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流行因素(1 / 1)

燃煤型地氟病的流行及病情輕重受生活燃料、燃煤方式、主食結構、食物幹燥儲存方法、食物烹調前是否淘洗等多種因素的控製。

1生活燃料

貴州省燃煤型地氟病病區多位於產煤區,當地居民以原煤為主要生活燃料,通常將原煤開采、加工過程產生的麵煤與一定比例的黏土混合製成型煤使用。據抽樣調查,貴州省生活用煤含氟量均值為每千克200至300mg左右,超過世界煤炭氟平均含量的2至4倍,而黏土含氟量一般為生活用煤的2至3倍。采用黏土與麵煤混合製成的型煤含氟量高於原煤。

2燃煤方式

由於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對滯後,貴州省燃煤型地氟病病區居民長期養成了室內敞爐灶燃煤的不良行為,燃煤過程生成大量氣態氟化物致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氟汙染。監測結果表明,采用敞爐灶燃煤,室內空氣氟濃度可高於國家規定的日平均允許濃度數倍。

3主食構成及幹燥儲存方法

貴州省燃煤型地氟病病區多分布於山區。由於土多田少,當地居民以種植和食用玉米為主,有喜食辣椒的習慣。玉米和辣椒收割季節陰雨天多,為防黴變,人們通常將其收割後堆放於爐灶上方的炕笆,利用敞煤火幹燥儲存,食用時方取下。監測結果表明,經敞爐灶烘烤的玉米及辣椒含氟量分別比其幹鮮品增加10餘倍至數10倍、乃至上百倍。

4食物加工

貴州省燃煤型地氟病病區工程性缺水較為突出,生活用水困難,較多的家庭在烹調前均不淘洗玉米、辣椒,使本來可以通過清洗去除的附著於食物表麵的氟化物隨加工的食物進入人體,增加了機體氟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