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初期,黃、吳、李、邱等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在林彪有意的保護下,他們才順利過關。1966年7月問,海軍內部運用各種形式對李作鵬等人進行揭發批判,林彪出麵說李作鵬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的、突出政治的、有幹勁的",從而使李免遭批判。邱會作因道德敗壞,生活靡爛,曾受到總後勤部黨委批評。1967年1月,造反派在總後勤部批鬥邱會作,邱向林彪求援,林彪連夜派葉群帶著他和陳伯達的手令,以"大節是好的"為護身符,將邱會作轉移到西山。同樣,黃永勝、吳法憲也分別在林彪的保護下免受衝擊。這使黃、吳、邱、李四人對林彪感激涕零。黃永勝在1970年5月曾說過:"在任何時候都要忠於林副主席",吳法憲後來在供詞中說:"是林彪把我提拔起來的,所以我腦子裏就是一個林彪","林彪叫我怎麼樣我就怎麼樣","我是林彪的走狗"。李作鵬說過:"林副主席活著跟他幹,生與林副主席同生,死與林副主席同死。"邱會作則說林彪、葉群是"再生父母",發誓永遠效忠於林副主席,"海枯石爛不變心"。以君臣父子為信條,以忠於林彪為準則,林彪集團開始形成。
5月,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軍隊文藝界兩派都想搞演出。周恩來和解放軍總政治部都作過希望"兩派同台演出"的指示,但遭到了兩派的拒絕。5月13日,在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支持下,其中一派準備在北京展覽館劇場正式演出。對立一派聞訊後,衝砸會場,引起武鬥。這就是"五一三"事件。事件發生後,林彪立即表態,支持演出的一派,稱他們為"三軍無產階級革命派",把另一派打為"衝派"。於是,吳、李、邱成為"三軍無產階級革命派"的領袖。"五一三"事件是林彪集團初步形成的標誌。
在林彪集團初步形成的前後,林彪及其死黨為奪取黨和國家及軍隊的最高權力,進行清除異己勢力的種種陰謀活動,打倒了一大批軍隊高級幹部。
8月25日,林彪以總參外事局的一張大字報(實際上與賀龍毫無關係)為借口,誣陷賀龍指使王尚榮、雷英夫要奪總參黨委的權,隨後,他夥同江青給賀龍扣上了"大土匪"、"大軍閥"、"篡軍奪權的黑手"等罪名。10月,林彪、吳法憲在空軍師以上幹部會議期間,誣蔑朱德是個"假總司令"、"黑司令"。1967年7月,林彪夥同江青等人提出"打倒軍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的口號,展開"揪軍內一小撮"的活動,使總政治部4名正副主任、20名正副部長被扣上"篡軍反黨分子"、"叛徒"、"特務"、"現行反革命分子"等罪名。1968年3月,林彪、江青等人對當時的解放軍總參謀長楊成武、空軍政治委員餘立金、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傅崇碧等3人發動突然襲擊,誣蔑3人"犯有嚴重錯誤",撤銷了他們擔任的一切職務。隨後,林彪死黨先後擔任了軍隊更高層的領導職務。1968年3月22日,黃永勝調京任解放軍總參謀長、軍委辦事組組長,成為林彪集團主要成員。在此前後,吳法憲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軍委辦事組副組長,並兼空軍司令員;李作鵬為軍委辦事組成員,兼海軍政委;邱會作為軍委辦事組成員,兼總後勤部部長。至此,因軍委常委已停止工作,軍委辦事組實際控製了中央軍委的大部分權力。這樣,以林彪為首,以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為骨幹,以軍委辦事組和空軍的一些部門為主要活動一陣地的反黨集團,基本控製了軍隊大權,林彪集團正式形成。
4月,中共九大會議召開。林彪"是毛澤東同誌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被寫人黨章,林彪成了法定接班人、副統帥,葉群、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也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林彪集團發展至此已到了頂峰。
中蘇邊界談判恢複自19世紀中葉始,沙皇俄國通過武力,勾結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東北、西北150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使兩國形成了長達7500多公裏的邊界。這些不平等條約並未具體規定兩國邊界線,且事後兩國政府也沒有就勘分邊界達成具體協議,從而導致邊界問題成為兩國曆屆政府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
十月革命後列寧領導的蘇聯政府在1919年和1920年曾兩度發表對華宣言,表示:"以前俄國曆屆政府同中國政府訂立的一切條約全部無效,放棄以前奪取的一切領土和中國境內的一切俄國租界,並將沙皇政府和俄國資產階級殘暴地從中國奪取的一切,都無償永久地歸還中國。"1924年5月簽訂的《中蘇解決懸案大綱》規定:"將中國政府與沙俄帝國政府訂立之一切公約、條約、協定、議定書及合同等項概行廢止,另本著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則,及1919年和1920兩年蘇聯政府各宣言之精神,重訂條約、協定等項,並將彼此疆界重新畫定,在疆界未畫定之前,允仍維持現有疆界。"但由於列寧的過早逝世及其他各種原因,中蘇邊界問題仍未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