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1 / 3)

亮出蠶食的撒手鐧

在你不清楚對方實力之前,千萬不要輕舉妄動,因為你的麵前可能到處都是對方布下的陷阱,這是所有覬覦權力者銘記在心的一條法則。這個法則告訴所有敢於踏入﹃奪權﹄這個雷區的人們,要麼你示弱退讓,要麼你找個能幫助你的人能與你同舟共濟的人或者有用的工具,要麼你有著超乎尋常的本領可以誘惑別人,否則,任何插足最高統治權力鬥爭的人都將墜入地獄。很多時候,這是一種與虎謀皮的遊戲,作為遊戲弱勢的一方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即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將對手的警惕性戰鬥性侵蝕掉,最後全線出擊消滅強勢的一方。

1. 在敵人麵前要低調

——司馬懿取代曹氏的手段

統兵將領的權力比較大的時候,就得提防掌權者對自己的猜疑,必要的時候要弄虛作假,這樣才能躲過掌權者的打擊。三國時期的司馬懿為了躲過曹爽的打擊,便裝瘋賣傻,讓他相信自己毫無才略,然後趁曹爽放鬆警惕的時候,一舉消滅了曹爽勢力。

司馬懿一開始便將自己裝扮成這場政治鬥爭的弱者形象,成功地迷惑了曹爽。曹爽曾派人向皇帝上了一份奏章,大致內容是:“我那死去的父親曹真,侍奉了三朝,曾經做過宰相,出征則為上將。先帝認為我是重臣的後代,提拔獎勵我作為國家大臣,與太尉司馬懿一起接受遺詔,雖然,我隻有一個空的名聲,但這個職務對我來講已經很高了。不過,司馬懿則不一樣,他能力很強,因此,我個人認為司馬懿應該擔任更高的官職。我建議讓司馬懿擔任太傅,並且賜給他九錫(一種無上的榮譽),這樣才可以顯示陛下愛惜人才的心情啊。”皇帝看到這個奏章後,很快就同意了曹爽的建議。

曹爽得到皇帝的詔書後,高興地來到司馬懿的府中,宣讀完詔書後,陰笑著對司馬懿說:“這是曹某向天子舉薦的。你榮升太傅,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是多麼榮耀啊。”司馬懿看看曹爽身後的謀臣,便明白了八九分:這分明是他的智囊團的點子,明升暗降,架空我,奪我的兵權,還讓我說不出什麼,好陰險的一著棋。

可司馬懿心裏這麼想著,臉上還得堆著笑容說:“哎呀呀!大將軍實在費心了,說什麼榮耀不榮耀的,功名利祿對我還有什麼用呢?我都已經是快七十歲的人了,這一生掃南征北,問心無愧。不論是太尉還是太傅,我都不想當了,隻想做個侯爺,在家抱抱孫子,頤養天年。”

“那怎麼行?”曹爽嘴裏這麼說著,心中卻樂開了花。

“怎麼不行?大將軍可曾知道南方有鳥叫鵷鵮嗎?”曹爽一怔,隨即說:“那不是很漂亮的鳥嗎?明公喜歡那鳥,我可以派人去為你捕捉。”

司馬懿看著曹爽不學無術的蠢樣,忍不住掩嘴竊笑。曹爽身邊的謀士也覺著掃興,直向曹爽使眼色。可曹爽哪裏知道司馬懿話中有話呢?原來,司馬懿的話裏含著這樣一個故事:莊子的朋友惠施做了梁國宰相,他擔心莊子的學問和名望都超過自己而跟自己搶這個位子,便下令抓捕莊子,卻一直沒有抓到。過了一段時間,莊子主動來到惠施府上對他說:“你知道嗎?南方有種大鳥,叫鵷鵮。它從南方飛往北方時,隻有遇到梧桐樹才肯歇腳;隻有幹淨的竹米它才吃;隻有清甜的泉水它才喝。當它在藍天飛翔時,地上有隻貓頭鷹,正在吞食一隻腐爛生蛆的死鼠。貓頭鷹見鵷鵮飛來,嚇得魂不附體,生怕它撲下來搶走腐鼠,便裝腔作勢地大聲吼叫。其實,鵷鵮才不在乎貓頭鷹的食物呢。”司馬懿說鳥意在罵曹爽,可是這個曹爽被罵了竟然還不知道,司馬懿見對方草包一個,心中的火氣便消了大半。為了顧全大局,穩定魏國局勢,他就裝作高興,接受了詔命。

送走曹爽後,司馬懿的兒子有些不滿地說:“曹爽乃無知小兒,現在借魏主欺負父親,父親怎麼就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呢?”司馬懿不以為然地說:“國家換了皇帝,怎麼能夠再出內亂呢?何況,這明明是升遷,怎麼能說是欺負?”他的兒子大聲爭辯說:“這是什麼升遷?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明升暗降。給你個空名,收走你手中的實權,讓你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司馬懿還是笑笑說:“我何嚐不知?聾子的眼睛可不是擺設吧?我看到一個膿包,但還未紅腫熟透,不好強破;我看到一棵病樹,但還未完全枯死,便不可強摧。神醫治病,妙在一針;時間療疾,妙在一字,就是忍!”他的兒子情緒激動地說:“又是忍,你忍了一輩子,還沒忍夠?”這時,司馬懿仍然不緊不慢地說:“哈哈哈,我是忍了一輩子,卻成功了一輩子。哪次難堪的忍受,都有輝煌的回報,我為什麼不忍?忍,有時是最高明的指揮家運用的最高明的鬥爭藝術,可以麻痹對手,迷惑對手,消耗對手。對此,為父曾不止一次地告誡你們‘忍’字是法寶,處世不可忘。要該忍則忍,綿裏藏針;當斷則斷,利刃斬麻。”司馬懿滔滔一席話,道出自己一生的行為準則和勝利法寶。

司馬懿麵對曹爽咄咄逼人的進攻,逐步退縮自己的防線,把自己隱藏了起來。曹爽看到向司馬懿宣讀詔書時,司馬懿不僅沒有爭鬧,還讓自己的兒子也辭去了官職,覺得好不得意。曹爽想:看來,司馬懿年老誌衰,知道不是我曹氏的對手,老老實實安身立命,還算有自知之明。曹爽自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於是經常帶著家將、門客出外打獵,有時幾天不回城,他的弟弟以及門客都勸他說,幾天不回城,恐怕會有人發動兵變。曹爽笑道:“軍權在我的手裏,司馬懿又在家養病,有什麼可怕的?”後來,曹爽的弟弟曹羲求大司農桓範勸勸曹爽,曹爽聽了,才多少注意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