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談判解決同周邊國家的邊界問題,在解決之前維持邊界現狀。但在中蘇友好的氣氛中,中蘇邊界問題實際上被擱置一邊。60年代初,兩國關係惡化,邊界問題日益突出。鑒於此,中國政府在1960年兩次主動向蘇聯政府建議舉行談判,並在1963年向蘇聯政府提出維持邊界現狀、避免衝突的6項建議。1964年2月,中蘇邊界談判在北京舉行。在談判中,中方主張:要分清曆史是非,肯定清朝同沙俄簽訂的邊界條約的不平等性質,但中國仍願以條約為基礎全麵解決邊界問題,並不要求收回沙俄攫取的土地;任何一方違約侵占另一方的土地,原則是必須歸還對方,但可通過協商以互諒互讓的精神考慮當地居民利益,對某些地方進行調整。但蘇方不僅不承認條約的不平等性,甚至也不同意以條約為唯一基礎解決邊界問題。就是說,無論是沙俄侵占的還是蘇聯侵占的,都得算是蘇聯的。蘇方如此的態度,自然不能使邊界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此次談判未果後,蘇聯陳兵百萬於中蘇邊境,頻頻挑起邊界事端,妄圖以武力來解決邊界問題。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爆發,中蘇邊境雙方武裝對壘,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

為緩和中蘇邊境上的緊張局勢,兩國政府都沒有放棄通過外交談判途徑來解決邊界問題的努力。1969年9月18日,中國總理周恩來與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在北京機場會晤,就中蘇邊界問題交換意見,並達成了采取措施使邊境局勢正常化的協議,並確定於10月在北京恢複1964年中斷了的中蘇邊界談判。

月7日,周恩來總理在京西賓館召開參加中蘇邊界談判的中國政府代表團第一次會議。他宣布了中國代表團的名單:團長為喬冠華,副團長為餘湛、柴成文,團員有章文晉、王卿、蔡洪江、安懷、王步蒼。隨後,他又就中蘇邊界談判講了幾個問題。(1)關於邊界談判。周恩來重申了他與柯西金會晤時的態度,我們不要打仗,但我們也決不會被戰爭威脅,包括核戰爭威脅所嚇倒,談判隻有在不受任何威脅的情況下才能順利進行,這也是1964年談判的一條經驗。機場會談的諒解很明確,必須付諸實施。可是,9月18日我們按照雙方協定的程序,把已達成的諒解列成條文寫信要他們確認,不料他們回信僅說已向邊防部隊下達了命令,隻字不提諒解已達成協議的事,所以代表團的首要任務,就是就臨時措施達成協議,不然,局勢是緩和不下來的。(2)關於蘇聯政府6月13日的聲明,兩國政府首腦會見時,我們已向對方講明,對於他們這個聲明,我們要給予回答。但談判即將開始,我們不願為此去加劇緊張氣氛,所以已同外交部協定,以"外交部文件"的形式予以發表,而不用政府聲明。從外交上講不對等,但從政治上講更為有理、有利。(3)關於談判的領導,要分為一、二、三線。喬冠華、柴成文是第一線,第二線是姬鵬飛、黃永勝,第三線是黨中央。(4)關於談判的準備工作。周恩來要求代表團的全體成員立即集中,放下其他工作,全力以赴進行準備。首先熟悉兩國政府往來的聲明和照會,熟悉邊界的曆史和現狀。第一步要解決的臨時措施,要同全局形勢緊密相連。他強調指出:這不隻是邊界談判,而是有關兩國關係的談判。

月8日,中國公布外交部文件,駁斥蘇聯政府6月13日的聲明,重申中國政府關於全麵解決中蘇邊界問題的主張:(1)分清曆史是非,肯定有關目前中蘇邊界的條約是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沙皇帝國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2)照顧現實情況,以這些條約為基礎,通過和平談判全麵解決中蘇問題,確定邊界線的全部走向,中國並不要求歸還沙皇俄國根據這些條約割去的領土;(3)任何一方違反這些條約侵占另一方的領土,原則上必須無條件歸還給對方,但是雙方可以根據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原則,考慮當地居民的利益,對邊界上的這些地方作必要的調整;(4)簽訂中蘇平等新約代替不平等舊約,勘界立標;(5)在中蘇邊界問題通過和平談判取得全麵解決前,維持邊界現狀,避免武裝衝突。這份文件實際上表明了中國政府在中蘇邊界談判中的立場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