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仡佬族的重要文獻(3 / 3)

仡佬族居住地區的地方文獻也是研究仡佬族民族文化的重要材料。主要有劉江年主編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概況》(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鄭健勇主編的《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概況》(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縣誌編纂委員會編《務川縣誌》(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政協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委員會宣教文衛體委編《道真文史資料第四輯——仡佬故土風》、程治南主編《正安文史資料第十二輯——正安仡佬集粹》、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民族誌編寫組編《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民族誌》等等。

此外,一些仡佬族民間文人留下的作品也是研究仡佬族文化的珍貴原始資料。如貴州正安州的仡佬族人鄭體仁,將民間醫藥與中醫相結合,於1871年編寫了《新刊諸症妙方》一書,並捐資刊印1000冊,作為慈善事業贈送鄉人防病治病。他主張講究衛生,以預防為主,提出“衛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並大醉。”“凡食前,先飲茶以潤喉胃;食後又飲茶以漱口齒。食時勿說話,勿發怒;食不過飽,午後食尤宜減少。”每月用枸杞葉煎湯洗澡,常用千裏光、首烏葉、三角楓等熬水洗腳,可“令人百病不生”。全書開列治療內外科、婦幼科、性病及諸種雜症藥方106種。清末民初,社會上吸食鴉片者眾,已成為社會一大公害。鄭體仁針砭時弊,特開錄“戒洋煙”藥方一劑,供人戒煙強身。

《染匠傳言大吉》一書是道真仡佬族人韓銓順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編寫的一部染匠知識大全,全書共90頁,是作者在老家傳訓弟子的一本教科書,也是道真仡佬族人在印染文化上不可多得的總結,是有關印染棉布、麻布、絲綢和毛料等布匹的一部古籍。據調查,韓銓順家世代以印染為業,民國末期,由於重慶等地前來做布匹生意的客商越來越多,當地的土布被洋布衝擊,韓家的染布作坊也就關閉了,然而韓銓順根據師傳及長期勞動中經驗總結而寫成的《染匠傳言大吉》一書則流傳了下來,為仡佬族的傳統印染技藝的傳承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道真仡佬族人鄭子香(1865~1948年)用皮紙創作的素描《愛畫完全》畫冊,是不可多得的近代黔北仡佬族風格畫。該畫冊成書於1919年,全冊共76頁83幅,封麵無書名,筆者以第一畫題《愛畫完全》做這部畫冊書名,畫幅多有畫題,無文字說明。數筆而就,寓意深邃,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畫冊內容多為古代神話傳說人物,較突出地表現了黔北仡佬族民間藝人的繪畫風格,再現仡佬族古老的生產和生活習俗,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它不僅為我們今天進一步研究黔北仡佬族提供了重要佐證,同時通過它考察仡佬族墓文化,對研究道真仡佬族的民族特征、經濟發展、民族文化藝術和喪葬習俗等方麵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為研究仡佬族與各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曆史提供了重要依據,是一部珍貴的仡佬族民族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