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聯吳抗楚(3 / 3)

在晉國軍官的指導下,吳國的軍備與作戰水平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新興的吳國馬上以剽悍的戰鬥力令楚國人刮目相看。

楚國雖然國土遼闊,控製的諸侯國與蠻族部落眾多。但是楚國的軍事部署主要在首都郢都及北部防線上,在東部兵力並不雄厚。這使吳國製訂了一個拖垮楚軍的作戰計劃,在東線頻頻出擊。

公元前584年,吳軍侵入楚國東部,並且攻打歸附楚國的嘍囉國巢國與徐國。楚國令尹子重率領主力前往增援,但吳軍並不與楚軍決戰。隻是憑借地緣優勢短促出擊,使子重的楚軍在巢國與徐國之間疲於奔命。

由於北部鄭國背楚附晉,楚軍的首要作戰任務是奪回鄭國的控製權,而不是征服吳國。在救援巢國與徐國之後,子重又率這支楚軍主力,不遠千裏趕赴鄭國戰場,晉國糾集八個諸侯國救援鄭國。在這時,吳國又在背後插了一刀,吳王壽夢進攻州來。州來以前是個古國,此時大約已被楚國所占領。子重不得已,又將楚軍主力從鄭國千裏迢迢調往州來,吳軍又揚長而去。

就這樣,吳楚雖然沒有經過大規模的交戰,但是這一年裏子重帶著這支楚軍,在巢國、徐國、鄭國和州來之間來回奔波。楚軍總計調動七次,搞得筋疲力盡,吳軍四處騷擾的戰術獲得巨大的成功。

對於吳王壽夢而言,現在的吳國並不是楚國的對手;除了騷擾楚國四境之外,最重要的是要開疆略地。在吳楚附近,許多蠻族部落都歸附於楚國。吳王壽夢決心先吞並這些蠻族部落,擴大吳國的疆域。

當吳軍大舉發動征服蠻族部落的戰爭時,這次楚軍沒有大規模地救援。子重早沒脾氣了,楚軍已經被拖垮了。對於楚國來說,這些蠻族部落畢竟無足輕重。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聽任吳國大軍橫掃鯨吞了。

吳國的崛起不僅引起楚國的重視,也引起晉國的關注。

晉國政府的本意是利用吳國地處楚國東部的地緣優勢,牽製並打擊楚國。從一年來吳國騷擾楚國,致使楚軍疲於奔命這個結果來看,無疑這個戰略是非常成功的。然而晉國決不容許吳國成為第二個楚國,所以在公元前583年,晉國有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

首先,晉景公派巫臣再次出訪吳國。對其在過去一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祝賀,這是對吳國的示好。但是與此同時,晉軍將領士燮對魯國、齊國和邾國進行訪問。並且聯合三個國家共同出兵,攻打歸附於吳國的中原諸侯國郯國。很明顯,晉國政府的策略,就是對吳國軟硬兼施,一方麵向吳國輸出先進的武器及先進的戰術思想;另一方麵,則對吳國窺視中原的企圖堅決打擊。

晉國人想通過軟硬兼施的手段,既拉攏吳國,又限製其擴張,但是吳國人很快就還以顏色了。在公元前582年,晉國召集齊、魯、宋、衛、鄭、曹、杞和莒八個國家,在蒲城召會諸侯會議。這次會議最初的目的之一是想讓吳國參加中原諸侯會議,但是出於對晉國軍隊打擊郯國的報複心理,吳國拒絕出席這次會議。

雖然晉和吳之間存在矛盾,但二者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共同打擊楚國。無論是晉國還是楚國都不會想到日後這個不起眼的東南小國竟然差點把楚國這個龐然大物滅掉,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