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勢均力敵(2 / 3)

這就是勢均力敵,晉楚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正因為勢均力敵,雙方才可以平心靜氣地坐下來商量曆史遺留問題。

九年前的那場邲之戰中,楚國完勝,但是勝利也是有代價的。楚軍將領襄老(夏姬的丈夫)被殺,屍體也被晉軍搶走了,另一位楚軍將領公子穀臣被俘虜。楚國方麵一直努力要讓襄老的屍骨返回家鄉,同時也交換回公子穀臣;在晉國一方,晉軍將領荀首的兒子荀罃被楚軍俘虜。現在荀首已經升任晉國中軍副元帥,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平安地歸來。

公元前588年,晉楚兩國就交換戰俘一事達成協議。晉國歸還公子穀臣與襄老的屍骨,而楚國則釋放荀罃。

就在晉楚兩國談判期間,已經有人開始秘密地策劃援救被關押九年之久的荀罃。

說起來很令人驚詫,想要援救荀罃的人既不是他的故交,也不是晉國人,而是一位與他素未謀麵的鄭國商人。這位鄭國商人準備利用各種關係將荀罃解救出來,然後裝在大口袋裏秘密運出楚國。

鄭國商人一向以愛國而聞名,以前智退秦師的弦高,也是一位愛國商人。現在這位商人史不載其姓名,但是從他所作所為出發,應該是想通過救出荀罃緩和鄭國與晉國很深的矛盾,可謂是用心良苦。

不過就在鄭國商人絞盡腦汁時,晉楚的談判終於使荀罃得以恢複自由。

在釋放回國前,楚共王召見荀罃,問他說:“你是不是恨寡人呢?”

荀罃答道:“晉楚交戰,我自己沒有才能。不勝其任,被貴國俘虜。貴國沒有殺我,還把我釋放回國。這是您的恩德,我哪敢恨您呢?”

楚共王聽完後,又問道:“那你是應該感謝寡人了?”

荀罃不卑不亢地回答說:“晉楚兩國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希望能安撫自己的國民。消除仇恨,相互諒解,通過交換戰俘的方式達成兩國的友好關係。這是兩國外交改善的表現,跟我本人沒有什麼關係,所以我也不能對您有感激之心。”

楚共王聽了點點頭,又問道:“你回國後,要怎麼報答寡人呢?”荀罃說道:“我既不恨您,也不感激您,談何報答呢?”

楚共王不死心,繼續問道:“話雖如此,我還是想聽聽你真實的想法。”荀罃回答道:“如果您殺了我,我死而不朽;如果蒙您的恩惠,我回到晉國,我父親也會向國君請命,將我殺死在荀氏宗廟,那我也死而不朽;如果國君赦免我,讓我效命疆場,萬一與楚軍相遇,那我絕不敢對晉國懷有二心。隻有奮力死戰,以盡臣子之職,這就是我對您的報答。”

楚共王聽罷肅然起敬,對左右說:“誠不可與晉國爭鋒也。”說罷命人準備厚禮送荀罃返回晉國。

為了打破與楚國的均勢局麵,公元前588年,晉景公將晉國的兵力由三個軍再次擴充到六個軍。

在晉文公時代,晉軍的兵力曾經達到六個軍,其中三個新組建的軍(三行)主要是步兵部隊。由於六軍有僭越之嫌,晉文公後來又將新組建的三個軍縮編為兩個新軍。公元前622年,晉軍主要將領先且居、趙衰、欒枝和胥臣四人幾乎同時去世。考慮到名將的凋零,晉襄公裁撤了新上軍與新下軍,這樣五個軍又隻剩下三個軍。

晉齊鞍之戰後,楚國在令尹子重的執政下也大舉擴充軍隊,企圖取得兵力上的優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晉國再度將兵力擴大一倍,目的便是與楚國爭雄。

對楚國而言,卻遇到了一個頗為頭疼的問題,它的兩個嘍囉國鄭國與許國發生軍事衝突了。

這件事的起因是許國原本隻是個小國,以前曾聽命於鄭國。但是自從許國與鄭國都成為楚國的嘍囉國後,仗著有楚國的撐腰,許國就不肯聽命於鄭國了,這令鄭襄公耿耿於懷。

公元前588年,鄭國擊敗了晉國為首的五國聯軍進犯。然後挾戰勝聯軍之威,悍然入侵許國,侵占了許國的一部分土地。第二年,鄭國派公孫申大搖大擺地進入許國,準備把所占領的土地劃入鄭國地盤。許國人奮力反擊,打敗了公孫申。此時鄭悼公剛剛上台,他惱羞成怒,馬上率鄭軍大舉進犯許國。

不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對鄭國這一戰略要地虎視眈眈的晉國,抓住鄭國入侵許國這個借口,派中軍元帥欒書、副元帥荀首和上軍副司令士燮率軍發動對鄭國的進攻並占領了汜和祭兩地。

鄭國麵臨巨大的軍事壓力,緊急向楚國求援,楚共王派大將子反率軍前往救援。

然而子反卻遇到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許國就鄭國非法侵占其領土一事向子反告狀。這是一場國際官司,子反會行軍打仗,但是對處理這類國際官司卻一點經驗也沒有。鄭許兩國相互指責對方,吵得不可開交。把他折騰得頭昏腦漲,最後他提議將這場官司的裁決權移交給楚共王。

楚共王認真研究鄭許衝突的來龍去脈,認定鄭國入侵許國的事實。他責成鄭國退還所占領的許國土地,同時逮捕了鄭國國際訴訟的代理人皇戌與子國。這是有中國特色的律法,替國君打官司就得為國君頂罪。

這個判決令鄭悼公極其不滿,他認為楚國實際上是偏袒許國,這樣鄭國與楚國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