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典型生動的人物形象。《紅樓夢》記載了900多個人物,不論是人還是仙,都各有特色,人物形象的生活言行,構成了《紅樓夢》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麵,共同組成了《紅樓夢》中的一個亮點。

三、豐富多樣的文學手法,這主要體現在對人物的塑造上。《紅樓夢》按照實際生活塑造人物,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中展示人物思想活動和性格特征,並用詩詞韻文來表現人物,將人物刻畫得更加真實、生動,有血有肉。

四、獨具風格的語言文字。《紅樓夢》的語言文字質樸自然、富有哲理、富於情趣,其中還有一些對俗諺的改造運用,將我國古典小說語言藝術推向最高峰。

曹雪芹是何許人?

曹雪芹,生卒年不詳,清代小說家。名,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曹家曾聲勢煊赫,曹雪芹的曾祖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深受康熙帝的器重,被任命為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禦使。康熙帝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負責接駕,並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曹先後繼任江寧織造。雍正初年,曹家受統治階級內部政治鬥爭的牽連,開始沒落,全家遷往北京。曹雪芹少年時曾過了一段錦衣玉食的生活,曹家敗落後他的生活十分窮困,常靠朋友接濟和賣畫維持生計。生活中的沉痛遭遇令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從此他對封建社會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堅定了他對《紅樓夢》的創作。晚年的曹雪芹居住在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貧困,“滿徑蓬蒿”,“舉家食粥”,但他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致誌地寫作和修訂《紅樓夢》。後因幼子夭亡,曹雪芹過度悲傷以致臥床不起,終因貧病無醫而逝世。

曹雪芹雖然一生中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貧困之中,但他豪放不羈,才氣縱橫,創作出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的最上乘之作《紅樓夢》,流芳百世,名垂千古,成為傲視古今的一代大文豪。

大開眼界

曹雪芹的《紅樓夢》世人皆知,但對他的另一部著作,知道的人卻不多。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的同時,還創作了一部記載我國工藝技術的作品《廢藝齋集稿》,受到愛好技藝的人們的好評。曹雪芹遷往西郊之後,廣泛地接觸了下層人民,尤其是一些生活無依的殘疾人,他非常同情他們的困苦。為了讓這些人能夠維持生計,彌補先天、後天的不足,曹雪芹便寫成《廢藝齋集稿》一書。在這部書中,曹雪芹打破了中國文人“百工之人,君子不齒”的陳舊觀念,詳細記載了金石、風箏、編織、印染、烹調、園林設計等八項工藝藝程,對於研究和傳播我國傳統技藝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