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料款俱缺的情況下,內務府官員病急亂投醫,對一位提出報效價值30萬兩木材資助修園的候補知府李光昭不詳查底細,奏請朝廷予以重任,結果釀成一起巨大的詐騙案。李光昭手中並無木材,為賺取報銷銀兩,打著“奉旨采辦”的旗號,私刻銜章“奉旨采運圓明園木值李”,先後到四川、兩湖等地招搖撞騙不成,便南走香港購買洋木,與法商議定木材價值為洋銀五萬四千餘元,而在內務府報銷時謊稱值銀三十餘萬兩,後來又拿不出銀子支付法商,與洋人打起了官司。經李鴻章查實,李光昭詐騙案曝光,上至同治帝下至群臣都感到震驚。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劻及其他禦前大臣、軍機大臣共10餘人遂借此機會,聯名上奏折,從內外形勢出發,力主停修圓明園。同治帝隻得同意停止修園,然又稱此事本來是為了讓太後高興,所以不敢擅自停修,需要得到太後的批準!清議派領袖李鴻藻立即直陳慈禧;同時,禦史陳彝、孫鳳翔也先後上奏折,指出內務府大臣及司員在李光昭案件中應負責任。慈禧、同治帝都覺得停止園工是大勢所趨,但仍心有不甘,終以“改修三海”為條件,停止修複圓明園。
圓明園文物何處尋
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裏麵珍藏了不計其數的曆代珍品文物,是清朝皇室曆經兩百餘年聚集起來的國寶級文物,經過英法聯軍的洗劫後,其中絕大部分被擄掠到海外去了。
那麼圓明園究竟有多少文物呢?
道光年間內務府一份奏折,詳盡載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宮內及圓明園庫貯物件情況:一兩重銀錁共存569390個,其中宮內存290505個,圓明園存280694個;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宮內存1194款,圓明園存450款;玉硯、筆洗等501件,其中宮內存142件,圓明園存337件;頭等瓷爐、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宮內存337件,圓明園存291件……圓明園的收藏情況,由此也能窺見一斑。
既然圓明園文物如此之豐富,那麼經過英法聯軍的洗劫,流失到國外去的文物又有多少呢?它們的命運最終又會怎樣呢?
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的時候搶走了絕大部分文物。
這些侵略者有些就地拍賣從圓明園中搶來的珍寶,他們把贓品全安排展覽在喇嘛廟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種色調的白的和綠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琺琅瓷瓶、古銅器物、金銀的佛像;毛皮製品也特別精致,其中許多都是很名貴的,有黑貂皮、水獺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別醒目的是,還有兩三件皇帝的朝服。英軍司令格蘭特把自己“應得”的那部分分給了士兵,軍官們贈送他一把雕滿花紋的赤金酒壺,這是贓品中最精致的東西。英國女王也得到一份,是兩個美麗的大琺琅瓶。
法軍司令孟托邦把搶到的兩塊黃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塊交給格蘭特轉獻給英國女王,另一塊獻給法王拿破侖三世。回國後,孟托邦又獻給拿破侖三世許多東西:兩根將軍的裝飾杖,用金子做成,中間和兩端都鑲有很大的寶石,做工極為精細;一件乾隆皇帝禦用甲胄(現在法國吉美軍事博物館展出),一頂戰盔;鎦金和釉的銅寶塔;好幾個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許多戒指、項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數以千計的珍奇玩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劫掠的圓明園文物通過各種拍賣會等途徑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還是保存在英法兩國。
大英博物館的東方藝術館中保存了兩萬多件中國曆代的稀世珍品。英軍曾將所劫走的圓明園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這部分敬獻文物連同被拍賣的圓明園文物都收進了東方藝術館。東晉時期大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摹本,乃我國古代卷軸畫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搶走;一匹3尺長、2尺高的白玉馬,這匹玉馬曾被和珅從圓明園中竊取,和珅被抄家後,玉馬被重新放回圓明園,最終還是沒躲過被劫掠的命運。
法國巴黎楓丹白露宮中有個中國館,是拿破侖三世的歐也妮王後建造的。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將從圓明園搶來的“戰利品”獻給了拿破侖三世和歐也妮王後。歐也妮王後於是建造了這個中國館,將這些文物收藏起來。
中國館內最顯著的位置擺放著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銅鎦金,通體各層鑲嵌著綠寶石。塔的左右擺放著一對象牙和一對青銅雕龍,與故宮、避暑山莊等處皇帝寶座前放置的青銅龍形製一樣,說明這對青銅龍應是圓明園正大光明殿皇帝寶座前的擺放之物。一對金罐和一隻金曼紮(藏傳佛教的寺廟擺設品),金罐通體如意花紋閃閃發光,金曼紮鑲有珍珠、綠鬆石和紅寶石,說明當時圓明園內的擺設有多麼奢華。玻璃桌櫃裏擺放著一串大念珠,這串珠子共有154顆,跟一般108顆珠子的朝珠不一樣,這是孟托邦將一串皇帝的朝珠和兩串皇後的掛珠串在一起獻給歐也妮王後的,沒想到歐也妮王後並不滿意,因為她早已聽說遠征中國的軍官們個個滿載而歸。她埋怨孟托邦隻帶給她這樣的禮物,於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車寶物,前後總共送了她七車,包括從圓明園搶來的各種青銅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銀製品、景泰藍……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一柄用名貴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顏色白中透綠,雕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銘文有“禦製”兩個大字,下部銘文是:“敬願屢豐年,天下鹹如意。臣吳敬恭進”。展品說明顯示,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聯軍劫掠後,在巴黎拍賣會上買來的……
喜憂參半的國寶回歸之路
所有流失海外的圓明園文物中命運最為坎坷的要算圓明園的鎮園之寶“十二生肖銅首”了。
清代乾隆年間在圓明園“海宴堂”西洋古建築前,建有一個大型噴水池。這組噴泉構思獨特,設計巧妙,被人稱為十二生肖“水力鍾”。此噴泉和十二生肖計時方法結合起來,組成一組構思新奇絕妙的噴泉景觀。噴水池正中是一個高約二米、用三塊巨石雕成的蛤蜊,遠遠望去像一朵盛開的蓮花。兩旁八字形的石台上,各有六個人身獸頭的銅鑄小動物,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每個動物就是一個噴泉機關,每到一個時辰,相應動物口中就噴水兩小時。如子時是鼠噴水,醜時則換作牛噴水。十二個動物輪流值班,定時噴水,構成了連續不斷的噴水時鍾;遊人路經此處,隻要看看當時由哪個動物噴水,就知道是什麼時辰了。
銅獸首造型有著典型的西方特征。“豬首”鼻子、嘴非常突出,兩側有兩顆獠牙,脖子長、眼睛笑,這些特征和中國傳統概念中豬的形態相去甚遠;但寬大且耷拉下來的耳朵,又與中國藝術造型中常見的豬的模樣一致。“牛首”兩眼圓瞪,雙角彎曲向前,看不出性情溫順、吃苦耐勞的老黃牛形象,活脫脫一頭西班牙鬥牛。“虎首”乍一看更像是個獅子頭,隻不過額頭上畫著一個“王”字,而隻有中國才將老虎封為百獸之王。倒是那“猴首”越看越像美猴王,中國味要濃得多。
據說“海宴堂”和這組十二生肖“水力鍾”是為乾隆皇帝六十大壽興建的。由於它構思奇特,靈氣十足,所以深得乾隆皇帝喜愛,常來此處觀賞遊玩。
1860年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這一奇特景觀從此消失了。十二生肖雕像哪裏去了?有人說“海宴堂”被焚毀後,鹹豐皇帝的母親將其移放在南海居仁堂前。有人說這些生肖銅像尚存於世。
1980年,十二生肖銅獸首在國外發現7個,即鼠、牛、虎、兔、馬、猴、豬。其中牛、虎、馬、猴、豬在幾次拍賣會上出現。1980年代,一位台灣企業家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買去牛、虎、馬、猴首,豬首則被美國一博物館購走。另有確切消息證明,鼠、兔首在法國巴黎某個人手中收藏。
2000年5月,保利集團斥巨資從香港蘇富比和嘉士德拍賣會上購回牛、虎、猴首。不久前,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信德集團董事局主席何鴻燊先生出資從美國收藏者手中購回“豬首”,捐贈給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
除已回歸祖國的4件外,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中,目前知道鼠、兔首由法國人收藏,“馬首”在台灣,另外五件即狗、龍、蛇、雞、羊首仍下落不明。前不久香港拍賣市場上曾出現傳為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之一的“狗首”,但有關專家對其真偽持懷疑態度。
看來,要想圓明園絕大部分文物回歸,還有一段比較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完全相信: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這些國寶必將逐一回到它原來的位置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