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所向無敵(3 / 3)

可是解揚一登上樓車,就向城上的宋國守軍大喊道,晉國的援軍將很快會抵達,宋國守軍千萬別投降,一定要堅守下去。

楚莊王一聽,壞了,急忙差人將解揚從樓車上拉下來。可是來不及了,宋國守軍都聽到了。並且信以為真,更加堅定守城的決心。宋國人卻不曾料到,解揚說的話原本就是晉國政府的鬼話呢。楚莊王雖然十分惱怒,可還是愛惜解揚的勇氣,既然說出去的話收不回來,幹脆釋放了解揚,由此可見楚莊王之所以能成就霸業,與其心胸磊落還是分不開的。

宋國軍民苦苦等著晉國的空頭支票,左盼右盼,怎麼也盼不來援軍的影子。

到了五月份,經曆了九個月的圍城之戰還在持續中。無論是楚國還是宋國,都為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累得疲憊不堪。這時所較量的已經不是誰的武器優良,誰的戰鬥力強,而是誰更有耐心,更能堅持到最後一刻。

楚莊王屯兵城下九個月,久攻不下,士氣低落;而宋國都城內,糧食已經耗盡,外援仍然不見蹤影,形勢可危。這種對峙是雙方都難忍受的苦難,楚莊王先動搖了,打起退堂鼓。背後的原因可能是擔心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萬一晉國在這個時候大舉出兵,楚軍的後果不堪設想(隻可惜晉軍實無此勇氣)。

退兵的命令發布下去,卻惹惱了一個人,這個人正是被宋國殺害的申舟的兒子申犀。他跑到楚莊王跟前,長跪不起,痛哭流涕道:“我父親明知接受出使的任務必死無疑,為了報答君王之恩,毅然不顧安危,去完成君王交予的使命。當時君王說過,如若我父親死於宋人之手,必親自向宋國問罪報仇,現在君王倒要廢棄報仇的承諾了。”

楚莊王自知理虧,可是打了九個月還不能打贏。無論是軍隊的補給還是士氣都出現很大的問題,是繼續打呢?還是收兵回國?楚莊王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

這時,楚莊王的戰車駕駛員申叔提出一條計謀,他說:“現在無論是楚還是宋,經過九個月的作戰,承受力都接近極限,此時應該對宋國實施心理戰。我們佯裝在城外建房種地,做出準備持久圍城的樣子。宋國人心裏害怕,絕望之下,一定會出來投降的。”

楚莊王連呼妙計,便吩咐士兵建房種地。

城樓上的宋國士兵看到楚軍不攻城,忙著建造房子和耕種土地,心裏大叫“苦也”。這還了得,楚軍打算長期住在城外了。

宋軍統帥華元在一個夜晚,偷偷地溜出城去。然後潛入楚國兵營,偷偷摸摸進入楚國總司令子反的營帳。子反正在睡覺,華元爬上床頭,把他從睡夢中扯醒。子反應該感到慶幸,來者不是刺客;否則腦袋早就搬家了。這個細節也可看出,經過九個月圍城,楚國人確實也累了。防備上漏洞百出,讓華元竟然來去自由,如入無人之境。

華元叫醒子反,說道:實話跟您說,我們糧食已經吃完了,城內百姓易子相食。木柴也用完了,用死人骨頭來燒火。敝國君主讓我來與您談判。唯請求楚國能照顧宋國的麵子,先退兵三十裏,我們就投降;如果非要簽城下之盟,對宋國政府是一種恥辱,我們寧死也不會同意。

宋國由華元這種人執政,國力不強在預料之中。他才能平庸,幾年前與鄭國交戰,被打得大敗。自己當了俘虜,還被繳獲將近五百輛戰車。這次溜出城與子反談判,一股腦把城內易子相食的慘狀都告訴子反。還好楚國並沒有滅亡宋國的意圖;否則華元這席話,勢必會帶來滅頂之災。

很顯然宋國想放棄抵抗,隻是想投降得體麵點,麵子問題很重要。

對楚莊王來說,後撤三十裏並非苛刻條件,雙方都有一個下台的階梯;否則夜長夢多,對楚國也並非有利。這樣宋國也投降了,被納入楚的勢力範圍。為了防止宋國單方麵毀約,華元被當做人質帶回楚國。

曆時九個月的圍宋之戰,以楚國的勝利而告終。

作為中原霸主,麵對楚國侵宋,晉隻是開張空頭支票並不兌現,又一次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在楚莊王的有生之年裏,晉國莫敢與之爭鋒,楚國勢力如日中天。

可惜的是,伐宋之戰四年後,雄才偉略的楚莊王便去世了。他在位共計二十三年,這一段時間楚國無論是在內政,還是在對外戰爭上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特別是邲之戰的勝利,使晉楚爭霸中,楚國完全了占據上風。

楚莊王在上台初始,便遇上鬥克與公子燮的叛亂,被叛軍劫持為人質。這使他一度消沉,在最初幾年裏無所作為。但是他給國人提供了一個發憤圖強的榜樣,“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已經成為中國曆史上的一句名言,名言的背後是一代英雄戰勝自我的不懈努力。楚莊王七年又爆發鬥椒的叛亂,這並沒有動搖楚莊王開拓進取的步伐。他以堅韌不拔的精神,迎危機而上。最終擊敗最強勁的對手,成為強者中的強者。楚莊王當之無愧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春秋五霸的不同版本中,齊桓公、晉文公與楚莊王三人都是穩居其中三席,這也是對這三位春秋偉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