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分封功臣時,對張良是出奇的大方,他認為張良功勞還在蕭何之上,將富庶的齊地三萬戶封給張良,張良謝絕了這份封賞,其謝詞也誠懇感人:“臣當年在下邳起兵時,與皇上在留地相遇,那是上天有意,將臣送到陛下麵前的,陛下用了臣的計策,又僥幸成功。所以,請陛下把留地封給臣就行了,三萬戶臣不敢領受。”這段話表明,張良並不在意封地之多少,隻是想以此紀念二人的友誼。劉邦答應了這個要求,封張良為留候,封戶和蕭何一樣多,都是萬戶。
劉邦在封蕭何為相國之後,幾次還加封過他土地人口,比如在蕭何配合呂後殺掉韓信之後,就增封了他五千戶,這時有人給蕭何出主意說:“這是劉邦因為韓信造反,也懷疑你,加封土地是試探你,你不能接受,應上表辭謝。”蕭何這樣做了,劉邦果然挺高興的。
當初,楚人季布是項羽手下的將領,曾多次羞辱劉邦。項羽滅亡後,劉邦懸賞千金捉拿季布,下令說有敢收留窩藏季布的,罪連三族。季布於是剃去頭發,用鐵箍卡住脖子當奴隸,把自己賣給魯地的大俠朱家。朱家心裏明白這個人是季布,就將他買下安置在田莊中。朱家找到滕公夏侯嬰,讓他向劉邦進言勿殺季布。滕公於是就待有機會時,按照朱家的意思向劉邦進言,劉邦便赦免了季布,並召見他,授任他為郎中。朱家從此也就不再見季布。
高後元年(公元前187年)冬季,高太後呂雉在朝議時,提出準備冊封幾位呂氏外戚為諸侯王,征詢右丞相王陵的意見,王陵回答說:“劉邦曾與群臣殺白馬飲血盟誓:‘假若有不是劉姓的人稱王,天下臣民共同消滅他。’現在分封呂氏為王,不符合白馬之盟所約。”太後很不高興,又問左丞相陳平、太尉周勃,二人回答說:“劉邦統一天下,分封劉氏子弟為王;現在太後臨朝管理國家,分封幾位呂氏為王,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太後聽了很高興。
趙王劉恢自從被改封到趙地之後,心情鬱鬱不樂。太後把呂產的女兒配給劉恢為王後,王後左右從官都是呂氏,擅權幹政,並暗地監視趙王言行,趙王不能自做主張,處處受製。趙王所寵愛的一個美姬,也被王後派人用毒酒毒死。趙王劉恢無法克製悲憤而自殺。太後聞知此事,認為趙王因一婦人而輕棄事奉宗廟的大禮,不許他的後人繼承趙國王位。
景王的兒子劉德,平生愛書如命,每從民間得一好書,必定再好好抄寫一遍,將抄本還給人家,並賜以金、帛,留下原本,而且他還不像淮南王劉安喜歡介人現實政治,劉德隻以整理研究先秦古籍為務,成為官家表彰的榜樣。天下雄俊眾儒皆歸之。武帝時,獻王人內朝見,多次問以治國方策,獻王應對無窮,武帝勃然大怒,說:“商湯以七十裏,周文王以百裏得天下,你再努力一下就快了。”劉德回國,一改舊態,縱情聲色,得以善終。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張歐免官,皇帝任命公孫弘為禦史大夫。當時,朝廷方通西南夷,又東置滄海郡(在今朝鮮),北築朔方城(在今內蒙古杭錦旗北)。公孫弘認為,這樣做是“敝中國以奉無用之地”。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屢次柬言停辦,皇帝不采納,並領朱買臣等人去砭責公孫弘,當麵陳說設朔方郡的好處,一一擺明十條理由。公孫弘無理反駁,心虧詞窮,無一言相濟,忙低首悔過,改言謝罪說:“我是山東的鄉鄙之人,見識短淺,實在不知道設朔方郡的好處”。
霍光、張安世計議廢掉皇帝,便派田延年前去報知丞相楊敞。楊敞聞言又驚又怕,不知該說什麼好,汗流浹背,隻是唯唯諾諾而已。田延年起身去換衣服,楊敞的夫人急忙從東廂房對楊敞說:“這是國家大事,如今大將軍計議已定,派大司農來通知你,你不趕快答應,表示與大將軍同心,卻猶豫不決,就要先被誅殺了!”田延年換衣返回,楊敞夫人也參與談話,表示同意霍光的計劃,“一切聽大將軍吩咐!”
成帝當太子時,由蓮勺人張禹教授《論語》,及至即位,賜張禹為關內侯,拜為諸吏、光祿大夫,官秩中二千石,兼任給事中,主管尚書事務。張禹與王風共同主管尚書事務,張禹內心不自安,多次稱病,上書請求退休,想退讓避開王風。成帝不準,反而待他愈加優厚。
王莽是屈己下人,態度謙恭,勤學苦修,學識淵博,穿著像儒生。侍奉母親跟寡嫂,撫養亡兄的孤兒,十分盡心周到。同時,在外結交的都是些俊傑之士,在內對待諸位伯父叔父,能委曲遷就,禮敬有加。大將軍王鳳病重時,王莽侍候他,親口嚐藥,一連幾個月都不能解衣入睡,因而蓬頭垢麵。王鳳將死時,把王莽托付給太後及成帝,王莽因此被封為黃門郎,以後又升任射聲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