邲之戰是繼城濮之戰後晉楚兩國的大對決,以楚國的勝利而告終。
此後一段時間內,晉國在中原無力與楚國爭鋒,楚國的勢力達到鼎盛。晉國大敗,鄭國與陳國已經先後歸附楚國。小小的許國也算識時務者為俊傑,很識相地主動向楚國投降。
楚莊王的戰略目標十分明確,下一個爭奪的對象就是宋國。
在伐宋之前,楚莊王想先解決蕭國。蕭國是位於宋國東南的小國,顯然楚莊王並沒有把這位不入流的國家放在眼裏。然而輕敵的結果往往要付出代價,剛在邲之戰中擊敗晉國的楚國人以為隻要進攻號角一吹響,蕭國便可不戰而下。豈料卻被蕭國軍隊當頭棒喝,吃了個敗仗,將領熊相宜僚與公子丙被俘虜。
與此同時,宋國人看出楚莊王的真實意圖。醉翁之意不在酒,攻打蕭國隻是為進攻宋國作準備。看來必須施予援手,宋國軍隊陸續增援蕭國。
楚莊王派人與蕭國政府談判,提出隻要釋放這兩名楚軍將領,楚國將馬上退兵。
可是蕭國政府非但拒絕楚莊王提出的條件,還把兩名俘虜處死。楚莊王暴跳如雷,決心要鏟平蕭國。
時值冬季,北風呼嘯,來自南方的楚軍士兵冷得受不了。楚莊王深知士氣對一支軍隊的重要性,他巡視部隊,對全體將士進行慰問與勉勵。國君冒著寒風巡視一線部隊,令將士們感動萬分,心裏無限溫暖。熱血上湧,頂得上穿一件棉襖了。
攻城的楚軍部隊士氣高昂;相反,守城的蕭國官員卻盤算著如何逃命。
負責守城的蕭國官員還無社指名要見自己的朋友,即楚國大夫申叔展。申叔展在城下對還無社喊話:“你有麥麯嗎?”
還無社聽得糊裏糊塗的,回答說:“沒有。”申叔展又問:“那你有山鞠窮嗎?”
還無社又答:“沒有。”
什麼意思呢?麥麯與山鞠窮是治療胃腸病的藥物。申叔展暗示還無社,你呀,就沒病裝病,不要出來。找個地方躲起來,可是還無社還是沒聽明白。
兩軍對陣,申叔展不能把話說得太明白。見還無社聽不懂他的意思,他又問道:“河裏的魚如果肚子疼怎麼辦?”
還無社還不算太笨,這次聽懂了。河裏的魚肚子疼,就遊不了。最好放在靜止不動的水裏,哪裏的水不流動呢?還無社心領神會地回答:“那我就先把它放在井中,再想辦法救它了。”
申叔展又喊道:“那你得在井邊係個茅草,再對著井哭。”
第二天,士氣高昂的楚軍發起強攻。蕭國守城的還無社偷偷地溜走了,找了口井躲到井下去了。主將都跑了,蕭國士兵哪裏還有心打仗呢?很快城池被楚軍攻破。申叔展進城後,找到了結茅草為記號的那口井,還無社在井下猛號幾聲。申叔展確認這就是自己的朋友了,放了條繩子把他拉了上來。
還無社保住了一條小命,但蕭國卻滅亡了。
唇亡齒寒,蕭國滅亡後,宋國更是陷入恐慌之中。
可是楚莊王並沒有馬上動手,他要等待,等待一個出兵的理由。當然他也可以不找理由,因為這是角逐氣力的時候,誰的胳膊粗,誰就是老大。可是楚莊王的傑出在於他並不是唯武力論者,他不僅要打軍事牌,也要打政治牌。在楚莊王看來,如果要發動一場戰爭,就必須要有十足的把握,什麼情況下有把握贏得勝利呢?有三種情況,即要麼敵人很弱小,要麼國家出現混亂,要麼沒有道義。
楚莊王比較注意師出有名,就是在戰爭開始前要贏得道義上的優勢。讓楚國軍隊知道為什麼而戰,這是維持高昂士氣的先決條件。宋國是中原有影響力的國家,為了找到合適的出兵理由,楚莊王設計了一個陰險的計劃。
這個計劃就是故意製造與宋國的外交衝突,以尋找開戰的借口。
楚莊王準備用一個人作為犧牲品,這個人是申舟。
申舟又叫“文之無畏”,二十多年前,楚穆王討伐宋國,宋國不戰而降。當時楚穆王在厥貉召集諸侯會議,然後舉行一次圍獵的遊戲。宋昭公心不在焉,結果被文之無畏當眾鞭打他的馬車侍衛,此舉被視為對宋昭公的汙辱。
申舟可能有什麼地方得罪了楚莊王,楚莊王讓他去執行一項使命,即出使齊國。從楚國到齊國要經過宋國,可是楚莊王卻跟申舟說:“你不必向宋國借路。”言下之意,就是不必向宋國政府通報。
申舟一聽,心知當年自己淩辱宋昭公,宋國人對他恨之入骨。如今兩國又處於敵對狀態,如果自己冒冒失失地穿過宋國的土地,卻不征得宋國政府的同意,那麼肯定要倒黴的。
他馬上拒絕楚莊王的要求,說道:“如果我這麼去,肯定會被他們殺死的。”
楚莊王陰陰地一笑說:“如果宋國人殺了你,我就給你報仇。”
申舟一聽,心裏涼了半截。原來楚莊王正想要製造事端以發動對宋國的侵略,自己不過是一盤棋局中的一顆小棋子罷了。可是君命難違啊,看來隻有硬著頭皮上了,碰碰運氣如何。
申舟出發前往齊國。經過宋國時,遵照楚莊王的命令,並沒有向宋國政府提出申請通行。宋國政府毫不客氣,逮捕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