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為什麼敢於擅自發布"緊急指示"呢?一個原因是毛澤東等中央主要領導人對國際形勢估計過於緊張,對爆發世界大戰的估計過於嚴重,給林彪發布"緊急指示"以可乘之機。美國增兵越南,中蘇關係惡化,中蘇衝突日益嚴重,以致發生邊境武裝衝突,這些加重了中國領導人對形勢的判斷,使中國更加廣泛、持久、深入地加強戰備。當中蘇兩國政府確定於lO月20日在北京舉行邊界談判之時,中國領導人緊繃的神經尚未鬆弛下來。會談前夕,毛澤東作出了國際形勢有可能突然惡化的估計,中央政治局會議也同時決定為防止蘇聯軍事襲擊、立即開始加強戰備。這些都為林彪發布"緊急指示"提供了條件。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不在北京,也為林彪發布"緊急指示"提供了機會。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在中共九大後,林彪被確定為黨的唯一副主席,成為毛澤東的法定接班人,同時又是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林彪集團的其他成員如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葉群等都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黃、吳、李、邱還擔任著軍隊的重要職務。這些並未滿足林彪的權力欲,他還想奪取更高權力。"緊急指示"的發布就是林彪檢驗自己命令的效力、圖謀政變的又一次預演。這是林彪發布"緊急指示"的實質。其實在林彪發布"緊急指示"半個月前,他已進行過一次預演。9月30日夜,林彪突然視察北京西郊機場,命令該機場的飛機當晚全部轉場,用磚頭把跑道堵起來並配備足夠的武器,搞一個小規模的演習。吳法憲根據林彪的指示,當夜命令"所有空軍部隊進入一等戰備;所有指揮所進入一等戰備;所有指揮員堅守指揮崗位,不準離開"。結果從9月30日至10月3日,空軍所有部隊、學校、機關和民航進入一等戰備,共有1683架飛機在機場擔任戰鬥值班,3900多架飛機進入洞庫或野外疏散,東北、西北、華北地區的機場都用機械和車輛設置了防敵機降落的障礙。事後,吳法憲以空軍黨委的名義向林彪報告說:"這一戰備行動是空軍建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演習。"月20日,中蘇雙方外交部副部長級談判如期在京舉行。中蘇邊界沒有發生任何情況。這表明"緊急指示"的判斷是完全錯誤的。但是在後果上,它卻對國內外形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緊急指示"的發布促使全國備戰升級,形成高潮。除部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外,許多大中城市立即疏散人口、挖防空洞、防空壕,組建消防、救護、運輸、搶修、治安等隊伍,加強通訊警報網建設,工業向邊遠地區轉移,軍工生產規模擴大。這嚴重影響了中國國內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正常發展。

"緊急指示"發布後,部隊和裝備物資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散。據統計,1970年,緊急疏散的部隊和物資經鐵路部門運輸的有60萬車,比抗美援朝時期運輸量最大的1951年還多17萬車。運輸團以上部隊有8個整軍、48個整師另179個團,新老兵157萬餘人。經水路運輸的有20萬人、物資55萬噸。經全軍後勤汽車部隊運輸的物資約3000萬噸。如此大規模的部隊和物資疏散不能不引起國外各方麵的關注和震動。蘇軍在中蘇、中蒙邊境一帶頻繁調動,全部休假取消。駐太平洋地區的美軍也奉命全麵戒備。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的國民黨軍隊也進入了戰備狀態。中國周邊形勢形成劍拔弩張之勢。

"清理階級隊伍"的進行"清理階級隊伍"是所謂"發動群眾開展對敵鬥爭"的一項政治運動,提出於1967年底,自1968年夏始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中共九大前後,成為"鬥、批、改"運動的主要內容之一。

11月27日,江青在北京工人座談會上,首次提出了"清理階級隊伍"。她說:"在整黨建黨的過程中,在整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過程中,都要逐漸地清理隊伍,有黨內,也有黨外。"這並非江青一個人的意見。1968年兩報一刊元旦社論提出:"混在內部的一小撮叛徒、特務、黨內一小撮死不悔改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社會上的牛鬼蛇神(即沒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壞、右),以及美帝、蘇修和他們的走狗,絕不會甘心於自己的滅亡",因此,"要充分發動群眾,徹底查清,堅決處理,保證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順利進行"。此後,"清理階級隊伍"運動,即把混在革命隊伍內部的叛徒、特務、走資派以及沒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壞、右分子清除出隊伍的運動在上海等少數地方開展起來。多數省、市、自治區因革委會尚未成立,此項運動並未展開。