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遊記》中,並沒有看到佛直接從神中挖掘的事例,所以可以判定,佛在《西遊記》時期是不能直接從神中遴選的。但佛在看中神中的某一人物時,還是會采用種種手段,使神自己將此人物踢出神這一族群,使之成為妖或者魔,甚至是最初等的人和生物,佛然後再按照前麵說的第一種手段來將其引導佛。
所以說,正是因為佛采用了嚴格的“人才機製”,才能確保佛在人數少的情況下保持強大的實力。佛在《封神榜》時期是沒有遴選人才的權力的,隻能從仙和神都不要的人物中挑選。這一點,看看《封神榜》裏接引和準提收服門人便可知道。他們所收的都是既不能成仙,也不能封神的人物。當時截教處於解體前夕,截教人員的出路隻有仙位“下崗”和神職“上崗”。那些沒有上《封神榜》的全部屬於“下崗內定人員”,接引和準提也都是從這些“下崗人員”中遴選出自己滿意的人才,來充實自己門下的。可見此時的佛是依托仙這個超級“壟斷”勢力逐步發展起來的。
從佛的人員組成來看,《西遊記》時期的佛很大一部分都是《封神榜》時期的仙,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既受職於神,也隸屬於佛。這是很讓人費解的。
根據前麵講述神的轉化過程中有一個隱藏曆史,正是因為那個巨大的變動,使仙的組織闡教在倒閉解體後,一部分依附於神,一部分投靠了佛。在那個變動時期,闡教的解體絕對和神有某種協議,就是仙受神保護,而且保留仙這個頭銜。闡教中有很大一部分則沒有投到神的保護傘下,而是改換門庭,成了佛的一員。佛有部分人員從事神的職務,而且神遇到巨大問題時,會向佛求救,這也可以看出神與佛是同盟關係。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認定,在那次隱藏的變化中,其結果肯定是肢解了闡教,攻擊方就是以神為主體、佛為同盟者、太上老君為內應的同盟組織,其結果就是神與闡教達成協議,闡教中不願接受協議的就投靠為佛,神與佛瓜分了闡教。
魔的產生和妖的發展
魔這個族群在《封神榜》時期是沒有的。雖然有魔氏四兄弟,但不是魔。魔的來源從《西遊記》中看,是很複雜的,有從妖修煉而成的,有從神貶為魔的,也有從佛貶為魔的。但有一個共同點,魔都是叛逆者。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魔這一族群,是一個叛逆了自身原本族群的自建組織。對於這個族群的產生,我們幾乎看不到。隻能猜測是在某個時期,因故產生了魔。
在《西遊記》時期,魔這個組織,並沒有領導者,也沒有相互的緊密聯係,就算有,也是極其鬆散的交往關係,並不具備任何效力。而且,魔對於叛逃這個組織的一員也沒有什麼譴責或批評類的意圖。所以說,魔是一個很自由的組織,可以說是自由主義者或者是無政府主義者的一個組織,當然說成是俱樂部更準確。
所以說,我們看《西遊記》時,經常看到魔各占一個山頭或山洞,相互間縱然有往來,也是“各掃門前雪”的狀態,對方死活,自己高興了管管,不高興了當沒看見。這也是《西遊記》中,唐僧一行沿途雖然遇到許多魔,卻沒有被這些魔集中起來圍攻的原因。
再說說妖。
妖這個族群在《封神榜》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不過受女媧領導。到《西遊記》時期,妖已經沒有領導者了,反而成了和魔類似的組織群體。
妖的成員,主要是各種非人類的生物或非生物。比如,妲己是狐妖,王貴人則是玉石琵琶精。所以說,隻要能夠吸收日月精華,修煉出法術,就算是妖。
在《封神榜》時期,截教很多門徒可以說都是和妖一樣的出身,但二者不同的是,妖沒有師傅,全靠自己修行,而截教的仙則是在通天教主的指引下修行。
而到《西遊記》時期,妖則成為神、佛、魔爭取的對象,這三個組織都有從妖中選擇優秀“人才”作為自己勢力的做法。
結合這兩點,可以說,妖就是非人類生物和非生物修煉的一種初始狀態,是成為其他族群的基礎。
對於人來說,和妖同級的就是那些修煉的道士或和尚尼姑等,我們稱之為玄士,這些玄士也是成為神、仙、佛、魔的人選。這些事例在民間廣為流傳。
這裏我們可以發現,仙在《西遊記》時期已經不從妖中選擇人員了,而不是像《封神榜》時期通過截教來從妖中選擇人才。由此可見,封神榜這一事件的重大影響。
從組織形式上來看,妖與魔在《西遊記》時期是很類似的,這也是人們經常說妖魔的緣故。
但認真分析其來源,則有很大的區別,這也是為什麼魔的整體實力要強過妖的原因。從整個發展過程來看,妖一直處於整個神仙體係的最低級,和人差不多,都是其他等級的基礎。雖然很悲慘,但從《封神榜》時期的被女媧領導發展到《西遊記》時期的獨立自由,終究還是有所進步的。
至於在《封神榜》時期領導妖的女媧,在《西遊記》時代已經不見了。至於何時不見,因何不見,去往何處,我們都無從考證,這就要靠諸位挖掘了。
鬼的發展
鬼和魔一樣,都是在《封神榜》時期沒有的,而在《西遊記》時期已經等級化的組織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