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市井文化中的明朝(3)(2 / 2)

創鬼行動後,太上老君被神徹底耍了,不僅沒有獲得仙的領導權,反而不能和神坐同一條船。正因這種無奈,太上老君在《西遊記》中隻是象征性地對付一下孫悟空,其後用丹爐煉孫悟空可以說反倒成了暗中相助了。創鬼行動的另一結果就是解放了妖。這就像中國戰國時期,將奴隸解放成農民。雖然依然是最底層,但終究比從前有了更大的自主權。

在創鬼行動中,神、仙、佛中都有反對者,這些反對者或被清除,或自行叛逃,然後組織了一個鬆散聯盟——魔。

由於魔的組成人員複雜,而且沒有明確的政治目的,所以力量極其分散。但由於實力很強,神、佛對魔一直很警惕。

此後,由於孫悟空的出現,造成了一次大的變動。

孫悟空是佛的另一創始人培養的。如果從體係來說,孫悟空直接擔任神或佛都不成問題,但卻偏偏不能。這種反常,蘊含著另一次陰謀。這就是《西遊記》的故事。

通過孫悟空對神的挑戰,佛不僅獲得了更高的地位,而且也看出了神的腐朽沒落。再通過培養唐三藏的過程,成功地將神、妖中的傑出人物收攏到佛的門下。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西遊記》之後,將會有一次佛與神的大會戰,而這場戰爭,將決定誰是真正的霸主。

爭鬥為哪般

從封神,到創鬼,再到西遊,我們看到的是仙的沒落和神的強大以及佛的壯大。但在這一場場鬥爭中,我們隻看到那些神、仙、佛的英雄形象,卻不知他們這般爭鬥為了什麼?

在前麵分析中,我們一再提到兩個族群——鬼、妖。在《封神榜》時期,妖受仙統治,而鬼無統治者。而到了《西遊記》時期,鬼受神佛統治,而妖無統治者。

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論是否有顯性統治,鬼和妖都一直處在神、仙、佛的統治下。看看中國曆史,就可以明白了,封神創鬼西遊,隻是統治階級的遊戲,而這種戰爭遊戲的背景就是對妖和鬼的殘酷統治。透過這些表麵,我們也看到了妖和鬼對統治者的反抗。妲己與貂嬋是何等相像,但一個是禍水,一個是女傑。孫悟空,一個堅定的反抗者,最終也不過是另一個宋江。

有人說,神仙是為了信仰。信仰什麼?信仰也不過是一種統治手段,就如同現實中的宗教。看孫悟空,不就是受了信仰的影響,成為了鬥戰勝佛?也許,對他個人來說,就和招安的宋江一樣,光宗耀祖了。但從整個妖,整個鬼來說,他隻是一個投降者。但是,妖鬼難道就真的沒有出路了嗎?不是,還有魔。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能解放妖鬼的,就是魔!而要想取得對神佛聯盟的勝利,則必須立足於妖鬼,建立妖鬼聯盟,對抗神佛統治。按照中國曆史發展,神佛之戰,就是妖鬼崛起之時。可惜《西遊記》之後,便無記載。也不知那妖鬼是否實現了獨立。

“人”的墮落與解放:《金瓶梅詞話》

明朝是一個人的時代。一方麵,在儒家學說方麵,王陽明的心學成了主流,靠個人悟性而不是經典文字來領悟真理成了時人的共同愛好;另一方麵,市民階層的興起和發展,讓普通人能夠真正地體會人生的快樂,盡管這種快樂可能是不道德的。

《金瓶梅詞話》是一部集中表現人生欲望的作品,在這部家喻戶曉的作品中,作者從多方麵展現了那個欲望橫流的世界。

人應如何生活

人,一來到世界上,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欲望。在諸種人生欲望中,最為人們所渴求的是什麼?

《金瓶梅詞話》第八十五回,寫吳月娘識破潘金蓮和陳經濟的奸情,薛嫂想趁機賣掉龐春梅時,有這樣一節描寫:春梅見婦人悶悶不樂,說道:“娘,你老人家也少要憂心。……人生在世,且風流了一日是一日。”於是篩上酒來,遞一盅與婦人,說:“娘且吃一杯兒暖酒,解悶解悶。”因見階下兩隻犬兒交戀在一處,說道:“畜生尚有如此之樂,何況人而反不如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