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獻皇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魏王操表孫權為票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權遣校尉梁寓入貢,又遣朱光等歸,上書稱臣於操,稱說天命。操以權書示外曰:“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侍中陳群等皆曰:“漢祚已終,非適今日。殿下功德巍巍,群生注望,故孫權在遠稱臣。此天人之應,異氣齊聲,殿下宜正大位,複何疑哉!”操曰:“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孫權上書給曹操,“稱說天命”,表態願意稱臣,也就是忽悠曹操說:皇帝輪流做,於今到曹家。
孫權上書可以判定是百分之百的火力偵察,一是逼曹操表態,二來也是想讓曹操出頭,把大漢這個百年老店拆了。孫權在內部核心層,從不掩飾經略“帝王之業”的野心,他的想法是這樣的,反正自己年輕,讓曹操先打破舊世界,自己回頭再和曹操爭奪“天命”,這是黃雀在後的策略。
曹操人老成精,焉能不識紫髯小兒的伎倆:“這個小兔崽子是要把我架在炭火上燒烤呢!”
曹操表完態,把孫權的信交給內部高層傳閱,這叫物盡其用,用孫權的偵察信對內部順帶也來一次火力偵察。
侍中陳群代表大家表態了:“漢祚已終,這是可以肯定的了。孫權上書稱臣,不管他是真心或是假意,這說明,魏王殿下您可以再進一步,這一點,連我們的敵人都不懷疑了。”
曹操、劉備、孫權都相信“槍杆子裏麵出政權”,而且大家都這麼做了,但是,擁有暴力專政力量僅是有了必要條件,曹操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欠什麼東風?——天命。
天命是什麼東西?用今天的話講,就是政權的正當性和合法性。正當性就是政權要合乎法統,具有道德正義;合法性指的是政權的產生合乎法定程序,具備程序正義。法統是基於宗教、聖哲思想、法律等建立起來的政權的根據和傳統。現代國家不管基於什麼精神,不論是什麼宗教,不論是什麼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或三民主義),歸根結底,政權的正當性都是“為了人民”,政權的合法性都是“人民選擇”,背離了這個宗旨,政權是不可能長期穩定的。
在中國古代,把這個問題表述為“天命”。君權神授,授予有德,具體到曹操,他麵臨以下的問題:
一、漢帝國國祚綿長,長達四百餘年,時間越長,正統地位越穩固,破除起來越難;
二、中間有王莽妄稱天命,結果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三、劉秀上台以後,為了防止王莽一類的野心家妄稱天命,進行了大量的思想文化建設,強化了忠於一家一姓的觀念,忠是硬道理深入人心;
四、被正麵認可的榜樣,武王誅除的是暴虐的商紂王,劉邦誅除的是暴秦,而自己控製的漢獻帝並無惡行;
五、還有孫權、劉備兩個黃雀在後邊。
對曹操來說,沒有劉備和孫權的存在,大可以直接做周武王登基做皇帝了。他心裏明鏡似的,知道這倆家夥早就想做皇帝了,他們就等著自己先推翻四百年的劉姓王朝,這個活兒風險比較大,然後他們打著“恢複漢室”的旗號,再琢磨推翻我曹姓王朝,這樣他們不僅沒有風險,而且還有了借口和理由。清軍入關,也是有高人點撥,堅稱自己是幫助明帝國清理叛亂,他們是從李闖王手中而不是朱明手中奪取天下。取代曹魏易,取代劉漢難,劉備、孫權都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