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被假太監幹掉的皇帝(1)(2 / 2)

李湛的錢包鼓了,房子大了,身邊的太監多了,玩得也就更起勁了。這一點,他倒是很虛心的向父親學習。他爹翹課,他也翹課,他爹看馬球,他也看馬球,他爹戲宮女,他就和宮女做遊戲……總之,他爹一身的缺點都被原封不動地拷貝走。而他爹這時雖然已經是成年人了,懂得為父之道了,但是總覺得自己頭上的大簷帽是偷來的,沒準哪天就被老哥李惲搶去玩了。李恒整天如履薄冰,和身邊的太監王守澄等人商量怎麼保住飯碗,對於幾個兒子,包括李湛,依舊采取放羊的態度。至於李湛那位跟仙丹死磕的爺爺憲宗,就更沒時間搭理他了。

小孩子沒人管,就會養成任性、放縱、不羈的性格,這種秉性的人當丐幫幫主也許沒問題,但是皇帝就非常的有問題了。因為丐幫的終極目標無非是混一頓飽飯吃,敢於隨性才能吃到飯,而皇帝的終極目標則是要做國家的CEO,讓千千萬萬的人天天吃到飽飯。前者是簡單的能力問題,後者則是複雜的能力加態度問題。李湛的態度已經被腐蝕了,那麼他的能力如何呢?答案是很差。能力需要學習,唐太宗、唐玄宗都是從小學習刻苦的好孩子,兩人後來除了是合格的政治家,還是優秀的書法家、舞蹈家、詩人等等。相反,李湛對書本有種天生的仇恨感,屬於一看書就嘔吐的類型。四歲時,他身邊就有了一大堆的師傅,到後來做了太子,太子太傅、太子侍讀更是裏三層,外三層,個個肚子裏都裝了《論語》、《尚書》等等的海量學識等著倒給他。李湛的態度很一貫,就是翹課,不是一天一天的翹,而是整月整月的翹,優秀教師韋處厚、崔郾等人整天像帶魚一樣晾在那裏。其中,崔郾格外負責一點。他在當任翰林侍講學士期間,連續半年都沒給李湛上過一堂課,卻被莫名其妙地提拔為負責草擬聖旨的中書舍人。崔郾覺得心裏有愧,就跑去對李湛說自己沒幹活,卻白拿工資,實在過意不去,您還是免了我的官吧。李湛也覺得不好意思,就趕緊說自己太忙了,實在沒時間聽課呀,哪天有空一定去聽。崔郾一聽有門,就羅裏羅唆又說了一大堆,嚇得李湛趕緊臨時增發一大筆獎金,打發他走了。事後,崔郾連夜把《六經》濃縮了一下,摘出一些最精彩的篇章抄成小冊子,送給“日理萬機”的李湛當課間餐。估計李湛這個翹課大王哪天拉肚子,一定是把老先生的心血當手紙用了。

李湛一天天在變草包,憲宗卻在一天天找死。晚年的李純動不動就拿身邊的人出氣,好多太監的屁股都挨過板子,有時火氣上來,還要砍人腦袋,搞得宮裏人人自危。郭妃看到這種情緒可以利用,就偷偷去找王守澄等人商量奪權,提前讓兒子上台。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大太監陳弘誌和王守澄經過精心密謀,在中和殿毒死了憲宗。然後,他們又聯合宦官馬進潭、劉承偕、韋元素等人擁立太子李恒登基,是為唐穆宗。老二澧王李惲和自己的鐵杆粉絲吐突承璀還想賭一把,和李恒爭搶皇位。王守澄等人人多勢眾,搶先出手包圍了二人,然後一起砍掉腦袋給憲宗佐祭品。

李恒大概是個沒心沒肺的人,明知殺父是誰,就是不報仇,反而大肆封賞陳弘誌和王守澄等人,讓憲宗一朝被打壓下去的宦官勢力又開始抬頭。所以,穆宗一朝由基本成了太監的天下。而李恒本人也樂於把朝政交給宦官,自己則可以抽身享清閑。從前沒當上皇帝前,他還是是偷偷摸摸的放縱,如今當了皇帝,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享樂了。據記載,繼位大典剛剛結束,他就跑去看大戲了,“盛陳倡優雜戲於門內而觀”。當時還在憲宗大喪期間,他就這樣明目張膽地搞娛樂,著實讓大臣們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