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3 / 3)

要用“陽謀”,就得像個用“陽謀”的樣子,趙襄子這個誘餌不能輕易地讓敵人給吃了,因為按照既定步驟,趙氏必須采取不斷的戰略轉移來拖垮智氏,於是趙氏和智氏之間的戰爭一開始,趙氏便主動尋求戰略轉移。那麼趙氏轉移到哪裏才能抵擋住智伯的進攻而與之形成戰略相持呢?趙襄子認真思考了很久,最終他選擇了晉陽城。之所以如此,是當初趙襄子有先見之明,他曾經派一位非常得力的大臣前來治理這座城市,經過他的治理,這座城市的城池異常堅固,人民非常擁護趙襄子,因此,趙襄子曾經對大臣說過:“將來趙國一旦遇到危難,一定要先到晉陽去躲避,不要以為晉陽地勢偏遠,城池狹小,戶數也少,那裏是趙國最好的保障。”

智氏、韓氏和魏氏的兵馬把晉陽城圍住,由於韓、魏、趙之間有盟約在先,因此,每當進攻的時候,韓氏和魏氏的軍隊總是行動遲緩,即便是打到城牆邊,也隻是象征性地吆喝幾聲便都退了,城頭的趙氏軍隊也在趙襄子的授意下,主要對付智伯的人馬。正是由於韓氏和魏氏的暗中作梗,使得智伯圍攻晉陽城兩年也沒有將它攻下來。智伯損兵折將,實力一天不如一天,於是他非常想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智伯的這種心理讓韓、魏看出來了,他們決定推波助瀾,讓智伯鋌而走險。

周密部署好一切後,韓康子和魏桓子便有意引導智伯前往晉陽城東北的一座山上去視察地形,並不斷暗示智伯可以在那條晉水上做文章,韓康子和魏桓子的功夫果然沒有白費,智伯終於“開竅”了,他欣喜地發現:晉水是由龍山那邊過來,繞過晉陽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晉水一直引到西南邊來,晉陽城不就淹了嗎?他征詢韓康子和魏桓子自己的這個想法如何,兩人自然極力讚成智伯的計劃。智伯得到韓康子和魏桓子的支持,便迫不及待地讓士兵們在晉水旁邊另外挖一條河,一直通到晉陽城,又在上遊那邊造了一個很大的水庫,在晉水上築起壩來,攔住上遊的水。這時候正趕上雨季,水庫裏的水很快滿了。智伯叫土兵們開了個豁口,大水就直衝晉陽城而去。不到兩天工夫,城裏的房子多半給淹了。

智伯一看到晉陽城被水淹,覺得自己的大事即將成功了,便邀請韓康子和魏桓子跟自己一同去觀看晉陽城被水淹的場麵,他當著韓康子和魏桓子的麵得意忘形地說:“人們都說河水是天然的城池,如今看來,河水倒成了禍根了。晉水能淹晉陽,汾水和絳水不也能淹掉安邑和平陽嗎?”智伯的話一出口,韓康子和魏桓子的臉色煞白,他們非常擔心智伯再用晉水淹自己的領地,便誠惶誠恐地恭維智伯說:“主公確實厲害,我們都口服心服了,希望消滅了趙氏之後,我們二人能夠成為您的一個馬前小兵就心滿意足了!”智伯一看韓康子和魏桓子恭敬的神態,哈哈大笑說:“你們放心,隻要有我在,就有你們的榮華富貴。”

韓康子和魏桓子基本穩住了智伯後,便通知趙襄子,要求三家迅速調整自己的戰略:在趙氏已經完成充當誘餌任務的時候,由韓、魏兩家作為主力發起最後的攻擊。

三家派人秘密召開會議,經過商量,認為雖然智伯此時已經精疲力竭了,但是卻還有一定的戰鬥力,如果從正麵直接進攻,仍然有危險。這時,韓康子和魏桓子的人建議說:“我家主公臨來之前,特意囑咐我們,現在唯一能夠打敗智伯的就是那條晉水。我們已經安排好了,由我們挖開通往晉陽城的那條渠道朝向智伯的一方,淹掉智伯大部分精銳部隊,然後我們三方以智伯後方炮響為信號,大家齊心協力消滅智伯勢力。”大家一致同意這個計策,陰謀和“陽謀”終於聯合發威了。

韓、魏、趙暗中協商妥當後,韓、魏兩家一起去把智伯營寨北邊的擋水大壩掘開了。憋足了勁的大水,就如掙脫了繩索的野馬一樣湧進了智伯的營寨。韓、魏兩家全力進攻智伯,趙襄子則在其背後和兩翼進行牽製,三家配合完成了對智伯的毀滅性打擊,最終的結果是智伯兵敗被殺,晉國也被韓、魏、趙瓜分。

在這場陰謀和“陽謀”的聯合謀略戰中,韓、魏、趙很好地進行了分工,由韓、魏采用陰謀迷惑和慫恿智伯,從內部瓦解智伯;趙氏則以“陽謀”正麵對抗智伯,以誘使敵人深入自己腹地,牽製住他,以此拖垮智伯,最後再由韓、魏掘開通往智伯一方的堤壩,給予智伯致命的一擊,從而成功實現陰謀和“陽謀”的合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