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檢驗過裹屍布的人,都不大相信是中古時代製造的贗品!他們覺得那更有可能是公元一世紀一個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巴勒斯坦人的裹屍布。
3.印卡帝國文化曆史
印卡人早期在今天秘魯境內安第斯山脈東麵斜坡一帶務農,隻據有庫斯科山穀內的一小塊土地。13至14世紀期間,敵對部落長期爭戰,印卡人逐漸擴展領土,但到15世紀兩位雄才偉略的領袖,帕查庫帶及其子托巴相繼登基統治,印卡人才成為安第斯山脈勢力最龐大的民族,“印卡”原為統治此一民族的王族族名,後來指帝國所有部落。1438年到1490年約50年期問,印卡領土從秘魯中部庫斯科方圓數平方公裏,擴展至包括山地、高原、沿海平原、森林和荒漠的70萬平方公裏土地,人口千萬,分屬百多外部族,共有20種語言。
印卡帝國霸業好比曇花一現。1532年皮薩羅帶了3170人,並得不滿印卡統治的部族之助,就把印卡帝國征服了。1572年,最後一個印卡獨立省份也陷落,曾經不可一世的印卡人幾乎像奴隸一樣,在大莊園和金銀礦場替新主人工作。成千上萬土著人不是死於極惡劣的工作環境,便是因為沒有免疫力,染上麻疹和天花等歐洲傳染病而死,征服者在印卡推廣西班牙語文、法律和宗教。逐漸完全控製了土地與人民。印卡帝國最後成了西班牙帝國一個省份。
公元1527年,西班牙冒險家勘探今天厄瓜多南部海岸一帶地區時,發現一個綿延逾4000公裏的龐大印第安帝國:印卡帝國,疆界北部現在厄瓜多與哥倫比亞接壤地帶,南及今智利中部。這個帝國的元首高高在上,是臣民尊為太陽神後裔的專製君主。帝國各地築有道路和灌溉渠道係統,人口眾多,分成多個部族。帝國內各種頻繁的活動,則由一個頗具效率的行政體係統籌辦理,並以帝國中部的首都庫斯科為發號施令之所,西班牙人看到這些已開化“異教徒”的工程和農業技術,以及鍛工精細,品種繁多的金銀器,不由得驚歎不止,這些印第安人的建築工程和工藝製品不但足以與歐洲最優秀的媲美,可以說是尤有過之。但令西班牙人同樣感到驚奇的是,印卡人既不能讀,也不會寫。他們沒有文字亦無書寫的數字體係。甚至原始的圖書紀錄或象形文字也沒有。這似乎不可思議,西班牙人很快發現印卡皇帝有需要時,手上任何資料一應俱全,如帝國每一個子民的身份與年齡。食物供應的種類和存在什麼地方,軍隊的屯駐地點及數目,金銀財產及皇帝關注的其他事項,如最近的史實和法律等。西班牙人不禁納罕起來:沒有文字記錄,舉國上下,古今許多複雜的事項,怎樣能夠編纂和記載下來呢?但他們旋即有了答案。所有這些事項都用結繩的方法記錄,而且非常準確。誠如一個征服者在了解此項奇事後寫下的記載說:“甚至一雙便鞋也不會遺漏。”
印卡人這種製度完全依靠結繩結語,在一條至少30厘米長的繩子上,係以各種長短粗細不一,顏色有別的繩子,而且說不定在這些繩子上某處,還係有其他或長或短的繩子。印卡人利用不同長度的粗細繩子,配合各種顏色彩繩,就能作出精密記錄,複雜、繁多的事項也不虞失誤。
比如印卡人保留一年一度的人口統計數字,便是利用繩結語;又如計算每年糧食收成,統計帝國各地一年生產的羊毛以至軍傭等,全賴這些繩子作記錄,繩結記下征服某個部族後從臣服者手上所得貢品,也記下臣民繳付的稅款數量,當時並無貨幣,也無物價,因而使用繩結語記錄進貨銷貨,調節供求,以便預知缺貨情形,盡量防止。
這樣說來,打了結的繩子一定多得像現代圖書館的藏書,而且要任用曾受訓練的人專門負責管理,保管繩結的人因為具結繩記事的特殊本領,所以極受人尊崇。帝國君主也免除他們的義務,不必像其他人那樣繳稅和服兵役。印卡上層社會的男子所受教育,即以如何通讀和編結繩語為主。每個村莊至少有三四個受人敬重的結繩管理員。他們常常把彼此的記錄交換檢查,確定所有事項都按規定記錄下來。這些人各有專責:一個專管穀物收成的記錄,另一個管人口統計數字,第三個管軍備。還有其他的管民生所係事項等等。至於其他與數字無關的記載,如曆史,傳說和法律等“學識”則要求記錄都有極好的記憶能力,這類事項的大綱完全采用口授的方法代代相傳,但有關細節則憑結繩補其遺漏,利用不同的結繩方式,彩繩顏色和結繩位置,便記下詳細日期,數量和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