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皇帝二年(公元前208年)
初,楚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項羽怨秦之殺項梁,奮勢願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慓悍猾賊,嚐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無侵暴,宜可下。項羽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懷王乃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以伐秦。
京劇表演藝術家麒麟童周信芳扮演的蕭何十分傳神,《追韓信》有段唱,是回顧革命曆史的:
我主爺起義在芒碭,
拔劍斬蛇天下揚。
遵奉王約聖旨降,
兩路分兵進鹹陽。
先進鹹陽為皇上,
後進鹹陽扶保在朝綱。
也是我主洪福廣,
一路上得遇陸賈酈生與張良。
一路上秋毫無犯軍威壯,
我也曾約法定過三章。
項羽不遵懷王約,
反將我主貶漢王。
今日裏蕭何薦良將,
但願得言聽計從重整漢家邦,
一同回故鄉。
撩袍端帶我把金殿上,
揚塵舞蹈見大王。
京劇的唱詞,現代人感覺著古雅,真正對曆史了解的,對古文法了解的,就會發現京劇裏“戲說”的情況很多,“破壞漢語純潔性”的情況也很多。真如京劇裏蕭何唱的那樣:“先進鹹陽為皇上,後進鹹陽保駕在朝綱”,皇位豈不是成了長跑比賽的獎勵品。這算不算惡搞呢?
懷王與眾將約,先進鹹陽為關中王,不是戲文裏的“皇上”,並安排劉邦揀這個便宜,這完全是出於孤立項羽的目的,同時,也埋下劉項紛爭的伏筆。決定這件事情的時候,懷王身邊已經有了“諸老將”出謀劃策,看來懷王的小翅膀也硬起來了。
懷王羋心的問題,就是沒有自己獨立的武裝力量,沒有子弟兵。所以,他後來的策略就是借“共主”的地位,培植自己的力量,分化項氏的力量,如果不是項羽夠強夠狠,懷王的這一策略也許就成功了。
所以,有了旗幟還不行,還要有槍杆子。毛澤東說“槍杆子裏麵出政權”,誠哉斯言。
現在標準的曆史書都這麼講,“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其實,也是別人把革命成果貢獻給他的。他之所以“領導革命”,因為他也是一麵旗幟。這麵旗幟到今天兩岸都還舉著,舉旗的時候心裏怎麼想那是另外一回事。孫中山有旗幟,甚至自己就是一麵旗幟,但沒有刀把子、槍杆子,反袁護法,折騰了N多年,沒有什麼效果。在南京國民政府神化他之前,政壇上的實力派都把他叫做“孫大炮”,這門大炮,雖然夠響,但在角逐中不如來福槍。後來,在蘇聯人幫助下,國民黨有了槍杆子,說話才有了聲音。
和懷王羋心先生相類的近代人物,還有黎元洪。懷王後來被實力派人物項羽推舉為“義帝”,黎哥哥後來也被實力派人物袁世凱封為“武義親王”。黎元洪有名分,無實力,沒有自己的隊伍,所以在政治鬥爭中占不到實際便宜。不過他處的時代,比羋心先生所處的時代畢竟文明了許多,否則,這類沒有實力隻有名分的大人物,猶如嬰孩懷抱黃金置諸鬧市,危險得很。
從更大的局麵看,真正差勁的還是秦始皇的草包兒子胡亥。無論名分,還是實力,他在各種勢力中最強,在大賭局上拿的牌點最大,反對他的勢力是烏合之眾,內部的間隙比比皆是。假使胡亥的智商能力在中人之上,內部不要鬥得雞飛狗跳,大家趕緊形成“穩定壓倒一切”的共識,造反派最終還是可以剿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