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叛亂(2)(1 / 2)

鄂西連年大旱,人死無數。求生的農民成群結隊到低窪的沼澤地中尋找一種叫做鳧茈的草根果腹。新市人王匡、王鳳在調解饑民爭端中建立起威信,遂被饑民推為首領,於天鳳四年舉起了反抗的旗幟。江夏郡的馬武、王常、成丹等人聞訊後,前來投奔,也成為義軍首領。幾個月內,這支隊伍就集合了六七千人。他們以現在當陽境內的綠林山為根據地,被稱為“綠林兵”。

綠林興起的第二年,山東、蘇北一帶也爆發了武裝起義。當時,青、徐大饑,饑民們無以為生,往往自發組織起來,搶掠度日。山東莒縣難民為統一行動,推舉琅邪人樊崇為首領,尊之日“三老”。樊崇率眾以泰山為根據地,輾轉作戰。不到一年就聚眾萬餘人。這時,同郡逢安和東海徐宣、謝祿、楊音等人也率眾萬餘人加入樊崇的隊伍。他們進攻莒縣,轉掠姑幕,打敗了田況所率的四萬征剿大軍,消滅敵人萬餘。

三輔地區發生了嚴重的饑荒,出現人吃人的現象。城郭全空,白骨遍野。生存下來的人往往聚在一起興築營寨自保,各自堅壁清野。赤眉軍擄掠不到東西,於是領兵東歸,部眾還有二十餘萬,一路上又紛紛逃散。劉秀派遣破奸將軍侯進等駐屯新安,派遣建威大將軍耿等駐屯宜陽,以截斷赤眉軍的歸路。馮異和赤眉軍在華陰遭遇,互相對抗六十餘天,交鋒數十次,赤眉軍將士有五千餘人投降。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正月賊寇單臣、傅鎮等聚眾進入原武城,自稱將軍。劉秀下詔,命太中大夫臧宮率兵包圍原武城,屢次攻城不克,士兵有不少傷亡。劉秀召集公卿、諸王詢問方略,眾人都說:“應該提高懸賞價格。”唯獨皇子東海王劉陽說:“這群人被妖師、巫師所脅迫,其中一定有後悔想逃跑的,隻是外麵圍攻太急,不能逃走罷了。應該稍稍放鬆,讓他們能夠逃亡。”劉秀認為說得很對,命臧宮撤圍,放走賊兵,於是賊軍四散。夏季,四月,攻陷原武城,斬殺單臣、傅鎮等。

山陽王劉荊在哭悼光武帝時不悲傷,卻寫了一封匿名信,讓他的奴仆詐言大鴻臚郭況寫信給東海王劉強。說劉強無罪而被廢去皇太子之位,母親郭後也遭罷黜屈辱,勸劉強回到東方起兵,奪取天下。並且說:“高祖起兵時,隻是一個亭長;陛下在白水鄉間,興起了大業;何況大王身為陛下長子、原來的儲君?”劉強收到此信,又驚又怕,立即抓住冒充信使的奴仆,將原信封好,上呈明帝。明帝因劉荊是同母胞弟,便將此事保密,命令劉荊離開京城,移居到河南宮。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揚州、徐州的盜賊蜂擁而起,相互聯合,連年不息。秋季,八月,九江賊帥範容、周生等,攻打劫掠城市和村落,屯駐據守曆陽縣,已經成為長江和淮河之間的巨大禍害。東漢朝廷派遣禦史中丞馮緄,督率州的地方軍隊,前往討伐。十一月,九江郡盜賊徐鳳、馬勉,攻打焚燒城市和村落。徐鳳自稱無上將軍,馬勉自稱皇帝,在當塗山中建築營壘,建立年號,設置百官。

漢桓帝永壽三年(公元157年)居風縣縣令貪汙暴虐沒有限度,縣民朱達等和蠻夷聯合反叛,攻打縣城,殺死縣令,聚集群眾四五千人。夏季,四月,進攻九真郡,九真郡太守式戰死。桓帝下詔,命九真郡都尉魏朗率軍將朱達等擊敗。

延熹五年(公元162年)艾縣盜賊攻打長沙郡所屬各縣,殺死益陽縣令,部眾發展到一萬餘人。謁者馬睦督率荊州刺史劉度前往討伐,結果大敗,馬睦、劉度逃走。零陵郡蠻人也起兵反叛。冬季,十月,武陵蠻人起兵反叛,攻打江陵。南郡太守李肅逃跑,主簿胡爽攔住馬頭勸阻說:“閣下身為國家大臣,怎麼能拋棄剖符守土的重任,而做臨陣脫逃的人呢?”李肅抽刀直指胡爽說:“你快走開!我現在正急,哪有空談這些?”胡爽抱住馬頸,執意進行勸阻,李肅就用佩刀殺死胡爽而逃。桓帝聽到報 告後,將李肅召回京都洛陽,在街市斬首示眾。

荊州士兵朱蓋等反叛,和桂陽郡賊帥胡蘭等,再次攻打桂陽城。太守任胤充城逃走,盜賊的人數多達數萬。轉而攻打零陵郡,零陵郡太守下邳人陳球堅決進行守禦和抵抗。盜賊又堵塞河流,引水灌城,陳球在城內,隨即順著地勢,反過來決水去淹盜賊,抵抗了十餘天,盜賊無法攻破。這時,正遇上度尚被調回京都洛陽,桓帝下詔,任命他為中郎將,並率領步兵和騎兵共二萬餘人,南下援救陳球。度尚征發各郡的地方軍隊,聯合進行討伐,大破朱蓋、胡蘭等叛軍,斬殺胡蘭等三千餘人。

建寧元年(公元168年)九月初七,竇武休假,出宮回家住宿。負責主管奏章的宦官得到消息,先連夜召集一向親近的健壯宦官、長樂從官史共普、張亮等十七人歃血共同盟誓,合謀誅殺竇武等人。並且,教靈帝拔出佩劍,做出歡欣奮起的模樣,派奶媽趙嬈等在靈帝左右保護,收取符信,關閉宮門,召喚尚書台官屬,用利刀威脅,命他們撰寫詔書,任命王甫為黃門令,持節到北寺監獄,逮捕尹勳、山冰。王甫又率領衛士回宮,劫持竇太後,奪取皇帝的璽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