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龍爭虎鬥:鞍之戰(1 / 3)

齊國自齊桓公和管仲之後,便喪失了中原霸主的地位。不過憑借其雄厚的積累,始終是東方大國,至少可以獨霸一方。齊國在國際上還是有影響力的,即便是楚國和晉國,也絕不敢把它當做鄭國或宋國那樣的二等國家來看待。

這也使得齊國有點沾沾自得,齊國並不像其他諸侯國那樣,將晉國奉為盟主,而是比較特立獨行。晉國為了同楚國對抗,也不能不積極拉攏齊國作為盟友。

公元前592年,晉國想要主持召開國際會議,派上軍副司令郤克作為大使前往齊國準備邀請齊頃公參加。

郤克是晉軍中的後起之秀,又是新任中軍元帥士會的老部下,派他前往齊國表示晉國對齊國的尊敬;同時到齊國訪問的人,還有魯國的季文子,以及衛國的孫良夫和曹國的公子首。

可巧的是,這四個人在生理儀表上或多或少有點缺陷,魯國的季文子是禿發;衛國的孫良夫是跛腳;曹國的公子首是駝背;而晉國的郤克則是獨眼。

齊頃公見到這四個使者長得這樣子,覺得很好玩。為了逗後宮的女人們開心,他決意讓這四位使者出出洋相。於是就讓四位有著同樣生理缺陷的人為這四位使者駕車,然後讓自己的母親蕭同叔子及後宮佳麗們躲在帷幕後麵偷看。

當郤克走上台階時,聽到從帷幕後麵傳來女人們“吱吱”的笑聲,他感到怒不可遏。

堂堂的大國使者居然被齊國人如此戲弄,這口氣,郤克怎麼咽得下去?郤克二話不說,當即轉身而去。將出使的重任交給他的副手欒京廬,自己則回晉國去了。

回國後,郤克馬上向晉景公彙報了齊國對各國使臣的侮辱,並請求帶兵征討齊國。但是晉景公不想因為郤克的個人恩怨而得罪齊國,沒有答應。郤克不死心,又向晉景公請求帶領自己的家兵前往征討,也沒有得到同意。

夏季,晉國召集的國際會議在斷道(今山西沁縣西)舉行,參加會議的代表有晉國、魯國、衛國、曹國、邾國及齊國。

齊頃公派了高固、晏弱、蔡朝和南郭偃等四人前來參加會議,這四人進了晉國後,就打聽到郤克正準備對齊國的使者進行報複。高固一看苗頭不對,擔心遭郤克的毒手,便找了個機會偷偷地溜走逃回國內去了。

剩下來的三個齊國使臣日子也不好過,由於齊頃公侮辱了晉國、魯國、衛國與曹國的使臣,現在要為之付出代價了。魯國、衛國和曹國三國聯合提出抗議,要求拒絕齊國使臣參加會議。在晉國一方,郤克也乘機大造聲勢。

晉景公一看眾憤很大,也不敢得罪太多的國家。要不然這次國際會議就開不下去了,便將三位齊國使臣扣押了起來。

本來晉國想與齊國聯合,共同商討對付鄭國、許國和宋國等親附楚國的國家。由於齊國發生“侮辱使臣”事件,反倒使兩國關係走向對立。晉國政府扣押齊國使臣,又使得兩國的矛盾激化了。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晉齊兩國政治關係惡化,直接導致軍事衝突。

第二年(公元前591年),晉國與衛國出動聯合軍隊對齊國發動進攻,聯軍一直打到了齊國境內的陽穀(今山東省東平西北)。齊頃公無可奈何,與晉國簽下城下之盟,並派出人質前往晉國,晉和衛兩國軍隊方才退兵。

齊頃公所種下的惡果夠他受的。

魯國政府也準備對齊國實施報複,魯國執政季文子是春秋時代赫赫有名的政治家之一。他與郤克一樣,在出訪齊國時受到羞辱。春秋時代的人多重名譽,榮譽感高於一切,這口惡氣不出不行。

不過魯國實力遠遜於齊國,要單挑的話,絕不是齊國的對手,怎麼辦呢?當時最強大的國家莫過於楚國了,此時楚莊王尚且在世,呼風喚雨,雄霸天下。

魯國政府決定向楚國借兵,楚莊王正有北進中原的雄心。現在魯國找上門來,豈不正投所意?他一口答應了魯國的請求,決定出兵協助攻打齊國。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這一年的七月楚莊王病逝,使得楚軍協助魯國進攻齊國的打算成了泡影。

楚莊王之死給齊魯衝突帶來了變數。

新上台的楚共王一改父親楚莊王的政策,轉同齊國聯合,這一重大轉變令魯國政府震驚。齊頃公以高超的外交手段,不僅斬斷了魯國與楚國的聯係,而且還與楚共王達成秘密協議,共同出兵瓜分魯國。

形勢的轉變,對魯國相當不利。一旦齊國與楚國南北夾擊,魯國的悲慘命運可想而知。齊頃公這一高明的外交攻勢,令魯國政府措手不及,現在唯一的希望隻能寄托在晉國的援助上了。

魯國大夫臧宣叔火速前往晉國,會晤剛剛升任中軍元帥的郤克。臧宣叔找對了人,郤克在晉國國內是強硬派實權人物,主張武力討伐齊國。對於魯國政府的請求,郤克滿口答應。並且說服晉景公與魯國簽訂同盟條約,共同對抗齊國與楚國。

齊和魯兩國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了。

公元前589年春季,齊魯戰爭爆發。

齊頃公親率大軍從北麵侵入魯國,包圍了魯國的北方重鎮龍邑(今山東泰安東南)。齊軍發動猛烈的攻擊,魯軍拚死抵抗,在反複爭奪戰中雙方各有傷亡。

齊頃公的寵臣(嬖人)廬蒲在戰鬥中,被魯國的守軍俘虜了。齊頃公向魯國守軍放話,願意以撤兵作為條件,換取廬蒲的生命。魯國人對齊頃公恨之入骨,偏偏就不放人。並把廬蒲殺死,將屍體掛在城牆上示眾。

齊頃公望見了廬蒲血淋淋的人頭,他氣急敗壞。親自充當鼓手,擂響戰鼓,這是進攻的信號。齊軍見國君親自擂響戰鬥的鼓聲,無不感奮向前,蜂擁而上,奮勇登城。麵對蟻群般湧來的齊國士兵,守城的魯軍雖然拚死抵抗,終究寡不敵眾。經過三天的血戰,龍邑淪陷。

齊軍馬不停蹄,繼續向南挺進直抵巢丘。

為了緩解魯國戰場上的壓力,魯國的盟友衛國出兵攻入齊國。

衛國軍隊的統帥孫良夫,也是一個曾被齊頃公侮辱過的人,在打擊齊國上非常積極。齊頃公得知衛國卷入戰爭、偷襲齊國的消息後,立即移師回國迎戰衛國軍隊。

衛國畢竟是一個小國,軍事實力上也比較弱小。遭遇齊軍之後,軍心開始動搖,衛國軍隊中有些將領就想著逃跑。齊軍對衛軍發動了猛烈襲擊,衛軍抵擋不住,撤出齊國。齊國軍隊乘勝反擊,攻入衛國。在新築與衛軍展開大戰,衛軍大敗。

新築會戰的失利,令衛軍總司令孫良夫灰心喪氣。而軍隊更是士氣低落,不堪再戰。孫良夫打算放棄防線,繼續後撤。這時他的部下石稷站出來,力勸孫良夫重振士氣,鞏固防線繼續抵抗齊軍。並且故意放出風聲,揚言援軍馬上就要趕到。

齊頃公得知消息後,不敢貿然深入,衛和齊兩軍形成了對峙的局麵。

看來要徹底扭轉戰局,打垮齊軍,非得讓晉國的軍隊卷入不可;否則一旦楚國卷入戰爭,與齊國合力夾擊魯國,後果不堪設想。

衛國的統帥孫良夫親自前往晉國請求救兵,與此同時魯國特使臧宣叔也抵達晉國。兩人一同前往郤克處,請求這位晉軍總司令伸出援助之手。

雖然晉國與魯國簽訂了同盟條約,但自齊和魯戰爭爆發以來,晉景公仍然遲遲不肯卷入戰爭。晉軍總司令郤克也心急如焚,會見孫良夫與臧宣叔後,他與兩人一同前往晉見晉景公。

郤克警告晉景公,衛國與魯國都是晉國的重要盟國。現在兩國同時與齊國開戰,楚國的軍隊也隨時可能介入。如果不能及時出兵相救,晉國在東方的勢力將可能受到重創。楚國勢必席卷中原,到時晉國根本無力與楚國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