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市井文化中的明朝(2)(2 / 3)

正因為這幾點,從《封神榜》到《西遊記》時期來看,神的數量在《封神榜》的基礎上有了極大的增加,但質量上卻相對有所退步。比如,巨靈神在《封神榜》時期是沒有的,但《西遊記》時期卻成為重要戰神之一,但巨靈神的戰鬥力參考孫悟空,與楊戩和哪吒相比,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可見此時的神總體戰鬥力是比較差的。

神的組織結構有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在《封神榜》時期,不過是八部正神而已。而到《西遊記》時期,已經演化成一個組織嚴密、等級森嚴的族群了。《封神榜》後的神處於一個類似於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部落階段,其後經過某種不知具體情況的演變,成為一個類似中國中央集權製度的封建社會階段。

《西遊記》時期的神,主要分為中央供職係統和自治係統。中央供職係統就是類似於中國曆代朝廷的組織,比如哪吒就屬於這個係統。自治係統則是類似於中國古代分封在外的王侯,比如二郎神楊戩。中央供職係統直接受玉皇大帝的領導和指揮,可見此時的玉帝是類似於中國古代帝王的角色。而自治係統,有自己的管理轄區、自己的管理人員、自己的財政收入,這一點,《西遊記》中描述二郎神時,有詳細的介紹。中央係統和自治係統之間的關係,也如同中國古代的朝廷和地方王侯之間的關係,這點參看西漢初期和西晉,就能更加明白。玉帝在和孫悟空鬥爭的時候,需要二郎神協助,也隻能是聽由二郎神的主體意誌,而不能靠行政手段來強加。

通過這些,可以看到一個發展變化的神。

我們再看看仙。

仙在《封神榜》之前,可以說勢力最大。《封神榜》以前,天下隻有仙、受仙控製的妖和正在創業的西方教接引準提二人。此時的仙絕對可以說是一枝獨秀。

但《封神榜》後,不知發生了什麼變化,到《西遊記》時期,仙已經沒落到極為分散的狀況,人員數量急速下降,有相當大一部分都被“分流”或者說是“跳槽”到了其他族群,這個“跳槽”的目的地主要有神、佛、鬼族群。

《封神榜》之前,仙的首領有截教的通天教主和闡教的元始天尊。但到了《西遊記》時期,仙已經沒有名義上的首領了,從行為上看,已經屈從於玉帝了。

而原來的仙派首領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也隱退了,這二者的師兄太上老君反而成為受神領導但卻超然於神的一個特殊人物。這個變化是很奇怪的。

《封神榜》從結果來看,是仙派肢解截教的過程,通過肢解截教,架空通天教主,達到闡教獨掌大權的目的。此時創立的神不過是一個等級低於仙的族群,不論實力,還是勢力,都遠遜於仙。但發展到《西遊記》時期,二者正好調位,神反而成為高於仙的族群,仙成為受神保護的族群。

通過這個表象,我們可以合理猜測連接這兩端點的連線情況。在《封神榜》之後,曾經發生過一次巨大的變動,這個變動導致了闡教解散,使元始天尊喪失了仙族的指揮權而淪為光杆兒司令。在這次變動中,神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並且有可能實現了從部落組織到中央集權組織的轉變。而這裏,還有一個極其隱秘的人物,就是太上老君。

在這次變動中,太上老君起到了破壞闡教興立神的作用。在《封神榜》時,太上老君還無權無勢,但到了《西遊記》時期,就一躍而為雖受命於神的首領——玉帝,但地位遠高於任何神的一個特殊境界。太上老君獲得這種特殊待遇,絕對不可能是無功而受的。況且,按照神最初的實力,是不可能讓闡教解體的。這隻有一種解釋:太上老君協助神肢解了闡教。

佛的發展

在《封神榜》時期,佛還是被稱做西方教的,這個教很有趣,隻有兩個高人:接引和準提。而到了《西遊記》時期,則改西方教為佛教了,並一躍成為與神並肩的強大勢力。從《西遊記》描寫中看,此時的佛人員數量並不比神多,也不比仙多,但綜合實力卻絕非神仙可以比的。

佛從組織上來說,也是存在等級的,但這個組織結構不同於神。神是一個多層次的組織,估計其等級如中國古代有的九品一樣。而佛隻有佛祖、菩薩、羅漢和其他人員這簡單的幾層。這一方麵是佛受人數限製,不能采取多層次組織;另一方麵,是佛直接采用的現代管理中推崇的扁平型管理模式。從現代管理學來看,佛的管理模式明顯要高於神的管理模式。從實際效果看,也確實如此。

比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從違法亂紀到被追捕,整個過程手續繁複,層層傳遞,層層分兵,最後玉帝還是以失敗告終。而佛方麵,比如觀音菩薩尋找西天取經人物的過程,從最高領導如來佛祖發出命令給觀音菩薩,然後觀音菩薩根據自己的判斷,直接就將任務順利完成了,避免了很多手續,也避免了信息傳遞的錯誤。

當然了,這種組織結構的優缺點大家可以看看管理學,自然就明了了。從人才方麵看,佛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兩種,一種是通過嚴格的考驗,從妖、魔中遴選;一種是將佛族群中的優秀分子,通過嚴格的培訓,獲得提升。前一個例子,在《西遊記》中有孫悟空、紅孩兒等為證,後一個例子就是唐三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