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共王:怎麼突然這樣亂啊,塵土飛揚了。
伯州犁:要填井平灶,擺開戰鬥隊形了。
楚共王:戰士都上了戰車,但怎麼又下車了呢?
伯州犁:這是因為總司令要發表戰前講話了。
楚共王:要開始打仗了嗎?
伯州犁:這個……不知道了。
從這些對話可以看出什麼呢?晉軍有完整的一套行軍作戰的條令,即便在緊張的戰場上,一切調度仍然井然有序地進行。這充分顯示了晉軍不愧是訓練有素的百戰雄獅,在楚軍已排好陣勢且搶得先手的情況下,也沒有出現絲毫的混亂場麵。
無獨有偶,在晉軍一方也有一個楚國人。這個人叫“苗賁皇”,他是鬥椒的兒子。公元前605年,楚國令尹鬥椒叛亂。被楚莊王所平定,他的兒子苗賁皇逃到了晉國。這時晉厲公也正觀察楚軍的陣地,把苗賁皇叫過來詢問楚軍的布陣情形。
苗賁皇與伯州犁兩人都是因為父親在國內被殺,而逃往敵國。但兩人還是對自己的祖國有一種自豪感,都在兩國的國君麵前稱讚自己的祖國“有國士在,且實力雄厚,難以抵擋啊”。不過伯州犁並沒有向楚共王提供戰術指導,而苗賁皇則向晉厲公獻策,指出戰勝楚軍的關鍵所在。苗賁皇說:“楚軍的精銳在於中軍的王族親軍,請分別派遣精銳部隊先攻擊王族親軍的左右兩翼。然後集中三個軍的兵力對付王族親軍,必可大獲全勝。”
晉厲公聽了之後大喜,下令全軍準備出擊。
晉國事先做了精心的戰鬥部署,集中力量殲滅楚共王的最精銳的核心力量,即王族親兵。在這個戰鬥方向上,投入三個軍的兵力,采取黑虎掏心的突擊戰術。楚國與鄭國的聯軍也擊鼓進軍,隻見得車輪滾滾,馬聲蕭蕭,兵戈閃閃,喊聲衝天。雙方的戰士奮勇搏殺,而國君也不甘示弱,身先士卒。
在戰場中間,有一片沼澤地。雙方都小心謹慎地避開沼澤地,以免戰車陷入到泥沼中。然而戰場的擁擠與馬車的快速奔跑,仍然有一些戰車深入沼澤之中。晉厲公的戰車不小心陷了進去,這時中軍總司令欒書看到了,趕忙駕著戰車要過來幫忙。晉厲公的護衛欒鍼大聲喝道:“欒書你走開!你作為中軍總司令,重任在肩,怎麼能在戰場上顧及其他事情。護衛國君是我的職責所在,你不能侵奪我的職權;你的職責是指揮作戰,你不能擅離職守。現在戰局吃緊,你離開自己的部下,這是很大的過錯,你走開。”
很有意思,這個欒鍼是誰呢?他正是欒書的兒子,在戰場上兒子教訓起老子來了。
欒鍼跑下戰車,硬是把陷入泥沼中的戰車給抬了出來,使晉厲公擺脫了險境。
跟晉厲公相比,楚共王更加倒黴。
晉國的將領魏錡死死地咬住楚共王,魏錡也是一名神射手,在廝殺過程中,魏錡放了一箭,射中了楚共王的一隻眼睛。幸好魏錡的箭法雖然準,但是力道還是差了些,這支箭並沒有造成致命傷。楚共王氣急敗壞了,作為一名國君在戰場上被射瞎了眼睛,這在楚國曆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包紮傷口之後,楚共王召來了神射手養由基,對他說:“我給你兩支箭,你去把魏錡幹掉。”
養由基帶著這兩支箭,駕著戰車在戰場上尋找魏錡,魏錡成了一號標靶。養由基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神射手,楚共王給了他兩支箭,但他隻使用了一支。他射出的箭如疾風般地穿越人群與兵車,準確無誤地射穿魏錡的咽喉。魏錡來不及反應,就撲倒在自己的弓袋上。
對於貴族來說,即使在戰場上,仍然要保持自己翩翩的騎士風度。
晉軍的新軍副司令郤至在作戰過程中,有三次從楚共王的戰車旁經過,見到楚共王時都要跳下戰車脫去盔甲。然後一陣風似地從楚共王麵前走過,再跳上戰車。在激烈的戰鬥過程中發生這樣的事情很是有趣,這就是古代中國的騎士精神。既是向對手表示尊敬,也是表現自己的從容與無畏。
戰爭本是殘酷,然而騎士精神讓它變成可愛。
楚共王見郤至如此,也派了手下工尹襄拿了一把弓在戰場上贈送給郤至,並轉達了楚共王的慰問:“正當戰鬥激烈進行時,寡人看到有一個穿紅色皮革的人很有貴族風度。見到寡人就脫去盔甲快走,不知受了傷沒有啊?”
郤至向工尹襄行了三個禮,說:“在下是楚王的外國臣子郤至,奉我國君之令來參加戰鬥。承蒙楚君慰問,誠惶誠恐。托貴君之福,鎧甲披身,沒有受傷。戰事在身,不能直接向楚君複命,隻好向楚君的使者行禮了。”
敵方的國君除了楚共王之外,還有鄭成公。
郤至在戰場上遭遇鄭成公,他的護衛說:“趕快派輛車子前去攔住鄭伯的車子,我們從後麵跳上戰車,把他活捉了。”
郤至回答說:“傷害國君是要受到懲罰的。”下令調轉車頭,停止追擊鄭成公。
晉軍的下軍司令韓厥也在戰場上遭遇鄭成公的車輛,鄭成公的車在前麵跑,韓厥在後麵追。為韓厥駕車的杜溷羅說:“鄭伯的車夫一直回頭看我們,注意力不在駕車上,我看一定可以追上他們的。”
韓厥搖搖頭說:“我在戰場上曾經羞辱過齊國君主(指鞍之戰,韓厥追齊頃公),現在不能第二次羞辱一國之君了。”於是放棄對鄭成公的追擊。
這就是武士的精神。
雖然這邊彬彬有禮,但那邊的將士們卻正殺得個你死我活。
晉軍以重兵集團圍攻楚國最精銳的王族親兵,雙方的士兵都表現出極為堅強的品質。麵對晉國士兵潮水般的攻擊,楚軍拚死抵抗。神射手養由基更是勇冠三軍,沉著冷靜。左右開弓,箭無虛發。所向之處,無不應聲而倒,晉軍大為驚駭。楚國的另一名勇士叔山冉力壓群雄,徒手衝向敵陣。撂倒晉軍的士兵後,就把這個士兵當做炮彈,用力擲向晉軍戰車。隻聽“轟”的一聲,戰車被砸了個稀巴爛。
在養由基和叔山冉等勇士的神威表現麵前,晉軍強有力的攻勢被扼製住了。
楚軍的勇士真是出盡了風頭,晉軍的勇士也要不甘示弱了。
欒鍼在憑神力將晉厲公陷在泥沼中的車拉出來後,他跟晉厲公說:“對麵就是楚國左軍子重的帥旗了。當年我出使楚國的時候,子重曾問過我,晉國的勇武精神有何表現呢?我回答說:晉國的勇武精神,首先是強調紀律,軍隊整齊劃一;其次是有從容不迫的精神,臨危不亂,處變不驚。今日戰場相遇,本來我應該要親自前往敬子重一杯酒。但我作為國君的護衛,重任在身。請求國君同意我派人前往向子重敬酒,以顯示我晉國人從容不迫的勇武精神。”
晉厲公答應了欒鍼的請求。
欒鍼倒了一杯酒,交給一位隨從。那隨從直奔楚國令尹子重的車輛,到了子重跟前,獻酒並說道:“欒鍼手執長矛作為國君的護衛,不能親自前來犒勞您的部下,特派小人代替他本人給您敬酒了。”
子重聽了之後說:“欒鍼先生曾出使楚國,跟我說起晉國人遇事從容不迫。現在他前來敬酒,一定是為了證明這件事,他的記性可真是好啊。”言罷接過酒器,一飲而盡。
所以從這裏可以看出楚國與晉國在勇武上的不同之處。
楚國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在邲之戰與鄢陵之役中都可以看到許多楚國勇士的身影,而且個個都勇冠三軍。與楚國崇尚的外在之勇相比,晉國人更崇尚內在之勇,就是從容和無畏。所以晉國人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風度,是勇武的另一方麵的體現。作為兩大軍國主義國家,在勇武精神上可以說各有所長,平分秋色。
這場戰鬥,從早上一直打到晚上。雙方互有損失,鳴金收兵回營,準備第二天繼續開戰。楚國人的實力並不像晉軍將領分析的那樣,存在必敗的因素。即便晉軍集合三個軍攻打楚國王族衛隊,也沒能在戰場上擊敗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