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章 說曹操(1 / 1)

世祖文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

春,正月,武王至洛陽;庚子,薨。

王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陳,意思安閑,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豪不與。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所赦。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刈(shān yì)群雄,幾平海內。

該向曹操同誌告別了。

關於曹操,永遠是個話題,因為他的時代是個特殊的時代,他這個人,又是個複雜的人,他的事業又屬於將成未成的事業,而對他的認識,又來自兩套文本。一套是所謂的正史,包括他的文集和詩集;一套是中國老百姓最熟悉的《三國演義》和三國戲。

首先,必須得承認,曹操是個性鮮明的人,在一堆人裏是極易分辨的。有一次,匈奴的使者來,曹操覺得自己個子矮小,不足震懾之,讓崔琰這個帥哥扮演自己,而自己扮演一個侍者側立於旁,最後,匈奴的使者還是認為這個侍者夠威嚴,夠酷。

曹操沒有一般官僚的僵屍氣,也沒有文士常有的酸頭巾氣,也沒有將軍的魯莽氣,居廟堂有帝王威儀、臨陣前冷靜安閑、決斷時肅殺威嚴。酒席宴上,與人談到高興時,暢懷大笑,前仰後合,以致腦袋栽到杯盤之中,衣巾沾滿湯汁。有意思的是,不拘小節的他,天天隨身還帶著一個小包,裏邊放著手巾等自用的小物品,和女人似的過得還挺講究。

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曹操也是極具風格化的人物,大開大合,決定殺你時麵色鐵青,臨別時痛哭流涕,但你不要誤會,奢望他有所寬恕,他會一邊哭一邊堅定執行殺人的決定。

曹操的文化修養極高,他的詩作在中國這個詩歌王國的輝煌殿堂裏有重要的地位,書、棋、音樂也都是高水平,能和當時一流的藝術家從容對話。

曹操這樣的人物,不是五百年一遇,也起碼是兩百年一遇。不過,老天爺是這麼安排他下凡的,卻忘了成全他,曹操一生所缺者,未能九州一統也。

曹操在與孔融書中,對自己的評價非常客觀:“孤為人臣,進不能風化海內,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撫養戰士,殺身為國,破浮華狡獪之徒,計有餘矣。”

本來是大帝國的開國之主的材料,也有這個氣象,但是不能盡括四海,完成統一,又沒有“風化海內”、“建德和人”,所以曹魏國祚也短。

曹操自赤壁之後,頗多暮氣,“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說來慷慨,千裏之誌,在伏櫪吟哦中消磨了。不能畢全功於己身,則應在培養下一代甚至下兩代上花點工夫,讓老驥每每親征,也不是那麼回事,可是曹操在這方麵也沒有做好,甚至沒有去做。他晚年最大的功課應該是培養教導兒子,也就是“建德和人”,另外就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構築精神文明,也就是“風化海內”,和劉秀一比,差距就很明顯了。

曹魏帝國等於是三世以後即亡,曹操不能“裕後”,不能謀國久遠,應該承擔最主要的責任。

對於曹操的評價,貌似熱鬧,其實有兩個頻道,一個是曆史紀實頻道,一個是電視劇戲曲頻道,一個是曆史的曹操,一個是小說中的曹操。五四運動以來,從魯迅起,到毛澤東,都以自己獨特的影響力為曹操翻案,其實也是拿曆史上的曹操為小說中的曹操正名。《三國演義》一部維護穩定的主旋律作品,也是以正確的輿論來引導人,曹操的白臉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相比之下,要比其他正麵形象更成功:顯劉備長厚似乎偽,狀諸葛多智而近乎妖,彰關羽忠勇而近乎神,隻有奸臣大白臉曹操有活人氣,真人味。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生活可以多元化,曹操也不妨多元化,曆史的歸曆史,戲劇的歸戲劇。

真實的曹操已經死了,觀念中的曹操還會陪著中國人一直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