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第一次弭兵之議(1 / 3)

楚國想向北擴張重新控製鄭國,可是東部卻受到新興國家吳國的牽製,大大影響了楚共王的北進戰略。要爭奪中原,鄭國這個跳板的戰略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用軍事打擊難以奏效,那麼就用非軍事的手段吧。怎麼做呢?以重金來拉攏鄭國。

當年鄭國脫離楚國而去,主要是楚共王在鄭和許兩國爭端中支持許國而得罪了鄭國。現在送上重金,算是對當初判決的一個補償。這時鄭國君主鄭成公上台僅三年,顯然他的政治經驗還是不足的。他希望與晉和楚兩國都能和平共處,但是這可能嗎?

公元前582年,鄭成公前往楚國的鄧邑,與楚國的公子成會晤。

這次會晤在晉國人看來是背叛,是鄭國重新投靠楚國的證明。其實鄭成公並沒有這樣的想法,在國際事務上他太過於幼稚。去了楚國之後,他又馬不停蹄地前去晉國訪問。晉景公正對鄭成公的背叛行徑感到震怒,不想鄭成公居然自投羅網,便以勾結楚國人為由將他抓起來投入監獄中。

弱國無外交,這就是個例子。

鄭成公糊裏糊塗地成為階下之囚。

可是晉國人還不肯善罷甘休,中軍元帥欒書親自率軍攻入鄭國。此時鄭國群龍無首,伯蠲作為鄭國談判代表,前往晉國進行交涉。可是狂妄的晉國政府竟然不顧“兩國交兵,不殺來使”的傳統,悍然下令處死伯蠲。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鄭國隻能向楚國求援了。

楚軍總司令,即令尹子重經過認真研究後,決定采取圍莒救鄭的戰術。莒國是晉國的盟國,而且實力很弱。在一年前,巫臣出使吳國途經莒國時,發現莒國居然不修戰備,連城牆都破損嚴重。他對莒國的國君說:“你們的城牆太破了。”莒國國君居然回答道:“我們國家位置偏僻,靠近蠻夷區,有哪個國家想打我們的主意呀?”巫臣正色地說道:“不可這樣想,雄心勃勃,想擴張疆土的人多的是。所以強國林立,都想著到國外掠奪。一個勇士睡覺的時候也不忘關上窗戶,更何況一個國家呢?”但是莒國國君並沒有把巫臣的勸告當一回事。

在楚軍的猛攻下,莒國不修戰備的弱點暴露無遺,先是渠丘城被圍。這座城破損嚴重,根本無法抵禦楚國人的進攻。守軍一戰即潰,都逃往都城,楚國軍隊輕鬆地占領了渠丘城。莒國軍隊在戰鬥中俘虜了楚軍的將領公子平,子重讓人前往與莒國政府交涉,說:“你們不要殺他,我們歸還你們的戰俘。”莒國政府拒絕了楚軍的要求,處死公子平。子重率楚軍包圍莒國都城,這座都城的城牆同樣是不堅固的。在楚軍的猛攻下城牆倒塌,楚軍攻占莒城。而後楚軍又乘勝追擊,再下鄆城。

楚軍隻用了十二天的時間,連續攻破莒國三座城池,占領莒國。

晉國利用吳國騷擾楚國的東境,楚國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在楚軍攻打莒國的時候,同時派人前往聯絡秦國。秦國乘機聯合白狄,攻打晉國的西境。在這種情況下,欒書不得不從鄭國撤兵,回國抵抗秦軍的進攻。

對於晉國人來說,對付鄭國有一張王牌,就是自投羅網被擒的鄭成公。隻要鄭成公還在晉國人手中,那麼鄭國人遲早要乖乖聽話的。但是在強國夾縫中生存慣了的鄭國人,還不乏有外交謀略的人才。鄭國大夫公孫申認為,晉國越把鄭成公當做要挾的工具,鄭國越應該顯示出不在乎的模樣。他在公卿會議上提出:“我們應該要做出另立國君的姿態,並且出兵攻打許國。不派人前往晉國談判,我們越發不在乎,晉國人就越可能釋放我們的國君。”

鄭國軍隊出兵包圍許國,這是做給晉國人看的。顯示我鄭國的軍事力量還是不可以低估哩,並且在次年(公元前581年)宣布立鄭成公的兒子髡頑為新的國君。

在這種情況下,晉國的執政大臣,即元帥欒書認為:“鄭國人另立國君,現在我們囚禁的隻是個普通人了。不如出兵討伐鄭國,以歸還其國君為條件,與鄭國媾和。”晉國一方麵虛張聲勢,聯合齊、魯、宋和衛等國再次出兵鄭國;另一方麵積極與鄭國談判,最終達成和解協議,釋放鄭成公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