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正統(1 / 1)

魏世祖文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

左中郎將李伏、太史丞許芝表言:“魏當代漢,見於圖緯,其事眾甚。”群臣因上表勸王順天人之望,王不許。

冬,十月,乙卯,漢帝告祠高廟,使行禦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詔冊,禪位於魏。王三上書辭讓,乃為壇於繁陽,辛未,升壇受璽綬,即皇帝位,燎祭天地、嶽瀆,改元,大赦。十一月,癸酉,奉漢帝為山陽公,行漢正朔,用天子禮樂;封公四子為列侯。追尊太王曰太皇帝;武王曰武皇帝,廟號太祖;尊王太後曰皇太後。以漢諸侯王為崇德侯,列侯為關中侯。群臣封爵、增位各有差。改相國為司徒,禦史大夫為司空。

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把江山社稷用“禪讓”的方式獻給魏文帝曹丕。曹丕略辭了一下,然後也就笑納了。紅旗落地,江山易色。

前漢、後漢乃至曹魏,奪權的都是內部的同誌,資產階級就在共產黨內(毛澤東語),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列寧語),家賊難防(老百姓語),不論官家還是民間,大家都要認真汲取這個教訓哦。

曹丕稱帝以後,建都洛陽,這大概是為了加強自己的正統地位。但是洛陽曾遭到董卓的禍害,凋敝已久,所以曹丕決定從河北向河南移民十萬。當時年景不好,老百姓難以溫飽,群臣都反對,曹丕妥協了一下,把移民數降了一半。從此以後,洛陽就開始大搞基本建設。

漢獻帝把江山獻給曹丕,這是劉備不能接受和認可的,咱劉家的江山怎麼能不獻皇叔獻外人呢?轉過來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按道理正版皇帝還活著,劉備是不可以自己稱帝的。劉備高舉的是恢複漢室的大旗,所以漢獻帝還活著,劉備稱帝是說不過去的。對劉備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漢獻帝慘遭曹丕殺害——果然,成都到處都流傳漢獻帝被害的消息。於是,劉備為獻帝發喪,接過侄兒的槍,坦坦蕩蕩做皇上。

漢獻帝劉協打小起戴了二十多年皇冠,卻沒有做過一天真正的皇帝。本來對劉備或許還有一點希望,但聽說劉備在蜀中已經為自己發喪,也隻能是長歎一聲:這個大耳朵和大白臉一樣,都是在盜用俺祖宗的品牌做自己的生意。

勸劉備積極進步的主要有: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柱、少府王謀等。不論是群臣的勸進文表,還是劉備登基後的詔告,都表明劉備做的是漢家的皇帝,繼承的是高祖劉邦和光武劉秀的遺誌。地盤不夠大,人口不夠多,所以要用漢家百年老店的字號彌補一下。

曹丕稱帝,劉備也稱帝,按說孫權也應該趕這一撥,也稱帝玩玩,大家一起搞個批發。不過孫權另有打算,此時孫權已經三十八歲了,深有韜略,他知道要奪取荊州和劉備必有一戰。所以孫權決定低調,“使命稱藩,及遣於禁等還”,向曹丕示好。

這個時候,在中國出現了兩個皇帝,這兩個皇帝對後來的史學繁榮作出了貢獻。因為到底誰是正版誰是盜版,誰是正統誰是僭越,是個浪費口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