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綁架諸葛亮(1 / 2)

魏世祖文皇帝黃初四年(公元223年)

漢主病篤,命丞相亮輔太子,以尚書令李嚴為副。漢主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漢主又為詔敕太子曰:“人五十不稱夭,吾年已六十有餘,何所複恨,但以卿兄弟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夏,四月,癸巳,漢主殂於永安,諡曰昭烈。

丞相亮奉喪還成都,以李嚴為中都護,留鎮永安。

劉備在彝陵大敗,估計把入川以來積蓄的家底踢騰得差不多了。劉大哥無顏再見益州父老,於是就在白帝城泡病號了,在很沒麵子很丟臉的狀態下,小病會養成大病,心病會變成絕症。有一天,劉備感覺不對勁了,趕緊把諸葛亮喊來,於是有了史上著名的“白帝托孤”。

這一年,劉備六十三歲,劉禪十六歲,諸葛亮四十二歲,曹丕三十六歲,孫權四十一歲。

劉備這一代人嘩地一下過去了。

關於劉備“白帝托孤”留下了兩個話題,一大一小,一個公眾關注,另一個三國迷關注。

這兩個話題是:

一,劉備說,如果劉禪狗屎糊不上牆,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是真心話還是試探、加壓的話?

二,劉備一麵托孤給能力超強的諸葛亮,一麵又安排了一個“副托孤大臣”李嚴,是正常安排還是特意安排?

劉備的幹部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在當陽逃難前是第一階段,從河北到徐州,關張趙以及孫乾、糜竺等先後入夥,諸葛亮是這個階段最後一個加盟的,這屬於老紅軍;劉琮降曹,當陽敗退,荊州劉表手下不願加入曹操陣營的,投入了劉備集團(也可能是奔著劉表的長子劉琦來的),這是老八路;入川以後,劉璋的班底劉備幾乎照單全收,這是老解放。

諸葛亮在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受了些冷落,當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時,諸葛亮和劉備在對待關羽的問題上有了共識,特別是諸葛亮提出劉封這個人不可留,留下會對劉禪將來繼承大位有影響,這事讓劉備心裏特舒服;在劉備登基做皇帝這事上,雖然反對的聲音不多,但最堅持的聲音卻是諸葛亮帶頭發出來的。所以,劉備稱帝以後,聘請諸葛亮擔任丞相,並錄尚書事;在張飛死了以後,諸葛亮又兼了張飛的職務“司隸校尉”。這等於是內外一把抓,軍政一體化。這比法正所謂“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不論名義上還是在實際上更厲害了。

諸葛亮當時雖然年紀不算老,但也是“老紅軍”時期的幹部,況且關張孫糜等盡皆凋零,論資格、論能力、論在廣大幹部群眾中的威望,那都得輪到諸葛亮。

劉備從賣草鞋的成長為皇帝,但終究沒有九州一統,誠屬於“創業未半,中道崩殂”,這時江山還不能算姓劉的江山,兒子的皇帝寶座仍然放在沙堆上,這和之前之後很多托孤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劉備此時的心緒也很複雜,但該和諸葛亮說什麼話,應該考慮得很清楚,最後的日子裏,他老兄沒什麼事,基本上就是考慮這幾句最後的台詞。

劉備人之將死,存在這麼幾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