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寵臣,伍參算是把這位偉大君主的脾性摸透了。如果以上三點分析並沒有說服楚莊王的話,那麼以下這番話必定讓他心頭一動了。伍參繼續說:“楚軍是大王親自指揮的,晉國統帥不過是臣子而已。如果不戰而退的話,楚國老百姓就會說,咱們君王在戰場上躲避敵國的臣子,這可使咱國家臉麵上無光。”
楚莊王聽了怦然心動,仗不打可以,可君王的麵子丟不起。丟了麵子,還怎麼當中原領袖呢?伍參的激將法奏效了,楚莊王改變戰略,決心揮師北上,迎戰晉軍。
這裏附帶說一下,伍參雖然在曆史上不是特別有名,但他的後代卻赫赫有名。楚國名臣伍奢就是他的孫子,伍奢的兒子伍子胥更是一代名將。
已經渡過黃河的晉國兵團,內部仍然吵得不可開交,是戰是退還理不出個頭緒。
支持荀林父和士會的非戰派將領有欒書(下軍副司令)、趙朔(下軍總司令)及荀首(下軍參謀);支持主戰派先縠的將領有趙括(中軍參謀)、趙同(下軍參謀),晉軍高層亂得像一鍋粥似的。主帥荀林父不能控製局麵,而廣大的下級將士也很是迷惘。
楚莊王既不想與晉國開戰,又不想丟麵子。如果雙方可以談判,體麵地退出戰爭,這是最好不過的事。抱著這樣的想法,他派少宰(楚國官名)前往晉國兵營提出談判請求,荀林父指定上軍司令士會為談判代表。
少宰對士會說:“我們君王說不了冠冕堂皇的外交辭令,興師征討鄭國,隻是為了安定鄭國,並不是要得罪晉國。所以你們不要待在黃河以南,我們希望與貴國和平相處。”
士會是晉軍主和派將領,他順水推舟說道:“我們此次前來,並不是要得罪楚國。隻是我國與鄭國共同輔佐周王室,現在鄭國不遵王命。我國君特命令將軍們率師南下,質問鄭國,並非衝著楚國而來。現在貴國君發話了,我們怎敢不聽從呢?”
兩人都說得假惺惺的,但是避免戰爭的想法都是真的。
這可氣壞了一個人,就是晉軍副總司令,即堅定的主戰派先縠。
先縠認為士會有諂媚楚國之嫌,派趙括去追趕楚國少宰,發狠話道:“我方代表士會所說的話,有不對的地方。我軍出發時,國君的命令是要把楚軍從鄭國土地上趕跑,並強調不準躲避敵人。我軍全體將士,要遵從君主的命令。”語氣十分強硬。
這次和談雖然由於先縠搗亂而出了點問題,但很快楚莊王又一次派使者到晉營,與荀林父達成和平協定。眼看一場幹戈將歇,意外卻發生了。
有幾個楚國勇士為了展現自己的勇敢,公然對晉國人進行挑釁。
這幾個人的莽撞使本來就要中止的戰爭機器,終於轟隆隆地開動起來。
楚國是尚武的國家,荊楚地區的尚武之風,從古代一直延續到現代。
正當楚莊王極力想促成與晉國的和平時,有幾個勇士忍不住跳出來表現其勇猛的精神。這幾個人是樂伯、許伯和攝叔。樂伯是戰車指揮員;許伯是駕駛員;攝叔是右護衛,三個人駕駛一輛戰車到晉營前耀武揚威。
許伯駕著車擅自離開楚營,飛奔向晉兵營。在晉兵營前,隻見他一手握著韁繩;一手揮舞著楚國軍旗。戰車貼著晉軍兵營的外柵欄飛跑,展示高超的駕駛技術。樂伯在一旁幫著許伯執韁繩,在晉軍營壘前戰車停了下來。樂伯跳下戰車,若無其事地走到戰車前整了整馬背上裹著的皮革,做出一副不把晉國大軍放在眼裏的姿態。攝叔則衝進晉營大門,撂倒了一名士兵。把他的左耳割下來,同時又打昏另一個士兵,扛上戰車。
這三名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對晉軍的示威。
氣急敗壞的晉國人派出幾輛戰車追趕,楚國人一邊跑,一邊還擊。樂伯箭術十分精湛,左右開弓,晉國戰車沒法靠近。但是射了一陣子後,樂伯發現箭袋裏隻剩下一支箭了,怎麼辦?此時前方正好一隻麋鹿在奔跑,他把最後一支箭射向麋鹿。不偏不倚,正好射中脊背中部,麋鹿立斃。
晉國戰車正追趕上來,許伯和樂伯若無其事地停下車子。攝叔跳下車,站在麋鹿屍體邊,衝著追趕上來的晉國將領鮑癸喊話:“現在還不到進獻禽獸的季節,我冒昧地先獻上這隻麋鹿慰勞一下你的隨從們,拿去作為膳食之用吧。”喊完後又跳上戰車揚長而去。
楚國人的鎮定從容與無與倫比的勇氣,令他們的敵人佩服不已。鮑癸停止追擊,對左右說:“這三位是勇士,一人善於駕駛;一人善於射箭;一人善於言辭,都是真正的武士,我們還是回去吧。”
在那個尚武的年代裏,勇士敬重勇士,這就是中國的武士精神。樂伯、許伯和攝叔三人得以死裏逃生,安全返回楚軍大營,免不了得到廣大將士的喝彩。
楚國勇士們的偷襲,在同樣有著尚武傳統的晉軍看來,簡直是奇恥大辱。晉國的幾位勇士也想效法楚國人,前往楚營單挑。
第一個提出單挑請求的是晉軍將領魏錡,他向總司令荀林父要求前去與楚軍開戰,但是荀林父沒有答應。他又換了個說法,自稱前往與楚軍談判,這回得到上級的批準。
魏錡是個好戰分子,哪裏真的想去談判。到了楚軍營地後,他向楚國人提出挑戰。潘黨率一小分隊出戰,魏錡抵擋不住,向北逃竄。潘黨帶著楚軍小分隊緊追不放,一直追到一個叫“熒澤”的地方。魏錡看到前麵有六隻正在吃草的麋鹿,於是搭箭上弓,“嗖”地一箭,射倒了一隻麋鹿。然後掉轉馬頭,對潘黨喊道:“將軍你軍務纏身,恐怕在營地裏吃不到新鮮的鹿肉吧,在下冒昧把這隻麋鹿贈送給你的隨從們。”
魏錡看來是有意效仿楚國的勇士樂伯等人,正在追擊的楚國人停了下來,接受魏錡的麋鹿不再追趕。既然晉軍可以放樂伯等人一馬,如果楚軍窮追不舍,不免會被譏笑喪失武士的精神。
正當魏錡逃命時,晉國另一位勇士趙旃也自告奮勇,提出要率兵與楚軍開戰,這個請求遭到荀林父的拒絕。趙旃效法魏錡,假裝要去楚營談判,這個伎倆居然又蒙混過關了。從這裏可以看出總司令荀林父在領導能力上的確是有問題,屢屢被部下要挾成功,造成了戰也不堅決、和也不堅決的局麵。
趙旃帶了若幹人馬,前往楚營,這時已經是晚上了。
趙旃在楚軍營地外,席地而坐。裝出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命令他的部下偷襲楚營。由於黑燈瞎火,楚國人也不敢掉以輕心。楚莊王的衛戍部隊左廣軍與右廣軍輪番守衛,直到天亮時,楚國人看清趙旃部隊為數不多,楚莊王親自率領左廣軍猛撲過來。
故作鎮定的趙旃沒辦法席地而坐了,狼狽鼠竄,眼看就要被楚人追上了。這時前麵有一片樹林,他就丟棄了戰車,徒步跑進樹林裏。楚軍將領屈蕩也跳下戰車,大踏步向前追去,終於追上趙旃。兩人在樹林中搏鬥起來,拳來腳往大戰數十個回合。看來還是屈蕩技勝一籌,搏鬥過程中,趙旃上身的鎧甲被打落了,成為屈蕩的戰利品,甚至衣服也被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