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仡佬族的重要文獻(2 / 3)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編纂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史資料書係”之一的《仡佬族百年實錄》由遵義市政協負責征集編輯完成。共征集到300餘萬字的稿件、380幅照片和800分鍾的音像資料,最後形成了包含400餘篇文章、126萬字、130幅照片的書稿。這部書是目前資料最豐富的展現仡佬族曆史文化的書籍,該書征編工作的開展還促使了許多地方對當地仡佬族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目前已出版的有《安順仡佬族百年實錄》《清鎮仡佬族》《仡佬之源》《中國仡佬第一鄉》《正安仡佬集粹》等。

《敘根由》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篇幅最長、最完整和最珍貴的一部仡佬族古歌,是羅懿群等前輩經過多年的四處奔走、調查采訪、整理搜集而編譯的一部仡佬族口頭文學巨著。1980年,全國14所民族院校共同提出編著《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由於仡佬族人口較少,且居住較為分散,還沒有開展仡佬族民間文學的發掘和整理工作,在當時,仡佬族沒有現成的文學資料,羅懿群先生毅然將這一項前無古人的開拓性事業扛在了自己肩上,他決定走出書齋,走入田野,到仡佬族的各個聚居區直接采風搜集。近30年來,羅懿群先生以及幾位誌同道合的學者一起走遍了貴州、廣西、雲南32個有仡佬族分布的縣市,留下了數百萬字的調查筆記和相關資料。在仡佬族民間文學的發掘、搜集和整理工作上取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這部《敘根由》是羅懿群先生努力的成果之一,古歌中廣泛涉及仡佬族遠古先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認識自我等諸多方麵的內容,曲折地再現了古代人類的生活圖景,在很大程度上保存著“初民本色”,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學價值,而且為仡佬族文化許多方麵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是仡佬族人民精神智慧的結晶。

《嗬嗬》是現代詩人李發模先生創作的一首仡佬族長篇敘事詩,全詩10章,5000餘行,從底層勞動人民的視角較為係統地反映一個民族的起源、曆史事件、文明進程、地域文化、道德與宗教信仰、神話傳說、圖騰、風俗習慣、藝術與巫術等,內容豐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仡佬族勤勞勇敢、熱愛和平、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歌頌了仡佬族人民以山為魂、以水為魄,充滿了智慧與靈性以及天地般寬廣與豪邁的心靈,讚美了純潔、堅貞而熾熱的愛情。這部作品於2009年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其他關於仡佬族曆史文化的重要著作有貴州省群眾藝術館編寫的《貴州水族仡佬族民間音樂》(貴州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中國作家協會貴州分會編寫的《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民間文學概況》(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貴州省文化廳群文處、貴州省群眾文化學會編《貴州少數民族節日大觀》(貴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吳秋林和靖曉莉編寫的《居都:一個仡佬族文化社區的敘述》(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陳天俊編寫的《仡佬族文化研究》(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熊大寬主編的《仡佬族文化百科全書》(貴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趙俊華等主編的《仡佬族醫藥》(貴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貴州省仡佬學會編寫的《仡佬族歌謠選》(貴州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周國炎的《仡佬族母語生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清鎮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清鎮市史誌辦、清鎮市仡佬族學會編的《清鎮仡佬族》(貴州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張曉輝、李天元主編的《仡佬族——貴州大方縣紅豐村調查》(雲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編的《務川仡佬族》(貴州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鄭繼強主編的《仡佬族與夜郎文化研究》(貴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