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苟安(2)(2 / 2)

永和四年(公元139年)二月,順帝任命梁商的小兒子虎賁中郎將梁不疑為步兵校尉。梁商上書辭讓說:“梁不疑是個孩子,競擔任成人才可以擔任的官職。過去,晏嬰辭讓殿的土地,用來保全自己的財富;公儀休不接受別人的贈魚,用來保全自己的地位。我雖然沒有才能,也希望在聖主之世保全我的財富和地位。”於是,順帝任命粱不疑為侍中、奉車都尉。

梁冀誣陷李固、杜喬,指控他們和劉文、劉鮪等人互相勾結,請求將其逮捕治罪。梁太後一向了解杜喬忠直,不肯答應。梁冀便將李固一個人逮捕下獄。李固的門生、渤海人王調,身戴刑具向朝廷上書諫爭,說李固冤枉。河內人趙承等數十人,也帶著執行腰斬時用的刑具到宮門上訴。於是,梁太後下詔釋放李固。等到李固出獄之時,京都洛陽的大街小巷都齊呼萬歲。

梁冀害怕李固的聲名和品德終將傷害自己,於是重向新朝廷彈劾李固和劉文、劉鮪相勾結的舊案。李固於是死在獄中。他臨死之前,寫信給胡廣、趙戒說:“我李固受國家厚恩,所以竭盡忠心,不顧死亡大禍,目的是想輔佐皇室,使它在功業上可以和漢文帝、宣帝時期比美。怎料梁氏一時荒廖作亂,你們曲意順從,將吉祥化作凶惡,成功之事化為失敗!漢王朝衰落,從此開始。”胡廣、趙戒看到李固所寫的遺書後,感到悲傷慚愧,但也都不過是長歎流淚而已。

梁冀派人威脅杜喬說:“你應該快點自殺,妻子和兒女可以得到保全。”杜喬不肯接受。第二天,梁冀派人騎馬到杜喬家門,沒有聽到裏麵有人啼哭,於是報告梁太後,將杜喬逮捕下獄。杜喬也死在獄中。

當梁冀被誅殺後,李燮回到故鄉為他的父親追補服喪。姐弟機見,十分悲傷,旁邊的人無不為之感動。姐姐李文姬告誡李燮說:‘‘我們李家的祭祀幾乎滅絕,你幸而逃得活命,豈不是天意嗎?應該閉門自守,不要隨便和別人往來,千萬不要對梁家有一言抨擊,如果抨擊梁家,勢必牽連到主上,大禍就會重新降臨了,我們隻有引咎自責而已。”李燮遵從了姐姐的教誨。

桓帝下詔,征召張奐,任命他為大司農,重新任命皇甫規接替張奐擔任度遼將軍。皇甫規因自己一連擔任高官職位,為了謀求退避,不斷上書稱病,要求辭職,朝廷都不批準。正好有朋友靈柩運回故鄉安葬,皇甫規越過轄區邊界迎接,然後派他的賓客秘密告訴並州刺史胡芳,指控皇甫規擅自遠離軍營,應當緊急向朝廷檢舉彈劾。胡芳說:“皇甫規為了想早日脫離官場,所以,對我采取這種激將法。我應該為朝廷愛惜人才,不能中他的計。”便不聞不問。

範滂等非議和抨擊朝廷政事。自三公、九卿以下文武官員,都降低自己的身份,對他恭敬備至。太學學生爭先恐後地仰慕和學習他的風度,認為文獻經典之學將再度興起,隱居的士人將會重新得到重用。隻有申屠蟠獨自歎息說:“過去,戰國時代隱居的士人肆意議論國家大事,各國的國王甚至親自為他們執帚掃除,作為前導,結果產生焚書坑儒的災禍。這正是今天所麵臨的形勢。”於是在梁國和碭縣之間,再也見不到他的行跡。

袁紹代領冀州牧,自稱承製,送韓馥一個奮威將軍的空頭銜,既無將佐,亦無兵眾。袁紹手下有一名都官從侍朱漢,曾經遭到韓馥的非禮,一直耿耿於懷。他知道韓、袁二人之間積怨甚深,借故派兵包圍了韓馥的住所,手持利刃,破門而人。韓馥逃到樓上,朱漢抓住韓馥的長子,一陣亂棍拷打,把兩隻腳都打斷了。韓馥受了很深的刺激,雖然袁紹殺死朱漢,但他還是離開了冀州去投奔張邈。

司馬懿自小聰明通達,有雄才大略。崔琰對他哥哥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機智,遇事果斷,是個傑出的人才,你比不上他!”曹操聽說後,征聘司馬懿為僚屬,司馬懿借口患有風濕病而加以推辭。曹操大怒,想要逮捕他,司馬懿畏懼,才接受了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