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九龍戲珠藏玄機——北海九龍壁(2 / 3)

第二天,主管修建北海九龍壁的官吏過來彙報所,九龍壁上的九條龍都已經刻好了,並請示下一步的修建計劃。乾隆想著昨天的事情,便大手一揮說:“上天都歸我管了,所刻龍的數量就不要有什麼拘束了。可如果把已經刻好的龍拆毀再重新建,那就太耗費民財和民力了,我看這樣吧!你就盡可能多地在已經建好的地方刻上龍!”負責修建九龍壁的官吏充分領悟了乾隆的心思,便在他認為能刻龍的地方都刻上,最後便有了九龍壁的635條龍了。

雖然九龍壁上刻了很多的龍,但是其正麵隻有九條騰雲駕霧的大龍,因此,被稱做九龍壁也就不為過了。

刻上去的龍也有靈性

九龍壁由於矗立在北海邊上,於是自從它建好之後,就有人說九龍壁因水而動,頗有些靈氣了。這難道是真的嗎?

關於這個問題,最先提到的當屬《前清舊王孫南北看》一書的記載了,該書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北海九龍壁的龍是有靈性的,第九條龍曾經動了起來。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唐魯孫在《前清舊王孫南北看》一書中提到,乾隆二十一年的一天,北海九龍壁前佛光普照,空場上擺放著香案、香爐,香案前有一黃色的蒲團,一高僧端坐在蒲團之上,數百人在虔誠觀看,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

原來,西藏密宗高僧正在給九龍壁開光。當滿天祥雲繚繞、晚霞映紅了半邊天際時,奇跡出現了。有人把手帕丟到第九條龍的頭部,就見此龍通了靈性,龍眼、龍須都動了起來,把手帕吸著不放,仿佛要從壁上騰飛到天空。

另外一個傳說,也與之相關。

傳說北海就是一個龍池,凡是向它祈求晴雨的,它總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當年,北京郊區有座廟,廟裏有位老方丈,他常常到龍池的龍王那兒去做客。老和尚神通廣大,坐在床上,就騰雲駕霧地飛去了。他的徒弟小和尚就躲在床底下,緊緊抓住床腳,跟著師父一起去。一直要等到了龍宮裏,小和尚才出來。

方丈師徒兩人到了龍宮,龍王就請他們留下來吃飯。龍王拿出天上的甘露飯來招待方丈,而拿給小和尚的卻是人世間普普通通的飯菜。

方丈吃完了甘露飯,坐下來為龍王講經。小和尚呢,就到廚房間去替師父洗飯缽。飯缽裏有師父吃剩下來的飯粒,噴香噴香的。小和尚想:怎麼我剛才吃的飯菜一點也不香呢?喔,原來你這個龍王看我不起。好,今天要你知道我的厲害,我殺了你,自己來當龍王。

小和尚這樣想的時候,龍王已覺得頭疼得不得了。等到方丈講經完畢,龍王就再三道歉,請求原諒。小和尚還是不答應,回到寺院裏以後,就立誓要實現這個願望。

當天晚上,小和尚死了,變成一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北海這個龍池裏,和龍王狠狠地打了一場,終於把龍王殺死了,住進龍宮,發號施令,把龍王原先的部屬都收歸自己管轄。

小和尚還不滿足。他想,龍王不給我吃天上的甘露飯。你師父也是知道的,為啥也不開腔呢?所以,他連師父也怪上了,就刮起狂風來,把連片的樹木連根拔起,想要砸毀師父的寺院。

這時,玉皇大帝知道了這件事,就來過問。方丈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給小和尚在北海邊專門造一個寺院(即白塔寺),修一座佛塔,有一百來尺高。想給他們做做和事佬。可是小和尚不答應,老是呼風喚雨來搗亂,寺院和佛塔造了七次,被小和尚毀了六次。

玉皇大帝也發火了,心想我堂堂一個上天之主,連小小的和尚也製服不了,像話嗎?就點起了大批天兵天將,下界來到北海,非要把龍池填平了不可。

小和尚害怕起來,搖身一變,變成個老頭,去對玉帝說:

“你是個堂堂的玉皇大帝,所向無敵,至高無上,怎麼無緣無故去和一條龍打起仗來呢,龍不過是一種動物,它力大無窮,騰雲駕霧,上天入地,也不是您的對手。今天興師動眾,去跟一條龍打,實在不值得。打贏了,你也講不響;打輸了,你更加下不了台。我勸你還是趕快收兵回去吧。”

玉皇大帝不聽他的話,堅持要打。

小和尚回到龍池,發起威來,頓時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狂風拔起了大樹,沙石像雨滴一般打過去。天昏地暗,玉皇大帝的軍馬被打得狼狽不堪,四下逃散。

玉皇大帝隻好去請求如來佛來保護他,說道:

“我這個玉皇大帝從來沒有打過敗仗,今天卻輸在一條龍的手裏,我的命太不好了。祈求我祖如來,大慈大悲,保佑我打敗惡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