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臣叛逃到晉國後,提出聯吳抗楚的主張,這是個堪稱高明的戰略。其基本思想是大力扶持楚國東部的吳國,開辟對楚戰爭的第二戰場。
為什麼巫臣如此賣力地想幫助晉國打垮楚國呢?這自然有很曲折的原因。
自從巫臣為了夏姬和愛情而逃離楚國、投奔晉國後,有兩個人對他恨之入骨。誰呢?正是楚國軍政兩大巨頭,令尹子重與大將子反。
這兩個人跟巫臣有很深的矛盾,首先是子反。當時楚國伐陳後,子反就看上夏姬了。巫臣就說夏姬克夫,跟她的男人沒有一個好下場。說得危言聳聽,子反聽得心驚肉跳,就放棄了占有夏姬的念頭。不料巫臣說一套,做一套,居然把夏姬拐跑了。背叛楚國,投降晉國。子反氣暈了。眼睜睜地看一代美女被巫臣從自己手中奪走,作為一個男人哪吃得消這怨氣?
子重對巫臣也是懷恨在心,在楚莊王圍困宋國九個月的那場戰爭勝利結束後,子重自恃功勞頗著,向楚莊王提出將申和呂兩邑作為獎賞賜封給他。當時作為申地行政長官的巫臣當然不願將自己的地盤交給子重,便勸楚莊王。說申和呂這兩個地方,是楚國北部的軍事重鎮。負責防禦晉軍的入侵,戰略地位上非常重要。必須要政府直接控製,不能作為個人的地盤。楚莊王聽後覺得巫臣說得有理,就沒有答應子重的要求,子重因此對巫臣恨之入骨。
巫臣為了愛情,逃離楚國。與美女夏姬去晉國纏綿後,子重與子反這兩個楚國實權人物開始大肆報複。首先是清洗巫臣的家族,殺死其族人子閻、子蕩和弗忌等人。緊接著,把夏姬前夫襄老的兒子黑要處死;除了大開殺戒之外,巫臣家族的龐大家產也自然落到了兩大巨頭的私人口袋裏了。
家族的悲慘遭遇令巫臣深感震驚與悲慟。
平心而論,巫臣雖然為了愛情打了一些私人算盤,但總的說來,他在楚莊王時代,一直盡心竭力為楚國效力,楚國的強盛他也有份功勞。他的逃跑,並沒有政治上的因素。純粹是為了愛情,為了美女。但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祖國,卻以株連的方式來報複他。
春秋時代,複仇的觀念深入人心,特別在楚國這個極其重視武士精神的國家更是如此。憤怒的巫臣給子重與子反寫了一封信,這封信譴責子重與子反:“你們以讒言貪婪侍奉君主,殺死無辜之人。我一定要讓你們疲於奔命,一直到死。”
巫臣與後來的伍子胥一樣,開始為報複楚國而奔走。而且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把報複楚國的希望寄托在吳國身上。
從這個時候開始,吳國開始出現在春秋的大舞台上。
吳國是個怎麼樣的國家呢?為什麼巫臣會構想出聯吳抗楚的戰略主張呢?
吳國是與周王朝同脈同姓的國家。
故事要從周王朝的開山鼻祖周文王姬昌的爺爺古公亶父說起。
古公亶父是一位部落首領,生有兒子太伯、仲雍和季曆。季曆這個人賢明能幹,古公亶父想讓他繼承部落首領。但是季曆有兩個哥哥,當時的傳統是長子繼承製。太伯和仲雍得知父親的想法後,為了滿足父親的意願,哥倆一商量決定出逃,以便讓弟弟季曆繼承父親的事業。兩人就逃到了當時稱為“荊蠻”的吳越地區,並且入鄉隨俗混入吳越蠻族人群中。剪斷頭發,在身上文身,就成為蠻族人中的一員了。
由於兩個哥哥跑到荊蠻地區,季曆就成為部落領袖。後來傳位給兒子姬昌,就是周文王。到了周武王滅掉殷商後,派人去尋找太伯和仲雍後人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