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藍色海疆與白銀資本(4)(1 / 2)

鄭和下西洋所用的“寶船”,最大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載重量八百噸。這種船可容納上千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事實上,明朝時中國具有很強的航海能力,但由於明朝政府的規定,海防後來卻出奇的弱。

由於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當時的對外貿易已經相當發達。沿海一帶的海上貿易也有利可圖,但因為明朝的“禁海令”,和國外通商是被嚴令禁止的。中國出產的茶、瓷器和絲綢都能在海外賣個好價錢,據說絲綢運到南洋價格可以提高十倍。這樣一來,一些中國的商人或海盜,如王直、徐海等人為了經商發財,開始與倭寇互相勾結,形成海上走私集團,使得倭患愈演愈烈,那些商人也就成為了倭寇的一部分,才有了《明史·日本誌》所說的:“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的說法。

王直,《明史》亦做汪直,這個人扮演的角色很關鍵,他的一生也和當時的“海患”聯係在一起。王直是徽州府人,由於同鄉關係,他成為“徽商”代表人物許棟的得力幹將,一起從事海上的私自貿易,舟山的雙嶼成為了他們海上貿易據點,而且由於有一些在南洋的外國商人支持,他們擁有一定海上作戰實力。由於和沿海當地的富商之間的債務衝突引發了一些流血事件,引起了朝廷的重視。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浙江總督朱紈率軍突然襲擊掃平雙嶼,朱紈的強硬做法,引發了當地從中取利的商人的不滿,他們勾結朝廷官員攻擊朱紈,最後導致朱紈憂憤自殺。

在“雙嶼之戰”後,由於徽商首領許棟逃逸並再也沒有出現,王直收集殘兵,北上屯居烈表山(又名烈港)。烈表山位於定海縣偏北約五十裏的海中,和東南麵的金塘山隻一港之隔,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在《籌海圖編》中曾提到:“王直,少落魄,有任俠之氣。及壯,多智謀,善施與”。可見他還是有些能力和魅力的,在這期間王直的部隊在烈表山還隻是從事私自海外貿易活動,但不讓手下搶掠,因此意見的不和使王直和徐海、陳思盼等人分裂,而且王直還總是設法與當地明朝官員接近,甚至幫助政府剿除某些海盜性質的海商,以換取當地官員的好感和支持,從而達到政府同意開市交易的目的。

在先後剿滅盧七、沈九、陳思盼、鄧文俊、王丹等海商集團的戰鬥中,王直和他的私人部隊表現出色,也使得他的海上壟斷地位逐漸確立。其實,當時王直和沿海一些百姓的關係相當不錯,後來的巡撫王抒就曾經寫道:“濱海頑民圖賊厚利,從而販取柴米、酒肉以饋之,打造槍刀、鉛彈以助之,收買違禁貨物以資之,飾送娼優、戲子以悅之,每見官兵動靜則星火徒報,官府密令哨探則推避不從。寧殺可愛之身而不忍背不可附之賊。”

明朝是個沒有“創造力”的朝代,貌似強大,卻過度重文輕武,演出過一些如“土木堡之變”之類的鬧劇。當時奸臣和宦官一起禍亂朝政,朝廷自己卻還做著“天朝上國”的清秋大夢。“禁海”就有些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發展需要,當時的賦稅很重,而明國的物產豐富,沿海百姓可以從海外貿易中獲得更多的利潤,也就造成了當地百姓和王直的互助關係。不過王直和當地官員的親密關係並沒有起到什麼好的效果,朝廷還是執意反對海外貿易。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七月,朝廷委派山東巡撫王忬為浙江巡撫兼提督,專門處理此事。此外,朝廷還調來了武舉出身、駐守廣東瓊州的右參將俞大猷。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閏三月,明軍將領俞大猷和湯克寬分兵夾擊烈表山,但在王直率眾的堅守之下屢攻不破,最後明軍兩個士卒近乎於玩命似的潛入了烈表山,並點燃了寨中的火藥庫,俞大猷趁勢進攻,王直率部在亂軍之中突圍,在收集殘部以後,他已無處可去,隻好流亡他鄉。

海盜、殖民者、民族敗類

王直率領殘部在日本的平戶定居,並和當地的日本人搞好關係,建立了新的根據地。在《大曲記》裏曾記載“有個名叫五峰的大唐人來到平戶津,住在現在的印山邸址,修建中國式房屋。”其中“五峰”所指的就是王直。

另外要說的是,一般的說法是在王直退避日本之前,明朝的官方文書還把他們稱為“海寇”,而在那之後,王直的部隊中編入很多日本武士,在作戰時也用日本妝束進行偽裝,從此,“倭寇”一詞就屢屢出現在明朝朝廷的奏折中,這也算是今天這個“常用詞”的起源,王直也自然成為了倭寇的帶頭大哥。

這一點很難想象,明政府所指的倭寇的頭頭竟然是一個中國商人,而且他們中的大部分成員都是流亡海外的中國商人和漁民。

王直在日本訓練軍隊學習日本刀法,並把日本武士作為作戰的主要力量之一,如果說烈表山之戰以前他還算是商人的話,這個時候他已經成為海盜了,朝廷官員的背信也使他開始報複。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三月,王直的部隊開始對浙江等沿海地區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日本當地的一些流浪武士也加入進來,同行的還有散居的各種海盜組織。

由於當時明朝的海防極弱,他們像蝗蟲一樣陸續掃平了當地的官署和海衛等一些海防設施。不僅如此,他們還陸續攻擊縣城和鄉鎮,對當地的百姓進行燒殺搶掠,給當地造成很大的損失,這也徹底改變了他們和當地百姓原有的親密關係,各地的民眾和鄉紳也開始自發抵抗倭寇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