰爭,但是,無論戰爭進行得多麼慘烈,對於大佛來說,都是同宗同種的自家人之間的戰爭。
然後,上世紀上半葉那個時期的世界對龍門石窟來說,真乃佛家所說的莽莽“穢土”。因為,世界各國列強紛紛入侵中國,他們在這塊土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於世界瑰寶的盧舍那大佛自然也不會放過。
美國人普愛倫就公然說:“嗨,我想要這個東西!”於是,盧舍那大佛即將麵臨被破壞的命運。那麼後來到底發生了讓國人再一次扼腕痛惜的事情了嗎?如果發生了,那麼盧舍那大佛為何現在還在?如果沒有發生,那麼盧舍那大佛又是如何躲過這一劫難的呢?讓我們沿著強盜普愛倫的足跡去掀開那塵封已久的曆史吧。
普愛倫是美國一個很普通的古董商,上世紀30年代初,他來到龍門石窟,在奉先寺發現了盧舍那大佛,他覺得大佛的手指很是好看,就用照相機拍了下來。到北京後,他找到琉璃廠彬記古董商行的老板嶽彬說:“嗨,我想要這個東西!”於是,雙方簽訂協議——石頭平紋人圍屏像二十件,議定價格為銀洋1.4萬元——也不用管它究竟是盧舍那大佛手指,還是“石頭平紋人圍屏像二十件”了,反正有照片在,照樣子給搞定就可以了。
嶽彬自己是沒有能力搞到這東西的。他來到洛陽,找到洛陽古董商馬龍圖,話就好說了,都是圈內人嘛!一番喝酒、抽煙、聊天、恭喜發財後,嶽彬拿出了普愛倫給他的照片:“這個,就在龍門,你就找吧,我想要它。”又是討價還價,最後5000元談妥。馬龍圖也和嶽彬一樣,沒有能耐直接把東西搞到手,但在洛陽這塊地方,誰有能耐辦到,他是知道得很清楚的——龍門當地的保甲長和土匪當然是第一人選。
馬龍圖找到偃師縣楊溝村保甲長王夢林以及該村土匪王東立、王毛、王魁等,要他們把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的手指搞到手,價格2000元。這些人有幹壞事的膽量,但沒有手藝,因為用斧頭硬砸是不行的,那樣就打得不成樣子了,什麼都完了。於是,他們持槍威逼本村石匠王光喜、王水、王惠成等三人進行盜鑿。
夜裏,三名石匠在漆黑的賓陽中洞內借著微弱的燈光或手電筒光想把大佛的手指敲掉。同時,在龍門的南北兩個路口,王夢林等則持槍站崗放哨。遇有風吹草動或路上來了人,王夢林等就用暗號通知洞內的王光喜等人停止敲打。“警報”解除後,他們再接著幹。如此晝伏夜出,持續數天。至於石匠們的“工錢”,是計件的,“按打的多少付錢”。
眼看著這些國寶即將被毀壞,就在這個時候,來了一群村民,他們打著火把,在一個中年人的帶領下,把這些偷盜國寶的壞蛋給包圍起來了。這個領頭的中年人是誰呢?原來,他就是當地著名的鄉紳程浩斌,他具有一顆愛國的心,一直以來他都痛心疾首國人對自己祖先傳下寶貝的漠視。這次,當他看到外國人居然勾結鄉裏的保甲甲長和土匪,要徹底毀掉這個大佛,他坐不住了,於是,便決定傾其所有召集村民來共同保護這個國寶。
他們與普愛倫等一夥人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結果造成了一定的傷亡。這件事情驚動了上級政府,第二天,縣政府緊急調集幾十個民團士兵前來維持秩序。雖然當時政府也很腐敗,但對於這一維護國寶的事情,態度是堅定的。針對普愛倫等人破壞國寶的行為,縣政府作出嚴厲處置,勒令其趕緊離開龍門石窟,並要求其寫出保證,不得再次進入這一區域。這之後,過了幾天,縣政府還在大佛四周張貼告示以警告那些企圖盜鑿大佛或石窟其他文物的人。經過這次有力的打擊後,大佛和龍門石窟暫時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可是,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由於洛陽地區長期兵災匪患不斷,這就給了很多人覬覦大佛的機會。當地村民由於有了上次教訓,便自發地組織起來保護大佛,從而避免了大佛遭受滅頂之災。
因此,盡管人們常常用“滿目瘡痍”來形容龍門,但也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其實,龍門最精美之作品,仍與青山同在,共伊水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