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成都一片霧迷離(2 / 2)

關羽沒有要求大本營支持,多半性格驕傲使然,但大本營對形勢誤判,沒有作為,則不僅斷送了關羽,斷送了荊州,也斷送了劉備唯一的一次重挫曹操的機會。諸葛亮後來N出祁山,基本上是屬於找話題扯淡了。

劉備為什麼不行動,善意地猜測,就是對二弟信任得有些迷信了,再有一種可能,就是被漢中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以至半年多時間,都沉浸在做漢中王的幸福之中。劉備在曹丕做皇帝以後馬上也登基,說什麼是聽到漢獻帝被曹丕殺害謠傳才決定登基,這個謠傳基本可以說是根據劉備心中所想製造的,把這些情況湊在一起,就可以看出,劉備這一階段,關門做老大的心思比較重。

關羽這個時候是不是有了活思想?這個不好說,如果有機會,誰也不想做千年老二。如果真的有,相信也是在月朦朧鳥朦朧階段,但兄弟們在一起創業打天下,時間久了,有了活思想,像劉備這樣級別的老大是應該有感覺的。關羽信誓旦旦地不要總部投資自己開發項目,做老板的不能反對,也不想支持,於是很生氣,故意不理關羽,看你丫折騰。折騰得差不多了,你就知道老大是對的。劉備也沒想到,關羽後來竟然折騰得血本全無,人地兩失,如果能預判到這個結果,不管兄弟內心有什麼疙瘩,劉備不會坐視不管的。

諸葛亮和關羽不和諧,這是公開的秘密,史稱關二爺“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驕於士大夫,諸葛亮就是劉備營中第一號士大夫,你諸葛亮比管仲、樂毅,二爺我熟讀《春秋》,在央視參加《春秋》知識大賽,你丫不一定贏得了關某。我關雲長能耍大刀,能帶兵衝鋒陷陣,而且是水陸兩棲,你諸葛亮行嗎?我和老大是拜把子,你們這些後邊來的,憑什麼在我麵前指手畫腳?

關羽不僅驕於士大夫,對士卒也未必善待,他仗著自己神勇,自認為文武全才,特別是和老板關係鐵,所以群眾關係差得很。關羽瞧不起黃忠:“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為什麼對黃忠這個老兵不善待一下呢?

關羽在死後有充足的香火供著,活著的時候,也得供著,除了劉備,上上下下,不尊稱一聲“君侯”不敢和二爺說話。諸葛亮聰明人,知道關羽是超越黨紀國法的主兒,所以對關羽的態度是,保持客氣,盡量回避。

關羽用兵襄陽,以諸葛亮的智謀,不能看不出機遇和風險,但我認定,諸葛亮沒有給劉備任何正麵的意見,劉備後來要討伐孫權,諸葛亮也一樣沒有勸阻,隻是說,“要是法正活著就好了”。這話一聽就有情緒嘛。

關羽在襄陽打得紅紅火火,諸葛亮也不好說什麼;關羽受挫,諸葛亮樂見其成,我說的是受挫,不是玩完。劉備對關羽當時是什麼心理, 我們不知道,但諸葛亮應該知道,劉備不就此事征求諸葛亮的意見,不管是出於關羽獨享全功的用意,還是生二弟的氣,諸葛亮不說話是對的,也是必需的。

總之,這麼大的戰役,劉備和關羽沒有協調配合是不符常情的,是有問題的。劉備集團高層內部在很多大戰略問題上是有分歧的,劉備在用人上親疏有別,不夠豁達,所以內部氣氛不好,大家說話不能就事論事,暢所欲言,大家要照顧複雜的關係,所以劉備集團的糾錯能力不行。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我們不可能懷疑劉備、關羽、諸葛亮相互之間關係的複雜性,關羽深得劉備信任不假,否則不會把荊州交給他,但是,最信任的人,也是最可能出問題的人。關羽威震華夏,劉備也可能會有活思想,加上劉備身邊能為關羽說好話的人估計不多,乘機挑撥離間的,估計不少。半年多時間,成都不可能不議襄陽事,大家都議論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